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是日本的天皇吗 近代日本元老的两大支柱

声明:本文引用的语句皆系公开资料中所载述。

导言:

近代日本政治体系中,元老制度是一个独特的发明,尤其在明治和大正时代,元老的作用十分显著。内阁首相的推荐和任免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元老手中。而在对外政策上,昭和时代没有了元老,对外极具攻击性。而明治大正时代则不一样,虽然本质上毫无疑问具有攻击性,但手段、做法和宣传上则完全不同,属于阴沉和阴险的。而明治大正时代对应的是中国清末民初时代,中国的民族意识正在觉醒的过程中,还没有像抗战时候那样真正的觉醒。而日本的元老中,尤其以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最具代表性,兹选取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进行叙述,主要叙述的是其涉外军政事务。

吉田松荫的门徒

谈到近代的日本元老重臣,首推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但是近代日本元老不少都师从一个师傅,那就是近代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同时也是日本近代大陆政策的理论奠基人,那就是吉田松荫。

吉田松阴(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阳明学派思想家,名矩方,字义卿,号松阴,通称寅太郎。日本开国之后,无限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机,力倡“尊王攘夷”、防御外侮。后得藩主允许,兴办松下村塾,传授兵法,宣讲尊王攘夷主张,培养了一大批倒幕维新领导人。1858年《安政条约》签订后,进而号召武力讨伐幕府,并制定刺杀幕府老中的计划。他寄希望于藩吏、公卿组织武装行动,终归失败,再次入狱。在狱中提出“草莽崛起论”,转而主张依靠“豪农豪商”、浪人(没落武士)和下级武士,利用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武力推翻幕府,为倒幕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在井伊直弼为镇压尊王攘夷派志士而制造的“安政大狱”事件中,吉田松阴于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户,11月21日被处死,终年29岁。

吉田松荫的寿命虽然短暂,只有不到三十岁,但是其思想却影响了许多日本幕末的维新志士。尤其是他的“皇国史观”思想深深影响长州藩士,且后者成为明治政府重要支柱,使得新政府外交政策亦深受其思想影响,并且逐渐发展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日后日本的大陆政策大框架就是吉田松荫设计的“六步舞曲”——“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清国,临印度”。而近代日本著名的风云人物,如久坂玄瑞、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等等无不都是吉田松荫的弟子们。曾在日本居住生活多年的梁启超评价过:日本维新之业,其原因固多端,而推本其原动力,必归诸他。松阴可谓新日本之创造者矣。日本现世人物其啧啧万口者,如伊藤博丈、桂太郎辈,皆松阴门下弟子不待论。虽谓全日本之新精神,皆松阴所感化焉,可也。

日本的元老制度及元帅府

日本元老,是一种非官方的称呼,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处于半隐退状态的资深政治家,实际上是政府的最高首脑。日本宪法里没有关于元老的明文规定,属于宪法外机关。1889年11月1日,伊藤博文和黑田清隆被赐予“元勋优遇”特权,并奉诏“匡辅大政”,标志着元老政治的开端。1940年12月24日,最后一位元老西园寺公望辞世,标志着元老政治退出日本政治舞台。应该说,元老政治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独特政治现象。

日本的元老共有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松方正义、井上馨、西乡从道、大山岩、桂太郎、西园寺公望九人。这九人里,桂太郎在日本学者里看来最多是准元老。而九人里,除西园寺公望出身公家外,其余均来自萨摩或长州地区,是通过参与明治维新而兴起的藩阀势力的代表。而在这几个人里,真正能够在日本其一言九鼎具备影响甚至左右天皇决策的只有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西园寺公望,其他人虽然也具备很强的影响力,但远不如以上三人更具有实力。

如果说元老是在政治层面的话,那么在近代日本政治及国家体系中最重要的军队中,除了天皇之外就是军队。而要在军队里保持长久以及终身的影响力,那必须是元帅。日本军衔中其实是没有元帅的,最高只是大将,元帅实际上是一种荣誉性的称呼加衔,但人们习惯称之为元帅。日本的元帅是从1872年7月19日,参议西乡隆盛以陆军元帅的阶级兼任开始的,这是陆军组织制度中官职的名称。原称为“参议兼陆军元帅西乡隆盛”,29日又改称为“陆军元帅兼参议西乡隆盛”(即陆军元帅为本官,参议为兼任;前一个称号反之)。1873年5月官制改订后取消了元帅官阶,西乡隆盛改叙为陆军大将。

1898年1月20日,日本遵照明治天皇敕谕和《元帅府条例》设立了“元帅府”。并将其与1893年设立的军事参议院共同作为天皇的最高军事咨询机构。元帅府设置元帅若干人,由天皇选定那些立有重大战功、担任过高级军职或对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陆军上将、海军上将组成。被授予“元帅”称号的将领,佩戴旭日菊花“元帅徽”,持“元帅杖”,并配有校(佐)、尉级副官各一名,终身以陆(海)军大将的军衔服现役。在元帅府成立之日,陆军上将山县有朋、小松宫彰仁亲王、大山岩和海军上将西乡从道四人就被授予元帅称号,最早列入元帅府(此前,虽在1872年7月有西乡隆盛晋升为陆军元帅之先例,但那是陆军组织制度中官职的名称,与此次的元帅称号完全不同)。他们是最早被晋封为“元帅”的日本高级将领。

日本设立了元帅府,作为在军务上辅弼天皇的最高军事咨询机关。天皇为此下达的敕命中称:“朕为在军务上得到辅佐,特设元帅府,在陆海军上将中挑选功劳卓著者担任朕之军务顾问”。

根据《元帅府条例》,日本陆海军元帅的职责主要有:作为天皇的高级军事顾问,就重大的战略、军事问题向天皇、日本政府及军部提供重要意见;遵照天皇敕令检阅陆海军;作为军事参议院的当然参议官,参加军参院会议。同日制定的《元帅府条例》,主要条款如下:第一条:对列入元帅府的陆海军上将,特授元帅称号。第二条:元帅府是军事上的最高顾问。第三条:元帅应奉敕命监督陆海军。根据这部条例,元帅在国法上没有固定的职务,也没有定期的会议和办公的官厅。由于没有元帅会议这种综合意见的机关,因而,作为最高顾问的责任,其实就是每个元帅自负其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按规定,获“元帅”称号的人,也是天皇另一军事咨询机关——军事参议院的当然成员,并有权代表天皇检阅军队。“元帅”虽不是正式军衔,在军内也无指挥的实权,但作为被授予此称号的军界元老,对日本的政界、军界均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元帅和设置的军事参议官一样,都直属于天皇。但是,军事参议官参与研究军事方面的机密事务,而元帅则是天皇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因而其职位高、权力大。此外,军事参议官由军政、军令机关的现职长官担任,在它的会议上审议关于陆、海军之事宜,或关于陆海两军之事宜,而元帅府则是一个超越陆海军的机构,比军事参议官有更高的权力和权威。设立这种元帅府,是适应军事上的需要,为对俄作战做准备。但在内部,军队领导人似乎有针对文官派和新兴政党势力,巩固军队地位的企图。元帅府是日本天皇的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军事上的元老院,不仅提供咨询服务,还可以制约和批评天皇的行动,它在明治大正天皇时代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明治时代,除天皇外,真正能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天皇产生影响的主要就是这些元老和资深的大将及少数元帅。而有的人本身就是元老还是元帅,所以能对国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天皇吗 近代日本元老的两大支柱(1)

吉田松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