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

引言—名字由来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轵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济源市。《元和志》 卷5: “以济水所出,因名。”

济源市今为河南省直辖市。

黄河图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2)

黄河自西向东沿南部流经济源市,济源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

黄河三峡

黄河三峡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景区、中原四大避暑胜地。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3)

万里黄河第一峡黄河三峡既有南国山水的柔媚与婉约,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与阳刚,三条峡谷各具特色:孤山峡鬼斧神工、群峰竞秀;龙凤峡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八里峡峭壁如削、雄伟壮观。景区不仅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奇峰林立、洞龛众多,而且还有“鲧山禹斧”的黄河文化、“京娘化凤”的美丽传说、“洞天福地”的祈福文化、“犀牛望月”的风水宝地等一系列君王胜迹,被誉为“黄河三峡,皇家山水”,堪称“中原第一高峡平湖,华夏罕见大河盆景”。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4)

王屋山

王屋山距济源市区35公里,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称'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坛海拔1715米,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擎天地柱',是一处有万年文化遗存.千年道教之盛,融文化、自然为一体,品味极高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5)

王屋山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的西北部,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6)

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是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这条大由梁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所以愚公要带领他的子子孙孙挖掉它。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条大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如今的王屋山是山奇洞幽,风光万千,主要的旅游景点有阳台宫、紫微宫、天坛顶和王母洞。攀登天坛峰是游"王屋"的主要内容,整个旅游线路长达50公里。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7)

阳台宫在王屋山脚下愚公村的西侧,是王屋山旅游线路的起点。现存的建筑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显示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阳台宫始建于唐,现存的主体建筑三清殿和玉皇阁为明正德年间重修。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8)

最为游人瞩目的是三重檐阁式建筑玉皇阁,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令人们叹为观止。主体建筑上的几十对石刻柱子,使这座宗教圣地成为石刻艺术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滚的云龙、朝风的百鸟、闹梅的喜鹊、牧羊的苏武;过海的八仙、战蚩尤的黄帝等,无一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9)

阳台宫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其中的一株七叶菩提树,树围近3米,高14米,传为唐代所留。更有趣味的是,如果站在阳台宫前的石阶上击掌,就会听到"DA巩"的鸟叫声,当地人说这是"凤凰鸣"。阳台宫之所以有凤鸣之声,传说是该宫建在了凤尾根部。如果登高面望,人们就会发现,阳台宫后面的天坛峰状似凤首,对天而鸣。宫前的九条大山岭合称九芝岭,自北向南以扇面形展开,状如凤尾。附近的几座小山岭犹如凤肩、凤背、凤腰、凤翅和凤心。山民们把这种奇异的地形叫做"丹凤朝阳",阳台宫建在这里,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五龙口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0)

五龙口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东北15公里处,面积128平方公里,分温泉、盘古、沁河、愁儿沟、白涧沟五大景区,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1)

五龙口是我国春联门神的发源地。桃都山牌坊楹联为:“一树盘屈三千里旭东升时节有金鸡啼鸣唤起万物复生,长梯直上青云间神荼郁垒守护执苇索在手佑我百世安宁。”因此,这里是一块净土,预示大家旅途平安、吉祥如意!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2)

卧虎岭两边断壁如削,四周白云缭绕,沿途怪石林立,清秀险要,景观极佳,形似华山苍龙岭。黑风口金鸡顶与月老峰南北夹峙,犹如一个风胡同。在这里,上可望月老、情侣奇峰怪石,下可览沁河峡谷田园风光。金鸡顶海拔862米,在山下仰视,金鸡突兀,上得山来,却踪影全无,原来它成为脚下一块巨石,有诗云:“遥望金鸡近看无,疑是飞向更高处。无须攀援觅仙迹,得来全不费功夫。”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3)

羿山坐南朝北,后有势石,海拔999米。后羿射日,得罪日神,金鸡赦免,结果死于桃木棍。这里的地形、植被均与该神话传说有关。羿山主峰高耸,左青龙岭,右白虎岭,前有箭过顶,后有金鸡顶,满山遍野的毛桃树。每当大地回春,山上山下桃花盛开,花期长达近一个月,远近游人慕名而来游者很多。诗云:“芳菲一派倚云栽,玉碗累累五月白。王母不耐三千岁,鸾凤肃笙下瑶台。”相传西王母曾赠后羿不死之药,被嫦娥偷食,这就又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

非遗文化—邵原神话群

邵原神话群,指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流传的创世神话及神话原型物的总称。邵原是一个有7000余年的历史古镇,即使有文字记载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沿革,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历史上有召、郫邵、邵郡、邵州、邵伯县、邵原县、王屋县、邵原关、邵原镇等诸多名称。邵原自古就有女娲故事流传。镇北有名山大川,诸如被斩孽龙的黑龙山,断鳌足立四极的鳌背山,芦灰锁积的锁泉岭,炼石补天的银河峡等都是后人乐以称道的“女娲补天”的原型物。它们规模宏大,自然形成。形象逼真,系统完整,为全国所仅有。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4)

经诸多专家学者考察认证:女娲神话之原创地即为济源市邵原镇为中心的古邵州一带。邵原及周边地区女娲神话之多,相对集中,直面全国,其它地方均不具备,显散于邵州大地上的古地名、古文物、古遗存,充分证明了专家及口传的意见。从地理、地缘观点观察,邵原北依太行,中条为屏障,南有黄河萦带,与巍峨耸天的伏牛山相望。东有王屋天坛毓秀,西有三晋大地钟灵,方圆五十里属黄土浅丘带。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5)

清乾隆26年(公元1761年),济源县令萧应植巡视邵原,即为此景所震撼,遂赋诗道:“太行西与析城连,一望嵯峨万岗悬。山经遥通晋水曲,岩关深锁岭云旋。”正是此方热土,滋育了远古先民,也孕育了华夏文化,先后在与自然灾害搏斗中,利用身边山水物事,以超凡的想象,编织了奇谲诡异的创世神话,以表现战天斗地的雄伟气魄和高度智慧。

地方美食—王屋山土馍

济源土馍是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区的特产。王屋山土馍颜色似土呈微黄,喷放香气,诱食欲,口感好,外酥里软,硬中有脆,酥香味浓,磨齿渗唾,顺利下咽,柔和入胃,回味无穷,可食可药,食之充饥,药用消滞,防止水土不服。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6)

土馍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鸡蛋、芝麻、香油、葱花等为辅料,并以王屋山特有的白面土为烘焙介质,精心炒制而成。(所谓白面土即为观音土,饥荒时人们以此充饥,观音土富含矿物质,但若大量食用肠胃不消化,终导致肠胃溃烂。)经有关部门检测,王屋山中的白面土中含铁、锌、钙、钾等多种元素,对于改善人体机能,调节肠胃有一定作用。

话说济源旅游文化第一洞天王屋山(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17)

土馍的加工方法是先把面发酵后,加入鸡蛋、调料等,揉成面团,搓成指头粗的面条,切成如大枣、小枣、核桃等大小的面块,放入锅内的白面土中烘焙,热量通过锅导热白面土闷烤熟面块,这面块经过检选就可食用,老少皆宜。

后序

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大败蚩尤,自唐代到金元时期一直是全国道教中心,被尊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济渎庙是“四渎”中现存唯一一座大庙,是历朝历代皇家祭祀济水神和北海神的场所。

大美河南、大美济源欢迎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