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文(辛弃疾一生600多首诗词)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辛弃疾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辛弃疾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文(辛弃疾一生600多首诗词)

辛弃疾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文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主战、抗金、豪放、杀人……”只要提起辛弃疾,总会把他和这些词语放到一起。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副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英雄形象,现代人也将其称为“南宋第一古惑仔”。名义上为调侃,实则也是对他过去经历的认可。

辛弃疾于1140年出生,因为南宋割地求和,自己也长期生活在金人的压榨之下。在自己祖父的感召下,年幼的他也心怀收复山河之志。在21岁的时候,他纠结了2000多名弟兄加入到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担任掌书记。

作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起义军,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扶持南宋。在金朝铁骑们的进攻下,耿京派辛弃疾南下去联络朝廷。就在这个时候,队伍中一个名叫张国安的人叛变。先是杀害了耿京,随后又投降于金朝,并被赏了一个官做。

辛弃疾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快马加鞭赶到军营。先是对整个队伍做了安定,随即带领50个弟兄突袭金兵5万人的军营。在把张国安带回的同时,所有人也毫发无损,这不是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情节吗……

在南归之后,辛弃疾也一直主张抗金,并向皇帝写了无数封书信,没想到最后都以“石沉大海”告终。空怀抱负的他也只能寄情于诗歌,抒发北伐抗金之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等等,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诗词。

但令人好奇的是他和岳飞同为宋朝,并且两个人有着共同理想抱负,都主张抗金。人们常说“英雄本该惺惺相惜”,为何这600多首词里,对岳飞一个字不提?同为诗人的陆游在自己的诗词中,很多次都提到了岳飞,难道辛弃疾没有听说过岳飞?还是和岳飞有什么“过节”?

史书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辛弃疾和岳珂(岳飞之孙)同参加一场宴会,在酒兴之时,辛弃疾开始吟诵自己的《贺新郎》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时也表示,请在场的高人指点一下不妥的地方。

岳珂指出“第一首前后有重复之意,第二首用典太多”,辛弃疾也是欣然接受,前后修改了几十次成了现在的版本。如果说辛弃疾没有听说过岳飞抗金,这样的说法过于荒谬,说他们两个有“过节”,又怎么可能和他的后代坐在一起喝酒?

但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辛弃疾的身份,他自己是南宋的江阴签判,祖父辛赞之前也是地方的当权者。这都不重要,关键他们所成长的地方是被南宋割地给金朝管理的,那就是在为金朝效力。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但难免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在当时也被称为“归正人”

本来就是这样的身份,如果想要顺利的做官,自然不能碰一些敏感的话题,否则就会受到政治打压。何况岳飞是在宋孝宗时期才被平反,在之前关于岳飞是没有准确定义的。冒然对其评论,这不是为自己惹来祸端吗?

其实辛弃疾对这个问题自己也做过回答,他在《论盗贼札子》中写道:“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即便视功名富贵如粪土,但也想实实在在施展自己抗金的抱负,如果祸从口出,那还怎么继续呢?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