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

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1)

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

故事会再次推出方赛群老师另一力作:

《回家的路有多长》

什么?错过了之前的连载?

不要慌!连载目录送上!

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2)

关注故事会,精彩每一天!

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3)

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4)

失散许久的亲人突然出现,分离多年的骨肉终得团圆。

高兴之余,却没想到跟来的是一连串的麻烦。

家的温暖,家的纠缠,这场家庭闹剧,清官难断。

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长?

作者简介:

方赛群,“江南故事大王”吴文昶的弟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桐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今日桐庐》原记者。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映山红奖”。多年来,她一边采写新闻,一边创作故事,先后出版《方赛群故事选》《方赛群少儿故事选》等多部作品。

主播:潘晓炜

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5)

01

意料外的团聚

中秋节又到了。

张秋旺是一家制笔企业的老板,每年到了中秋节这天,他的头皮就会发麻:自从十五年前他姐姐张秋英在中秋节这天被人贩子拐走后,他家就再也没有一个安生的中秋节。每到这一天,她母亲就会变得疯疯癫癫。一直要闹到半夜才会慢慢平静下来。这事不要说是家里人,就连村里人也习以为常了。

可今年中秋节,老太太闹得特别凶。

早上张秋旺和他媳妇月芬还没起床,就听他娘在房门外叫唤:“秋旺!今天你姐要回家,你快开车子到县城买菜去!妈要做顿好饭等着她!”接着,她就闹腾开了,一会儿独自高声说笑,一会儿放声大哭。

月芬皱着眉头说:“听听,你娘每个中秋节说的话都是一样的,背台词似的!都这么多年了,你姐说不定早死了,可老太太还在折腾!别人家中秋节都欢欢喜喜的,嫁给你,真倒了八辈子霉了!”说完她气呼呼地起床,梳洗完毕把门重重一关,就到厂里去了。

秋旺这一天就在家里陪娘。夜幕降临,老太太拎着一个小竹篮一声不吭地走到村口的大樟树下,拿出篮里的月饼、馒头、炒黄豆,再点上香烛,然后就开始“有板有眼”地哭起来:“秋英啊!回家吧!娘等你等得头发白了哇……”

张秋旺此时才算松了一口气——娘到大樟树下“接女儿”去了,这标志着老太太一年一度的“闹剧”也接近尾声,等会老太太从大樟树下回来,人自然也就慢慢清醒了。

可没容他缓过一口气来,就有人慌慌张张在楼下喊:“张老板!张老板!快点去看看吧!你娘她……”

张秋旺快步往大樟树下跑。见他娘正和一个叫花子一样的女人拉拉扯扯。他妈叫一声:“囡哎!”那女的应一声:“娘哎!”他妈拍着手“哈哈”笑,那女的跟着笑;她妈“呜呜”哭,那女的跟着哭。他妈往那女的手里塞月饼,那女的也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张秋旺心里直叫苦:娘今天神志不清,又碰上了个疯婆子,这麻烦可就大了!

见儿子来了,秋旺娘更来劲了:“旺儿啊,真灵哎!昨晚我梦见嫦娥娘娘飞到咱家门口,我就知道你姐姐秋英要回来了,你看,你姐真回家了!”说着她就把那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往秋旺跟前推:“这就是你姐,快!快叫姐姐啊!”

张秋旺苦着脸说:“我的亲娘哎!别让人家看笑话了!咱回家吧!”母亲开心地说:“秋旺说得对,还站在这里干啥呀?囡哎,咱们回家去!”说着,老太太就乐颠颠地拉着那女叫花子往家走。

见娘实在闹得不像样,张秋旺不由分说一把推开女叫花子,抱住母亲的双肩就往回拖。这时秋旺媳妇月芬也赶来了,在村里几个年轻人帮助下,大家七手八脚把老太太往家抬。老太太先是吓一大跳,接着她就杀猪般大叫起来:“秋旺你这是干啥呀!良心让狗吃啦?我不能扔下我苦命的囡呀!”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被推倒在地上的女叫花子,突然对着张秋旺喊了一声:“小狗蛋!”

这一声呼喊把张秋旺镇住了!

“小狗蛋”是张秋旺的小名,小时候村里人都这样叫他。自从他当了老板后,再没人这样叫他。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他有这个小名,可眼前这个女叫花子怎会……

正当张秋旺百思不得其解时,那女人又说了句:“小狗蛋……你真的认不出姐姐啦?”

“姐姐”?张秋旺这才开始认真打量起了那女叫花子:只见她蓬头垢面,双眼浮肿,身上脏得好像是煤堆里爬出来的,脚上的鞋都露出了脚指头。姐姐少女时的俏模样,张秋旺记得清清楚楚,眼前这个女子身上,哪里有一丝她姐姐的影子?

