大山里捡红菇(在农村老家采红菇)

作者:左苏

每年农历六七月份,原本沉寂的深山老林开始有了人声,暗黑的夜里有了移动的微弱灯光。来者双眼如炬,在一棵棵高壮的栲树下寻找着,生怕错过了刚刚从泥土中露头的微微一点红色。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红菇。

大山里捡红菇(在农村老家采红菇)(1)

红菇就像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个个红色小精灵,神秘又稀有。因菌丝无法分离,至今无法进行人工种植,产量低,营养价值高,红菇有“菇中之王”的美称。《中华本草》中也有相关记载:“红菇味甘、性微温,养血、逐淤祛风。主血虚萎黄,产后恶露不尽,关节酸痛。”

根据资料介绍,红菇属一共有700多个品种,我国福建、湖北、江苏、陕西、辽宁等省均有分布。作为红菇的著名产地之一,福建就有30多种外观相近的红菇。红菇作为菌中珍品,好的一斤可以卖到两千多元,这还不算那些经过豪华包装后的礼品装。俗话说,“没有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这大大刺激着人们的采摘热情。

但要采到红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红菇生长对地理环境和周边生态要求非常严格。红菇一般生长在壳斗科植物下的腐蚀层中,还要兼具气温高、雨水多等条件。客家人熟悉的锥树、槠树、板栗树都属壳斗科植物,而这些树木往往生长在山高林密、道路险峻、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要到达并非易事。

大山里捡红菇(在农村老家采红菇)(2)

采红菇,是赶早不赶晚的活计,采菇人常常在天还没亮就上山了,路远的地方下半夜两三点就要动身。头顶戴着手电,借着微弱的灯光,穿过重重关卡才能到达目的地。采红菇不仅很累,还充满着危险,还常出现因采菇而被毒蛇咬伤、摔伤骨折的新闻,看得人心惊胆战。

采红菇有时候也要靠运气,红菇的生长要看天气,去早了还不能采,去迟了又已经开过了头,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菇场,却被他人抢了个先。“山里的天,孩子的脸。”特别是六七月份,天说变就变,雨后的山路更加泥泞。有经验的人们常常会带上足够的工具,人淋了雨是小事,把好不容易寻到的珍宝打坏了可就心疼了。

在老家时,我也曾跟着大人到山林中去,想要寻觅红菇的踪迹,可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得筋疲力尽,最终只采到一些杂菇,没有找到红菇的踪迹,带着失落而归。

红菇无种、无花,但菌丝的“传宗接代”本领不容小觑,每年都会在同一块土地上萌发、生长,一茬又一茬。许多有经验的采菇人往往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私藏“红菇自留地”,他们避开人群,悄悄上山,悄悄采摘,再悄悄下山。对于这样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不多问,也不追查。

红菇珍贵,也娇气,采回来的鲜菇要马上进行干燥处理,日晒或火烤、电烤。红菇的保鲜期很短,时间长了菇伞开大,变坏变老,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口感也会变差,自然也会影响交易的价格。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前自己桌上的菜肴如今价格连年上涨,很多采菇人舍不得吃,将采来的红菇拿到集市上去卖。采得多的人家,早早便有人去预定了。红菇走出深山,在集市上活跃着。每到圩日,穿戴朴实的老农搬一把小木凳,面前摆上一两斤自采的红菇,等待着有人来挑选。

大山里捡红菇(在农村老家采红菇)(3)

在宁化,红菇最常见的吃法是用来煲汤,红菇鸡汤是我们老家最常的做法。有客人来,餐桌上一般都会有一锅红菇鸡汤,表达着客家人的热情好客。红菇排骨汤也是常见的做法,煮面的时候放两朵红菇,整碗面条的颜色都变得鲜艳美丽了,红菇还是妇女坐月子的极佳补品。如今人们注重养生,红菇煮水成了一种很受欢迎的茶饮,带着菌类特有香气的红菇水颜色明亮,味道清甜,成了茶桌上的美味。

每年到红菇上市的季节,母亲便会到熟人处购得少量红菇,平日里自己舍不得吃,每次我们回老家便要施展一番,红菇鸡汤是少不了的。但怎么煮出美味又颜色好看的红菇鸡汤也是有讲究的。母亲说,鸡炖到七分熟,再下入红菇,炖上十五分钟就可以了。出锅时,热气腾腾之下是一锅粉色的汤肴,就连鸡肉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粉色。有了鸡肉的鲜嫩和红菇的香甜,无需其他调味品,就是一锅无与伦比的美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