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纪录片背后故事(从千百年走向千万里)

工匠精神纪录片背后故事(从千百年走向千万里)(1)

图说:纪录片《上海制造》海报 官方图

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一批上海产品受到千万家庭的喜爱。进入新时代,“上海制造”既是这座城市传承的重要基因,更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坚实支撑。

大型纪录片《上海制造》今起登陆上海荧屏,节目分为“重器”“创智”“传承”“开放”四集,展现上海制造辉煌的过去、奋进的现在与光明的未来。

精 可上九天揽月

顾名思义,“重器”和“创智”这两集将集中表现“上海制造”带来的大国重器和上海“智”造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和行业。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摄制组在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展开大规模拍摄,特别是对以大飞机、大型船舶、智能机器人、芯片、核电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丰富细腻的呈现。

工匠精神纪录片背后故事(从千百年走向千万里)(2)

图说:上海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官方图

上海制造业从最早的遥望发达国家,到今天能和世界强国比肩,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飞机、运载火箭、北斗导航系统、振华港机等一个个大国重器,像脊梁一样,引领着“上海制造”的快速发展。

在“智”造方面,纪录片聚焦高科技、智能化的新兴产业,从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前身引到现有的高端制造业,展现“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型的新辉煌。

古 不忘“上海师傅”

曾几何时,“上海师傅”就是“工匠精神”的代名词。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依然有一群执着的“上海师傅”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手艺。

在“传承”中,观众会看到“老凤祥”的金银细工第六代传人吴倍青历时半年,将保有海派风格的金银细工非遗技艺,与由上海敦煌乐器出品的古筝融合,打造了一架代表“老凤祥”极致工艺的金筝。在制作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吴倍青使用了近30年的錾子,这些都是吴倍青从学徒时期开始亲手制作的,每一根錾子看似相同,但底部的花纹却有着细微差异,这也将决定作品的神韵。吴倍青说,“(制作过程需要)几十万下榔头,说一个专业名词叫‘淬火’。任何钢制材料都要经过淬火之后,才会变成最坚硬的。那么,你要把一块黄金变成一个艺术品,要经过淬炼,没有一个艺术品可以走捷径的。”

工匠精神纪录片背后故事(从千百年走向千万里)(3)

图说:胡蝶牌缝纫机 官方图

除了吴倍青之外,观众还能看到为“上海牌手表”工作一辈子的老工人,为了“大白兔奶糖”探索新味道的上海师傅……纪录片一面展现上海工匠精神,唤起观众怀旧热情,同时也将一些老品牌进入新世纪后,突破发展瓶颈的创新和努力展现出来。不变的是,一代代上海师傅传承不息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远 为世界解难题

去年9月,《上海制造》摄制组还前往法国、意大利、德国,发现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上海制造”。

穿过巴黎街头,从卢浮宫、塞纳河到香榭丽舍大街,优雅知性、天生爱装扮的人们,悠闲地漫步在这片土地上。就在这个时尚之都的市中心,一家上海本土的化妆品品牌——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店里一位中国人正在给一群金发碧眼的法国人讲课,他们用不太熟练的中文朗读着“金木水火土……”这位中国人就是佰草集巴黎店的店长王琳洁,她用了十年时间,让这个中国本土化妆品在时尚之都巴黎站稳了脚跟。从起初的不被接受,到如今,每天走进店门的顾客都络绎不绝。

工匠精神纪录片背后故事(从千百年走向千万里)(4)

图说:摄制组在意大利进行拍摄 官方图

在德国,摄制组遇见了一位布艺高手。她擅长缝纫,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她使用的竟然是来自上海的蝴蝶牌缝纫机。这个品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中国。现在,这款可缝制可绣花的蝴蝶牌缝纫机已经能做到用无线网络操控,完全智能。更让人震惊的是,现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公司,甚至全球大部分中高端的轿车内饰,使用的自动化工业缝制设备都是出自蝴蝶牌的母公司上工申贝。

工匠精神纪录片背后故事(从千百年走向千万里)(5)

图说:法国布艺高手的蝴蝶牌缝纫机 官方图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郊外,有一个燃烧试验台,是全球第三大试验台,中意两国顶尖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一项特殊的试验。这是中国团队第一次出现在这里。在试验台上,中意联合团队紧张地布置着一切,他们要攻克的是被称为世界上最难造的机械设备——超大型燃气轮机。

可以看到,上海制造业的企业、品牌,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与全球制造企业携手共进,实现共赢。(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