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争议的帝王,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数不胜数,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是靖难之役的发起者。

尽管朱棣在最后时刻还是发动了靖难之役,并成功夺取了皇位,可是我们也知道,起初朱棣一直想做一个本本分分的燕王,不想做什么皇帝,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朱棣最终发动了政变谋取皇位,又是谁在朱棣犹豫不决的时候推了他一把,最终把他送上了皇位?这个人就是明朝初期大名鼎鼎的"黑衣妖僧",俗家姓名叫做姚广孝。

一、姚广孝为什么要做和尚

姚广孝生于1335年,长洲人,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世人评价他足智多谋近于妖。姚广孝出生在一个从医的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名医,医术高明,德高望重。上门找他父亲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所以姚家家境殷实。姚广孝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学有小成。家里人都觉得他将来一定能够走上仕途,光宗耀祖。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1)

后来,姚广孝到了14岁那年,在街上游玩之时,偶遇一位和尚被众人簇拥着从远处走来,这位大和尚比平日姚广孝见过的那些大官们还要威风。于是他心中暗想,还是做和尚好,和尚可比大官威风多了。从此世间便多了一位法号叫做道衍的和尚。

出家为僧后,姚广孝苦读经书,意识到经书上所说的内容不能引领自己达成梦想。于是他又寻得一位道家天师席应真,跟他学习阴阳五行和方术等。身为出家的僧人,却拜了一位道士为师,还学了一些为人不齿的方术,姚广孝的行为举止处处透着矛盾,令人大惑不解。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375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精通儒学的出家人都可以到礼部来参加考试,通过者可以留下来做僧官,为皇室抄录经文。此时到了40岁的姚广孝除了精通儒释道三门外依旧一事无成,所以中年危机的他也来参加考试了,希望可以引起朱元璋的注意,谋取官位。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2)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残酷,朱元璋并没有注意到他,甚至还落选了,最后姚广孝只得到了朱元璋赏赐的一套僧袍,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带着衣服离开了,这就是说40岁的姚广孝并没有通过这次考试摆脱中年危机,只能继续等待机会了。

二、姚广孝初遇朱棣

俗话说上天关上了一扇门,但是却会留给你一扇窗,机会总会留给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朱棣就是姚广孝的机会。姚广孝初遇朱棣是在1382年,这一年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失去了挚爱,悲痛欲绝,决定从全国各地挑选10名优秀的僧人随藩王回封地去诵经祈福。

47岁的姚广孝有幸入选诵经僧人之列,在宫中等候诸位藩王挑选,而姚广孝也在静候朱棣前来。终于轮到朱棣进殿来挑选僧人了,姚广孝便把握机会,走到朱棣跟前深施一礼说,殿下,您若选我与您回藩,我便会送给您一样大礼。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3)

朱棣不以为然,此时他是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封地最广、拥兵最多的藩王,区区的一个和尚,能给朱棣什么呢?朱棣对姚广孝嗤之以鼻,便问道,你能给我什么大礼啊。姚广孝轻声答道:贫僧送给陛下的是一顶白帽子。

朱棣心下一惊,自己已经是王了,王字上面再加白字,那不是要自己称帝?朱棣是待遇最优厚的藩王,若说他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姚广孝是不信的。而且他也认定了,朱棣就是忽必烈,而自己就是刘秉忠。

更何况此前,那位著名的相士袁珙在嵩山寺看到当时正在游山玩水的姚广孝,就曾经预言过,称姚广孝生异相,眼若三角,似病虎,恐嗜杀成性,他朝怕是要再出一个刘秉忠,当时姚广孝听后很是高兴。

朱棣看着姚广孝半天没作声,最后还是将他带回了自己的封地,心想这个人倒是有几分才智,日后为我出出主意也可。而姚广孝也看出朱棣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缺少像他这样的谋臣。朱棣只是随意地把姚广孝选为了自己的僧侣,却不曾想到这个无心之举却成就了日后姚广孝真的助自己得到了江山,送了个白帽子给他。