那女叫花子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她扯开衣服亮出了右肩膀说:“小狗蛋,你一定还记得姐姐身上这只‘蚂蚱’吧?”

张秋旺听见“蚂蚱”两字更吃惊了!他十岁那年,一次和姐姐在山上放羊时滚下山坡,姐姐来救他,右肩膀被利石划开了深口子,后来就落下了一个“蚂蚱”形状的伤疤……

他朝女叫花子右肩上一看,那个熟悉的伤疤映入眼帘!张秋旺这才明白,原来妈妈今天没认错,眼前这个女人果然是已失踪了十五年的姐姐!

“姐!”张秋旺一把抱住那女子痛哭起来!

见此情景,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开始抹眼泪。

大家簇拥着张秋旺一家向前走去。可到了家门口,姐姐张秋英却再也不肯往前迈一步了。张秋旺感到奇怪:“姐,怎么啦?”

张秋英一个劲地往后缩说:“ 妈,弟弟,回家去吧,我不要住宾馆,这要花很多很多钱的!快走,里面的人很凶的。”

秋旺娘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秋英,这不是宾馆,这是我们的家呀!”村里人也七嘴八舌地说:“你家早就过上好日了!你弟弟和弟媳妇是办厂的,你看,那边就是你们家的厂子呐!”

秋英像个梦游人一样,呆呆地被人领进门,看着富丽堂皇的一切,她不断地捏自己的腮帮子。一直等到洗完澡吃完饭,她还在一遍一遍地发问:“妈妈,我没做梦?这里真是我们的家?”

秋旺娘倍感心酸:女儿今年才三十岁,但看上去像四十多岁似的,也不知吃了多少苦。不过,换上了新衣服的女儿,隐隐约约地又显出了当年的俊模样,这让秋旺娘又高兴起来了。

听说失踪十五年的秋英回家了,儿时要好的小姐妹桂香、根根、小毛妹等人都赶来看她。秋英这时才意识到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她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诉说多年来的苦难经历。

那年中秋节,十六岁的秋英到村头小店买月饼。在大樟树下被一个男人拦住问路。那男人骗她说带一段路可以给五元钱,结果秋英被骗至村口后就被人套在麻袋里拉走了。后来,秋英被几经转手倒卖,最后被卖给大山里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人当老婆。

那男人是个赌鬼且生性狠毒。他白天要她当牛做马,晚上通宵折腾她。秋英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好几次试图逃走,结果每次被抓回来都被打得半死……

秋英掀起后背给娘看,那上面是一大片纵横交错的旧伤痕。她哭着说:“娘!那男人是畜牲,他用烧红的铁钳来烙我,烙得满屋子都是焦煳味,还不许我哭……”

秋英再也讲不下去了,秋旺听得直咬牙,他娘心疼女儿“呜呜”哭个不停。在场的所有人都抹开了眼泪。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了很响的一声咳嗽。听到这咳嗽声,秋英浑身一震,身子仿佛僵住了。

大家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只见大门外走进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02

团聚引出的麻烦

那男人长得人高马大,头发脏得结块,一身衣服黑黑的,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额头上还有一条很深的刀疤,看上去十分吓人。他一开口就对着秋英骂:“那点破事老提它干嘛?你吃饱喝足还谈大头天,我的肚子空着呢?天底下有你这号娘儿们吗?”

张秋旺见此人来得蹊跷,站起来问道:“你是谁?”

那男人嘴一撇,又朝秋英白了一眼说:“我是谁?这得问你姐姐了。”

张秋英神情大变:“我,看我……都怪我,一激动,把什么都忘了……哦,对了,你没吃饭。”她转过身又结结巴巴地对弟弟说:“这,他……我……先给他点吃的好吗?能吃饱就行!哦,对了,刚才我们还剩很多饭菜的,我这就拿去,这就拿去……”

张秋旺一把拖住了姐姐:“你告诉我,这人是谁?”

“他,他……”张秋英看了一眼那男人,又看了一眼娘,然后低着头小声说:“他……他是我男人!”

张秋旺拳头握紧了:“你男人?就是你刚才说的男人?”张秋英心不在焉地点了下头,马上又惊恐地说:“啊!不不不,我没说他……小狗蛋,你听姐姐说……”

“不要说了!”

张秋旺此时的眼睛像在喷火,他一步步逼近那男人说:“你好大的胆!没把我姐姐害死,还敢跟到这里来!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说完他对准那男人的脸就是一大巴掌!

那男人起先好像反应不过来,呆呆地站着,接着就一跃而起:“妈的,老子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也回手一巴掌。张秋旺更来气了,把那男人按在地下打。

“打你这畜牲,打死你都不解恨!”

见此情景,在场没有一人劝阻,反而有人连声喊:“好!打得好!”“是该给秋英出口恶气!”“这恶人,自己送上门来找死的!”

