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到底是不是福呢(为什么说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这句话看似有点说教,而且与现在的商业法则格格不入。实际上,从较为深层次的因果逻辑来看,吃亏是福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吃亏其实是向社会和整个世界布施能量,主动去吃亏更是主动去向宇宙布施能量。主动去吃亏比被动吃亏得到的回报更大,因为主动去吃亏,除了付出,其发心也更为殊胜。

布施比索取更为容易,因为索取意味着你要向他人和社会吸取能量,如果遇到有贵人缘的众生,可能您的付出会有回报,但是人间本就是修行的道场,普通众生在索求时遇到贵人缘的概率并不高。因为贵人缘本身就是福报的善因变现,如果没有积攒善因,就能有这种贵人缘的回报。

大部分人在功利主义付出的时候是很难短期有所回报的。尽管人们都很渴望付出能迅速得到回报,但往往10次付出,能有1-2次回报就很不容易了。

而布施却则比索取容易的多,只要你有布施的心,你就可以向外界布施你的能量,布施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可再生的永动力能源,所以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循环利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发展,法布施也愈加便利,所以但凡是具有公益发心的人,其利他主义的精神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社会效应。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了得到,很少懂得去付出,在追求“得到”的过程中,却往往充满着艰辛,因为不是所有的索取就一定能够得到,很多索取可能没有任何的收获。如果所有的索取都能够得到,那么“失败”这个词语就消失在人类的辞典中了。得不到才是人生的常态,大部分人够习惯了去追求成功,很少有人学会去接受失败。而只有接受失败才能够真正去成长。

当物质收益成为劳动投入的唯一评价指标,功利主义的付出必然会遭遇挫败感。而当你并不在乎投入的物质收益或者其他荣誉之类的化,那么投入的本身就是极其崇高的精神享受。比如笔者在头条撰写原创文章的时候,其实文章的阅读量并没有丝毫的物质收益,但向社会虚空布施正能量的付出,本身就是很大的精神层面享受。尽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赔本的投入,但对于笔者而言,是完全超出了现有的“理性主义”色彩的考量。

如果每个人都以功利主义价值观来工作,那么人类世界可能还活在原始社会中。正是因为人类社会有很多愿意吃亏的科学家,我们才能够享受到如此发达的物质文明。有些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甚至付出了生命。正式以无数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无私忘我地付出,也才有了现在人类享有的飞机、火车、汽车、天气预报等公共福利。

纯粹的利己主义文明,难以驱动现有的物质文明达到如此发达的程度。这些科学家一定是愿意吃亏和付出的,如果仅仅是以赚钱目的,是不可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回归到任何一个个体,也是如此。当我们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去太在意是否吃亏,而是只要我们认为我们坚定的努力是利于他人和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全心全意去付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应是新时代年轻人最好的座右铭。其实当我们放下小我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收获更多。

当你仅仅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的付出往往得到的回报少的可怜。当你是为了整个社会去付出的时候,你得到的回报往往会超预期。

很多人在现实世界中吃亏了,不甘心,老想着去补偿回来,殊不知吃亏本就是一种福报。其实,人的一生足够漫长也足够短暂,不要太在意物质与功利的外在得失,当你付出了,没有回报,也不要灰心。因果法则不会亏欠任何人,宇宙中的能量是守恒的,只要你布施和付出了,即使现在没有得到,但一定会在某个不经意间得到。

布施是在攒下今后福报的种子,有了福报这个巨大的收获,还不应该知足吗?布施同时也是对治个人贪欲的最好方法,让我们不断放下“小我”这个狭隘的个体空间,从而去追寻“大我”的清凉与快乐。

勤行布施,必能够得到无量回报。

吃亏到底是不是福呢(为什么说吃亏是福)(1)

布施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