三、姚广孝推动靖难之役

话说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相继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力行削藩,朱棣在朱元璋时期很受重视,各种待遇都要高于其他藩王,自是朱允炆削藩的重中之重。所以朱允炆没有先动他,而是打算把其他藩王都治罪了之后,再来整治朱棣。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4)

朱棣看着其他藩王下场一个比一个惨,自己还可能是最惨的那个,心中早已动摇,此时姚广孝来劝说朱棣谋反,可是朱棣一再犹豫。于是姚广孝时不时便来给朱棣剖析厉害,多次奉劝朱棣谋反,以免演变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最后朱棣心一横,于建文四年谋反了。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姚广孝先是守城有功,后来又给朱棣出谋划策助他一路所向披靡,朱棣夺取京城之时,姚广孝献计,说陛下一鼓作气,迅速直入京师,京师兵力单薄,陛下定能一举破城。朱棣听取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入京称帝,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棣当然不会忘记姚广孝,便对他大加封赏了一番,最早姚广孝被朱棣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后觉得给他这个官位太低了,便又将他拜为了太子少师,恢复俗家姚姓,赐名广孝。准许他蓄发还俗,但是姚广孝谢绝了,后朱棣赐予他丰厚的物质奖励,送他宅邸,赐他宫女、仆役,姚广孝也谢绝了。

最后姚广孝跟朱棣提出自己只是想住在庙中,于是朱棣便封他做了主持,居住在庙中。在此之后姚广孝上朝面见朱棣时着朝服,下朝则换回黑色僧衣,由于姚广孝总是身着黑衣,世人大多称他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5)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姚广孝为他做了宫殿规划图,位居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宫就是姚广孝设计的,可以说北京的城市布局最早也是由姚广孝做的规划。之后朱棣命解缙编著《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这两部大典,但是解缙没能编写成功,已失败告终。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6)

朱棣又改命姚广孝担任了这两部著作的最高编撰官,姚广孝则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在他晚年时,佛教逐渐走向了衰败,少师又担起了对佛教的拯救和保护性的工作,使得佛学不至于衰败,甚或失传。

晚年时少师姚广孝自知自己年轻时杀戮过重,于是他想弥补自己的罪过,便回老家把自己的金银财宝悉数拿出来救济穷苦的乡亲父老,可是无人敢收;回家来面见家姐希望获得赎罪的机会,可是也没能如愿,家姐说他是叛臣闭门不见。

姚广孝又去拜访昔日故友王宾,他觉得这位老朋友或许能够懂得自己,理解自己,愿意见自己,愿意倾听自己,可是昔日的故友也谢绝了他的这一要求,单单只派人来传话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四、姚广孝是唯一一个享受至高礼遇的明朝文臣

尽管姚广孝晚年时没有得到父老、家人和朋友的原谅,但是明仁宗朱高炽对他的功绩却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他1418年病逝后,朱高炽将他追封荣国公,并为他亲自撰写了神道碑铭,为他在明祖庙内设立了灵位。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被人称作妖僧(7)

姚广孝是明朝唯一一位在明祖庙堂里拥有灵位的文臣。而明祖庙里历来供奉的都是与皇帝一起出生入死,功勋卓著的武将,而身为文臣在这里有灵位的却只有姚广孝一人,可见姚广孝的地位之高。

总结:

姚广孝的一生处处充满传奇,他一个富家公子,不去科考,却做了僧人,做了和尚却拜道士。僧道都是劝人莫杀生,不要贪恋功名利禄,可是姚广孝却把刘秉忠视作了偶像。

帮助朱棣登上皇位,功成名就之时却不要物质奖励,只是希望在佛堂里清修,黑衣加身。真可谓是矛盾,但是自古常言说得好,功高莫盖主,只有共患难的盟友没有同享福的君臣,我们只能说得以善终的姚广孝参透了这其中的奥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