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锯两年回到原点会怎么样(拉锯两年回到原点)

近日,备受行业关注的“两贵之争”案迎来最新进展据悉,江苏高院二审撤销了一审判决书,案件被发回重审这意味着,在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600696.SH)和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贵酒”)之间持续了两年之久的“两贵之争”案又回到了起点,有关“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的争议将从头开始,原被告双方将根据案件争议点进行新一轮举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拉锯两年回到原点会怎么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拉锯两年回到原点会怎么样(拉锯两年回到原点)

拉锯两年回到原点会怎么样

近日,备受行业关注的“两贵之争”案迎来最新进展。据悉,江苏高院二审撤销了一审判决书,案件被发回重审。这意味着,在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600696.SH)和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贵酒”)之间持续了两年之久的“两贵之争”案又回到了起点,有关“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的争议将从头开始,原被告双方将根据案件争议点进行新一轮举证。

事实上,对于贵州贵酒来说,与字号带有“贵”字的酒企产生争议或诉讼,已经不是第一次。那么,“贵”和“贵酒”是不是只能归属一家酒企独有?至少此时此刻,这并没有成为现实——经查询,贵州就存有上百家名称带有“贵”或“贵酒”的酒企,其中不乏具有相当规模者。

持续十年,涉“贵酒”争议发生多起

作为酱香型白酒之乡,贵州省优良的酿酒传统被不断传承。随着酱酒市场的市场容量大幅扩容,白酒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酱香酒企,而上海贵酒作为新兴酒企就是其中之一。

公开材料显示,贵州贵酒源自于144家小作坊联合成立的贵阳联营酒厂,作为贵州地区含有“贵”字号的上百家企业之一,贵州贵酒经营状况并非一帆风顺,于2010年至2016年三次转让实际经营权。最终于2016年,被洋河股份全资收购。

2019年12月16日,贵州贵酒开始向贵州本地企业“贵州贵牌”提出争议裁决申请。贵州贵酒认为自己的“贵”字是驰名商标,应该受到保护,并认为贵州贵牌酒业有限公司字号中“贵牌”与“贵”字号近似,要求撤销后者企业的名称登记事项。但是,经过仁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详细调查,并根据《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相关规定,判定“贵”与“贵牌”是两个不同字号;贵州贵酒的“贵”仅属于贵州省著名商标,并非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不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因此,贵州贵酒要求贵州贵牌改名的请求,被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驳回。

这并不是贵州贵酒第一次对相关酒企动用行政或者法律手段,早在2012年就以“侵害贵州贵酒商标权并产生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头,状告贵州麒麟酒业。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贵州贵酒尚未达到构成知名商品的程度,“贵”字也未能形成该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贵州贵酒的不正当竞争诉讼请求依法驳回。

2019年12月23日,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上海贵酒等三家公司,要求三家公司变更企业名称、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但是2021年8月的一审宣判结果,让贵州贵酒预期落空,其状告“不正当竞争”的诉请被江苏南京中院驳回。之后,贵州贵酒和同案其他被告不服一审判决,均提出上诉。日前,江苏高院二审以一审认定事实不清为由,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南京中院重审。

“贵”和“贵酒”,可否被一家企业独自占有?

那么,“贵”和“贵酒”这样与地域名字有结合的字词,是否可以为一家企业独有?

“贵”,是贵州省的简称。据公开资料查证,仅贵州就有上百家包含“贵”字号的酒企,且其中不少注册时间早于贵州贵酒;“贵酒”字号同样不是贵州贵酒特有,贵州省酒类企业名称中包含“贵酒”字号的企业也有数家,如贵州贵酒王酒业公司、贵州贵酒之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他地区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包含“贵酒”字号的企业同样也有注册时间早于“贵酒贵酒”的,如南京贵酒有限公司就注册于2008年。

“江苏高院二审未直接维持原判或者依法改判,意味着高院对于本案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是否构成既不赞同一审判决,也未作实质认定。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相关的案件,需要根据法律法规以及厘清的事实进行判定,而厘清事实的部分需要非常严谨、清晰。“法律界人士表示,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需要依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综合认定各方责任。

事实上,市场上含有“贵”字的酒类品牌,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也不在少数,包含茅台集团的习酒旗下的“盛世贵酒”,贵州当地的“传奇贵酒”、“共享贵酒”等,白酒新势力海南椰岛旗下的“贵台”,以及中锐股份旗下的“贵宴樽”等。

不难看出,“贵”和“贵酒”,在事实上并没有成为任何一家企业的独有。如果“贵”和“贵酒”成为一家企业独有,大概要有不少酒企需要排队更名了。

百花齐放,酱酒行业呼唤良性竞争

权威研报指出,酱酒正站在快速上升的风口上,已经成为白酒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主流香型。2021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0万千升,约占中国白酒产能的715.63万千升的8.4%;实现销售收入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约占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6033.48亿元的31.5%;实现利润约780亿元,同比增长23.8%,约占我国白酒行业利润1701.94亿元的45.8%。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大市场。

上海贵酒在白酒领域属于“后来者”,作为一家新兴酒企,与众多老牌传统酒企相比显得尤为年轻。2021年一季度完成对高酱酒业的合并后,产供销一体化加速市场布局。2022年4月份发布的2021年年报中指出,“上海贵酒聚焦酱酒主赛道,通过多品牌、多模式,切入多个细分市场,产品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六大系列多元化产品矩阵。”

同样聚焦酱香酒市场,两个“贵酒”的交锋似乎不可避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整个酱香市场的发展壮大,与众多中等规模酒企、后发而起的新兴酒企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共同做大做强,才能实现市场进一步扩大。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热”会引发更多现实的争议问题。两贵之争或者只是一个案例,更多有关“贵”或者其他相关字号的争议也会在未来持续发生。这些不仅考验企业经营者的市场策略,更考验其战略眼光和胸怀,甚至还考验着相关监管层的智慧。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更好地发展自身?如何推动酱酒行业良性竞争继续做大做强?

不管对于上海贵酒、洋河股份还是贵州贵酒来说,这些问题都值得在未来的砥砺前行中,不断深思和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