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

明朝时的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北部,在我国古代史籍中,被称为交趾,自汉至唐为我国属郡,五代时独立成国后,一直和我国保持着藩属关系。

北宋册封其首领为交趾郡王,南宋册封为安南国王。元朝时重新纳 其为我国版图,到了元末明初时,安南又独立了。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1)

那么明朝时朱棣为什么要收复安南?后来,明宣宗为什么又放弃了它?

01 朱元璋对安南的政策

元朝喜欢扩张领土,到处攻打四方小国,比如高丽、安南、日本,而到了朱元璋时,他却将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安南也位列其中。

为什么朱元璋要放弃这些小国呢?

答案在《皇明祖训》中,即“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度量来扰我边,则彼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2)

列入《皇明祖训》中的不征之国

什么意思呢?朱元璋认为:这些小国地理位置太偏僻了,征服它不划算,不仅要贴钱,老百姓也未必听话。如果这些小国来袭扰大明,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既然它们不足为患,大明也就没必要兴兵讨伐了,不然自找烦恼。

其实,明朝的最大威胁是北方的蒙元势力,只要南方各国不生事,就不会发生战争,大明的国家安全就有保障。因此,对于南方小国的小打小闹,朱元璋是能容忍的。

当时,安南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屡屡袭扰大明广西边境一带,还吞并了几个县,尽管大明勒令吐出来,可是安南却各种狡辩,没有丝毫归还的意思。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3)

朱元璋很气愤,但也忍了,没有兴兵讨伐,而是采取了绝贡的手段,不让安南前来纳贡。

02 安南叛乱,朱棣收复安南

当时安南的朝政被相国黎季犛把持,年幼的国王陈日焜成为傀儡,最后陈氏一族被全部诛杀,黎季犛篡权夺位做了国王,并改姓“胡”,“陈朝”变成了“胡朝”。

黎季犛很有野心,一直想扩张领土,对外政策也很强硬。由于安南西面是高山密林,东面是浩瀚大海,所以想扩张领土只有南下侵犯占城,或是时不时地袭扰大明边境一带。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4)

黎季犛

到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后时期,安南正欺负着南面的占城,打得还挺凶。

安南和占城都是大明的藩属国,占城见打不过,就跑到大明告状,朱棣苦口婆心地调解了几次,当时安南的新国王是相国黎季犛的儿子黎汉苍。可是黎氏父子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仍然欺负着占城,打得更凶了。

永乐二年,安南陈氏家族的唯一幸存者陈天平跑到大明告状,朱棣得知了安南篡位真相非常震怒,质问黎氏父子。双方协商后,朱棣派高级将领统兵五千,护送陈天平回国复位。

黎氏父子不守信用,假意让陈天平回国复位,暗暗拖延时间备战。在陈天平回去途中,劫杀了他,还暗袭了大明的五千士兵。

朱棣是明朝最好战的帝王,怎能忍得下这口气?堂堂大明竟然被一个小国欺负,不被天下笑话么?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棣下令讨伐安南黎氏父子。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5)

明成祖朱棣

讨伐安南非常顺利,因为黎氏父子不得民心,不仅篡权夺位,而且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也激起民愤。

此外,大明联合了占城,南北夹击安南,最终大获全胜。

03 放弃安南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用这句话形容安南非常贴切。

安南在被元朝统治之前,已经独立了几百年,早就视中原为外人了。当初大明攻打安南,打着恢复陈朝、平定安南国内叛乱的旗帜,才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获胜之后却没有重立安南王室,相反在当地设立交趾郡,划为大明一省。

没想到后来麻烦不断,从永乐六年开始,安南叛乱时常发生,朱棣为了维持对该地的统治,数次派大军镇压,常常这边动乱平掉,那边又起纷争。安南的独立意识已经觉醒,统治开化难道很大。

到了朱棣晚年迁都北京,精锐部队大多集中在北方,对安南的统治鞭长莫及,也就更加力不从心。

朱棣去世后,安南的动乱愈演愈烈,还出了一个强悍的领袖黎利,多次击败明军。

朱棣之后的皇帝是朱高炽,继位一年不到去世,随即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是洪熙元年继位的。11月,派去平定叛乱的两万多明军被黎利歼灭,朱瞻基再派十万大军南下,仍然碰了一鼻子灰,甚至有要员被俘,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怎么办?

明朝高层一直纠结安南这个问题,为此争吵不休。重臣里的杨荣和杨士奇,坚决主张放弃,而户部尚书夏元吉力主打到底,明朝的政策因此摇摆不定,改来改去。

安南的自然地理环境都不好,经济也落后,大明收复安南以来一直贴钱,对那里统治据史料记载很宽厚,可每年因驻军及行政费用还要花三百万两银子,而税赋最高的一年才收七万两。

可是安南人却不买账,在15世纪的越南编年体通史《大越史记全书》里写道:北寇凶残,南民困屈。

有人说,安南局势糜烂难以收拾,很大程度上是明廷用人不当。

因为安南地理位置偏僻,一般官员不愿意去那里当官。明廷从两广和云南的岁贡生员中选取赴安南任官的秀才,或者从内地犯罪的人之中贬去安南任官,这些群体要么没实际经验,要么素质极差。让贪官污吏治理安南,只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困扰。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6)

明宣宗朱瞻基

另外明廷采取的是流官制,就是本地人不能在籍贯地任职。官吏听不懂方言怎么治理当地?安南用人不当更加放大了这个问题。

因此明朝的一系列制度,导致在安南的统治不得民心。

在明军与安南作战时,广西也有叛乱,辽东局势也不安宁,南京、北京地震不断。

朱瞻基思来想去,决定放弃安南,停止了战事,将留在当地的八万六千多明朝军民撤回。

04 尾声

宣德三年,黎利建国大越,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的后黎朝。

后黎朝的开国君主发布了一篇《平吴大诰》,这里的吴指的是南京,用来代指明朝,因为明太祖曾是吴王。

《平吴大诰》的开头说,安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和北面的中国王朝平起平坐。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越南认为自己也是华夏,还是神农氏的后裔,自己比大明还正宗。

《平吴大诰》在越南被誉为争取独立的“千古雄文”,后来也收录到了语文教科书里面。

多年后,越南人被法国殖民统治,并在19世纪末为其创制拉丁字母之后,才真正从我国文化的母体中剥离了出去。

话说回来,那时安南又开始向大明示好,称臣纳贡,奉大明为宗主国。

大明版图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列越南为不征国)(7)

黎利死后,其子黎元龙在1437年正式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受封为安南国王。

至此,持续明朝三代帝王的战争,终于彻底解决,明朝也解脱出来。

放弃安南这件事,到现在仍有争议,但是当时的明朝深陷安南的战争泥潭,继续耗下去得不偿失,财政也吃不消。明宣宗放弃安南,按照实际承受力来看,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剑桥中国明代史》评论说:从安南撤军是在面对一项已经证明是灾难性的政策时出于对民族利益的现实主义考虑。

明成祖讨伐安南,设立郡县,前后二十年即告夭折,这一事件对中越两国影响巨大,是我国努力收复秦代象郡、汉代交趾、唐代安南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也让越南人蒙上了遭受北方大国入侵的挥之不去的梦魇。

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请点个赞。

文:十里桂花(关注我,给你讲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