想不到那男人有些拳脚功夫,他一个“扫堂腿”过来,把张秋旺撂了个大马趴,由于用力过猛,还踢翻了堂前的茶几。茶几上的自鸣钟、花瓶乒乒乓乓往下掉,张秋旺的头碰破了,血流到脸上,样子十分吓人。张秋旺此时像头发疯的狮子,抓过一根扁担往那男人脚上就砸下去,那男人疼得“嗷嗷”直叫。

秋英哇哇大哭着跪下了:“弟弟别打了!听我说……”

张秋旺哪里肯干休:“姐姐,不用说了!这不是大山里,用不得怕他!”

“弟弟,求你了、求你了……”

他妻子月芬也哭着上前死死抱住他哭着说:“别打了,打出人命来这个家可就折了!”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有人喊:“张老板,警车来了!快把那恶人送到派出所去!”大家循声一看,果见派出所王民警从警车上下来,正从这边走来。显然,刚才是有人报案了。

大家一拥而上,围着派出所同志就七嘴八舌地就说起来,一个个义愤填膺。派出所的王民警听了一会,朝躺在地上直哼哼的男人打量了一会说:“起来!一起到派出所去把事说说清楚吧!”王民警还把浑身颤抖的秋英也请上了车,说是要核实情况,做个笔录。张秋旺不放心,带着哭哭啼啼的娘开着车跟到了派出所。

大约过了个把小时,王民警走了出来,招呼等在外面的秋旺娘他们说:“好了,把人带回家吧!”

张秋旺三步并两步进去接姐姐,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和张秋英一起出来的,还有那个鼻青脸肿、一瘸一拐的男人——他也被释放出来了。

张秋旺火了,问王民警:“怎么把人贩子给放了?”王民警说:“他不是人贩子。”“这……从人贩子手中买女人,同样是犯法的呀!”

王民警点点头说:“这话说得没错。可你姐说他既没卖人也没买人,她是自愿嫁给他的,婚姻自由,我们能抓他吗?”

张秋旺更火了:“你们当民警的,不至于糊涂到这个程度吧?我姐是怕他才这样说的呀,你们也信?”

王民警笑着摇摇头:“恐怕情况不是你想的那样,那男人身上带着结婚证呢,你可以看看!”说完他向张秋英要过结婚证让张秋旺看。

张秋旺这下彻底蒙了,他想这男人实在太厉害,居然不知用什么手段搞到了结婚证!难怪他有胆跟着来!摸摸自己头上的伤,想着姐姐身上的伤疤,再看看这张大红的结婚证,张秋旺只觉得心头的火一股股往上蹿!

他转身向秋英:“结婚证也不能掩盖罪证!姐,你让派出所同志看看身上的伤疤,我们要打官司告这个恶人!”

王民警说:“你姐身上的伤我们也看了,可那不是他打的!”

张秋旺眼珠子都突出来了:“什么,他居然不承认?”

秋英此时几乎哭出来了:“弟弟、妈妈,都怪我没解释清楚。你们误会了,我说的那个赌鬼男人不是他……他叫豆根,是我从那恶毒男人手中逃出来时遇上的。他给我饭吃,给我药吃……后来我就嫁给了他。我和他还生了个儿子……弟弟,是你……打错人了。”

秋旺媳妇月芬听到这话叫了起来:“姐姐,你有没搞错?你弟弟为了你,头都被打开了,现在还包着呢!你不心疼,反倒指责他打错你老公吗?”

秋英被弟媳一抢白,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张口结舌,不知说啥好。张秋旺口里对着他老婆说:“去去去!数你话多!”可心里也窝囊得就像长了草。

见秋旺蔫了,秋英的男人立刻神气起来:“你们听清楚了?我只听说抢女人犯法、买女人犯法,骗女人也犯法,可从没听说过‘捡女人’也犯法的!你们凭什么告我呀!”

一听说“捡女人”三个字,张秋旺又要跳起来,可他媳妇月芬死死抱住了他。那男人还在跳着脚数落:“要说告,我还想告你呢!什么亲戚呀!比我们山里人还没礼数,进门茶没一杯,饭没一口,动手就打,还把我送进‘局子’,你们是不是太欺侮人了?”

秋英哭着拉他的衣服:“求你别说了!”

那男人一转身推开秋英:“你这死娘儿们还有脸求我?我辛辛苦苦陪你回家,你倒叫家里人往死里打我,你到底安的啥心?”

