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课禁止去操场(中小学课间圈养)

网络时代,很多社会现象都被高度浓缩成为一个概念词,就如中小学课间休息时,现在就出了一个“课间圈养”,仔细琢磨这个词,真佩服第一个提出的人,绝对有水平。

但是如果从“课间圈养”一词背后所隐藏的含义来分析,可谓是极具贬义。圈养原本是饲养动物的一种方式,如果用在人身上,那就特别具有讽刺意义。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非要在课间给圈在教室里,不允许追逐打闹,不允许大声喧哗,真就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那么问题就来了,很多学校为什么逆天而行,不让孩子们课间到教室外自由活动呢?

小学下课禁止去操场(中小学课间圈养)(1)

细细分析这里的原因,恐怕得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推理一番。

1、某学校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因追逐嬉戏受伤,家长便到学校里大吵大闹,学校最终不得不赔偿医药费,还有其他费用。

2、因为学校没有完成保平安的硬性指标,于是评选先进受到影响,学校领导也受到上面的批评,自然非常生气。于是做出规定不允许学生课间离开教室,老老实实呆着(有些地区教育局会做出这样的规定)。

3、学校的荣誉受到影响,校长自然得追责,于是受伤学生的班主任成了当仁不让的对象。

4、因为一个班学生课间受伤,班主任被追责,其他班主任自然不愿意步后尘,只能加强课间管理,普遍做法就是把学生圈在教室里。

小学下课禁止去操场(中小学课间圈养)(2)

从上面的逻辑关系来看,显然“课间圈养”现象的源头,在于受伤学生家长找学校麻烦。

新的问题又来了,难道学校就那么怕家长找麻烦?

没有不讲理,只有更不讲理。这句话恰好可以形容如今部分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对于学校而言,如果学生在课间受伤,不管你怎么解释,个别受伤学生家长都不听,就强调:“我把孩子交给你学校了,你们就必须要对我孩子负全责!”“既然我孩子在学校受的伤,所有的费用你们都得包赔,孩子的医药费、家长的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

学生一点小伤,就被个别家长无限放大,并且最终要学校拿钱来解决问题时,你说学校能不怕吗?更为可怕的是,有些家长会因这点小事无休止地到学校闹,到教育局去闹,你说学校能不怕吗?

小学下课禁止去操场(中小学课间圈养)(3)

教育部已经针对“课间圈养”现象破局,专门下文令学校让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锻炼,以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间时间进行休息。

但是执行情况怎么样呢?恐怕真的很难说,在很多时候,文件好下达,但是检查监督执行如果跟不上,最终还是会流于形式。可这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事,如果因噎废食一直存在下去,我们的教育是没办法搞好的。

归根结底,想化解“课间圈养”现象,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1、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家清楚课间让孩子们出教室自由活动的重要性。

2、学校需为班主任老师们撑起一把伞,让他们不再因课间活动有学生受伤而承担压力。

3、学校要有针对性预案,不要怕个别不讲理的学生家长闹事,针对“校闹”已经有法律保障,还怕什么呢?

4、学校需对学生加强安全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同时配备好安全巡视员。

综上所述,“课间圈养”现象本身并不难解决,只是看我们能否把这里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如果一所学校里有一位有责任、敢担当、讲真话、做实事、有骨气的校长,恐怕“课间圈养”现象压根就不会出现,但愿这样的校长再多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