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李逵为什么入草为寇(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到李逵,我就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对这个莽大汉,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好几种变化:孩童时代,喜欢他敢爱敢恨无拘无束,坚持要造反到底;少年时代同情他被宋江鸩死,惋惜英雄之没有善终;后来却渐渐对这个人的滥砍滥杀充满了恐惧,认为这是一股可怕的破坏性力量。再就是当下了,多了些理性的我,越来越感到,对这个黑大汉很难下一个简单化的判断。


黑旋风李逵为什么入草为寇(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1)

黑旋风李逵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李逵的性格特征

还没有经历人生艰险的人,没法不喜欢李逵。这个莽大汉虽然匍匐在底层,但却视生活重压若无物,活得如此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是那么坦荡、率真、质朴,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李逵身上凝结了最底层人们的可贵品质。可是,从情感上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一个想过平庸的幸福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至少我不愿意,像我这样的庸人只想平静地活着,可不希望身边有一个说不定啥时候就会打破这种平静的人。李逵正像一枚不定时炸弹,极有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引爆,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一个凡夫俗子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无牵无绊了,破坏的能量十足骇人。其实也不是只有我这样的庸人才对李逵怀有隐忧,鲁迅先生当年就说:“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嗜血者”形象:李逵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会“杀得手顺”,在他“杀得手顺”的状态之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扈三娘一门老幼,即使全凭水浒好汉的善恶观,恐怕也没有多少纯粹的恶人,可当他们顺着李逵的巨斧倒下时,只能怪自己运气太坏了。《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唯独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让人心痛,“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作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咱们的“黑旋风”!也许在逼使朱仝上山入伙的目标之下,无论在哪个梁山好汉的眼里,一个小衙内的生命都是不堪一顾的,然而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暴力,却似乎只有交给李逵去做,才会那么挥洒随意得心应手。


黑旋风李逵为什么入草为寇(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2)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他越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无赖气息,相反他是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这就是李逵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这两种很不协调的特征得到了奇怪的统一。他事亲至孝,对母亲的爱纯出天性,所以当母亲不幸被老虎吃了,他在荒山上的“大哭”才格外让人感动;他又疾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哪怕是自己最崇敬的大哥宋江,如果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拔刀而起。一个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纯朴和嗜血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在李逵身上统一起来?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是个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他不仅对别人的生命全无怜惜,就是连自己的生命也毫不在意。他把战争、杀人和流血看成一场游戏,他是那么热衷于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是李逵们的通用口头禅,仿佛人们(包括他们自己)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一茬割了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血腥的、旁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于是变得自然和正常了。书中写道,李逵一次偶尔听说某人家里闹鬼,便主动请缨捉鬼,但当他弄清所谓闹鬼实系这户人家的女儿与人偷情时,居然一鼓作气将一对野鸳鸯杀尽了事,这一情节典型地代表了李逵的风格:急公好义,却又草菅人命,纯朴和嗜血就这样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非常可怕的,我常疑心千百年人们之喜爱李逵几乎是叶公好龙,纸上的、幻觉中的李逵的确可爱极了,但他一旦从纸上进入真实的生活,又会有几人不敬而远之甚至退避三舍呢?


黑旋风李逵为什么入草为寇(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3)


怜惜李逵的人都会为其死于非命而惋惜,那么如果李逵幸而不死,或者更进一步,幸而造反成功,我们又将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逵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