秋英一副恨不得跪下来求饶的样子:“都怪我不好,是我没和家里人说清楚……”

秋旺大小是个老板,在村里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看着眼前这男人张狂的样子,恨得牙痒痒,原先因错打了人生出的那点愧疚早就没了。他一句话也不说,黑着脸自顾自开车回家了。

见此情形,秋旺娘只得出来收拾残局,领着秋英的男人在镇上洗澡吃饭,还换上了买来的新衣服,然后租了车回家。在此过程中,老太太始终紧紧拉着女儿的手,就怕一松手女儿就要飞走似的。与别的人相比,秋旺娘的喜悦还是多于惊恐:对她来说,女儿能活着回到身边,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车子很快就到了家门口。在秋英的搀扶下,那男人理直气壮地往里走。这时张秋旺突然出现在大门口:“慢!”秋英的男人吓了一大跳:“你要干啥?”

秋旺的脸色冷得能刮下二两霜:“你说过,我姐只不过是你路上捡的女人。嘿嘿!人贩子还得出一笔钱呢,你可真有本事!不过,我告诉你,你想把我们这个家一块‘捡’了,可不那么容易!你这个无赖敢往我家大门里跨一步,我就打断你的狗腿!”

秋英哭了:“弟弟,听我和你说……”张秋旺一挥手“姐!你别说了!这不是大山里,用不着怕他,你让他快快滚蛋吧!”

面对暴怒的弟弟,姐姐张了张口又说不出话。那男人见状朝秋英哼了一声,回头就走。秋英急忙赶上去,拖着哭腔赔着小心说:“你等等,让我和妈妈说几句话,我跟你走就是了……”

张秋旺大喝一声:“姐姐!你苦头没吃够?”

秋旺娘一听女儿要走,“哇”地就大哭起来:“你要走?不不!我不能让你走!”秋英那男人转回身不阴不阳地说:“老太太放心,秋英不会走,她是要留下来享福的……”

他的话没说完,老太太突然惊恐地指着他说:“强盗!强盗!抢我女儿的强盗又来了,秋英快快逃,快逃!”说到这儿,老太太身子开始摇晃,双眼朝上翻,接着只见她“呃”了一声突然一头倒地昏死过去!

“娘啊!娘啊,醒醒啊!”秋英吓得大哭起来。

秋旺呆住了:天哪,娘的病又犯了!他顾不得多想,把娘抱进车就往医院里送。秋英的男人还不识趣地往前凑:“老人家咋啦?”

秋旺喊了声“滚开”,一把将他推倒在地!

03

进退两难家务事

秋旺娘经医院抢救,人倒是没事了,但“魂”没回来。她脑子一阵清一阵浑,犯糊涂的时候,嘴里就像小学生背书似的念念有词:“张秋英,女,现年十六岁。浙江省铜岭县梅山镇后湖村人。于1993年中秋节失踪。该女身高一米六,失踪时身穿……”

老太太一字不识,那夹杂着浓重土音的普通话听上去很滑稽。

村里人告诉秋英,当年这则寻人启事上的词,是老太太求隔壁的学生娃教她的。为找女儿,老太太背着干粮到处张贴寻人启事,不知走了多少地方,后来神智就不正常了,病重的时候,连秋旺都认不得,口里却反反复复背这则寻人启事。好在时间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这七八年已经好些了,除了中秋节这天,平时跟常人一样。想不到这两天精神上受刺激,病又犯了。

听到这些事,秋英哭得痛断肝肠:“娘哎!我对不住您,我是个害人精!我是个讨债鬼!我把家里人害苦了哇!您老人家可怜可怜我,快醒醒吧,女儿下半辈子再也不离开娘了!”

秋英寸步不离守在娘的病床前。每当娘背诵寻人启事的时候,她就大声地唱:“燕子飞到屋檐头,筑个窝儿像馒头……”

她唱歌的声音很大,把老太太的声音都压下去了。幸而秋旺娘住的是单独病房,否则肯定会引来病友的抗议。

但母女俩一唱一和的场景让护士小姐很担心:“这母女俩是不是都犯病了?”在医生的询问下,秋英流着泪解释说:“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唱的一支儿歌,我想试试,这老歌能不能把我娘唤醒……”医生听了点点头。

想不到秋英这办法还真管用。老太太渐渐不背词了,也不闹了。听女儿唱歌的时候,老太太的神情很安详,有时脸上还会露出笑容。

到了第四天的清晨,老太太突然对着床前正唱歌的女儿叫了声:“秋英!”还有气无力地说了声:“我这是在哪儿呀?”

看见娘清醒过来,秋英又喜又悲,叫了声“娘”,眼泪流个不停。从这天开始,老太太神智慢慢恢复清醒,不久就出院回到了家中,秋英寸步不离守在母亲床前,煎汤熬药,精心侍候。

在她的照料下,母亲身体和精神都一天一天好起来。不过这病毕竟不能断根,还是好一阵歹一阵。有时醒过来看见女儿不在床前,她就会闹起来,并且一遍一遍地大声念那则寻人启事。

(未完待续)

明天十一点,《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长(下)》,精彩继续,故事会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听民间故事连载(民间故事连载回家的路有多长)(6)

好故事在这等你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