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

《雍正王朝》是一部以二月河老师历史小说为题材的历史大剧,该剧以康熙朝著名的“九子夺嫡”作为前端,引人入胜。到后来,雍亲王胤禛经过韬光养晦,成为夺嫡黑马,最终登基为帝,开始了十三年的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1)

该剧是一部以男人为主的宫斗大戏,各路高手,明争暗斗,充斥在整部剧中。可以说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雍正王朝》在演绎的时候并没有详细的描述这些官员到底有何背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奉上该剧八大著名关系户。由此可以看出,康雍王朝官场的复杂程度。

皇九子——胤禟

如果诸位要说,身为皇子本来地位无比尊崇,还存在什么关系户一说?不过,皇子之间也有出生高低贵贱之分,也有三六九等一说。九阿哥,在剧中给观众的印象属于既坏又有钱的一种,他虽然参与夺嫡,但绝对不是未来储君的人选。胤禟的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也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宜主子。宜妃是康熙四大妃之一,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大阿哥胤禔生母惠妃。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2)

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二次在其父第宅驻跸,这在康熙帝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单凭这一点,老九有资本在夺嫡中搅他一搅。

2、皇十子——胤䄉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3)

胤䄉,本剧中堪称“第一关系户”。 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清太宗皇太极原配夫人的侄女。入宫即封为妃,是清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胤䄉的外公是康熙即位之初四大辅臣之一的果毅公遏必隆,二姨则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他舅舅更是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朝的宠臣阿灵阿。

3、上书房首辅——佟国维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4)

剧中佟国维是康熙朝权臣,位居首辅,人送外号“佟半朝”。殊不知,佟国维家门显赫、更是皇亲国戚。其实,在三藩之乱时,时任内大臣的佟国维,曾逮捕过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佟国维的祖父是一等公佟养真、父亲是太子太保佟图赖,姐姐是顺治的皇后孝康章皇后,自己的女儿又嫁给了康熙,成为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贵为国丈,晋封一等公兼领侍卫内大臣,“佟半朝”的外号,果然名不虚传。

4、大学士——马齐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5)

上书房的二号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随波逐流 、平庸之人。正是这种作为,在推举太子失利之后,才得以保住位置,实乃第一大心机婊。马齐也是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是康熙朝重臣,力主裁藩的户部尚书米思翰,是康熙当年倚以为重的重臣之一。

5、大学士——张廷玉、会试主考——张廷璐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6)

张廷玉,上书房的三号人物,佟国维失势后,位居马齐之前,成为首辅。当然,这也是电视连续剧杜撰而已,张廷玉在康熙朝仅做到侍郎职。张廷璐作为张廷玉的弟弟,雍正朝元年恩科会试主考,因科场舞弊掉了脑袋,当然这也是杜撰。张廷璐非但没有此经历,而且一直致仕到乾隆朝,官至吏部侍郎后告老还乡。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7)

这兄弟二人的父亲是康熙朝重臣张英,康熙三十八年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6、山西巡抚——诺敏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8)

“天下第一巡抚”——诺敏,让雍正在全国推行的追缴藩库欠款上打了自己的脸,丢尽了颜面。雍正一气之下,就要了他的脑袋。诺敏虽然欺君罔上,但是他却是个清官,因为他的父亲是顺治、康熙表重臣,剿灭吴三桂叛军的一等公图海。康熙九年,被封为中和殿大学士,位居大学士之首。

7、左都御史——揆叙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9)

剧中出境不多,在康熙正在气头上时,揆叙领着太子举荐的六位官员前来见驾,恰巧是正碰上与太子不和的皇长子胤禔值班,顺理成章的将太子通过捐官受贿一事,抖搂出来。不要小瞧了这揆叙,他父亲可是康熙朝大名鼎鼎的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明珠,母亲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而揆叙的妻子则是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的孙女,岳母同样是安郡王岳乐家的格格。这关系,同样无与伦比。

8、户部尚书——阿灵阿

阿灵阿在历史上卒于康熙晚年,但是在该剧中却穿越到了雍正朝,并担任户部尚书。还因为铸钱之事,与下属孙嘉诚打了一架。阿灵阿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了,他是果毅公遏必隆第七子,康熙的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是他的二姐和三姐,正儿八经的“国舅爷”。

雍正王朝中的关系户(雍正王朝中八大隐形关系户)(10)

封建社会的党争帮派,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例,其实不管你是做任何事,抱团发展总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朝中有人当然是极好的,虽然也有无关系背景,通过努力当上大官的,但是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还是比较难的。

《雍正王朝》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没有背景,只能默默无闻。但是,恰恰就是这个默默无闻,让诸多人在雍正上台后得以善终,这就是所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