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后中野和华野兵力(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  近期革命历史剧《大决战》的热播,也让很多人对解放战争的这段历史很感兴趣。

淮海战役后中野和华野兵力(大决战淮海战役)(1)

《大决战》中的刘邓陈

  1948年11月,我军发动淮海战役,华野主力于11月10日包围国民党黄百韬兵团于碾庄,蒋介石为了救出黄百韬,让李弥、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前去救援,致使国民党军撤退的要道打通徐蚌路空虚。中野总司令敏锐地抓住机会,打下宿县,封锁徐蚌路。蒋介石着急之下,让国民党精锐的黄维12兵团前去夺回宿县。黄维却中了刘伯承的圈套,被引到距离宿县不远的双堆集,中野将其包围。

  最终,黄维兵团被中野和华野合力歼灭。《大决战》中,关于黄维兵团被歼,剧中强调中野和华野联合作战,但对作战的具体过程却没能还原历史。实际上,中野围困黄维兵团,强攻3天,结果没拿下黄维兵团。华野由陈士渠率领5个纵队支援华野,才拿下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后中野和华野兵力(大决战淮海战役)(2)

《大决战》中刘邓陈谈土工作业

  近几年有一种论调认为,中野想逞强单独消灭黄维兵团,却实力不济,没拿下再去求助华野,以华野为主攻,才获得胜利。这种论调故意对华野高捧,却贬低了中野,有意地制造两大野战军或高层领导之间的矛盾。不过,我认为这种论调是不可取的。

  中野实力不如黄维兵团,不能消灭黄维兵团本就是共识。中野(当时称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7年下半年挺进大别山,在敌人的腹地作战,条件十分恶劣,没有补给,也没有兵员和武器补充。1948年3月从大别山出来时,中野主力锐减到只有不过7万人,武器装备严重缺乏。到淮海战役时,中野主力恢复到12万兵力,与黄维12兵团的兵力相当,但武器上却落后很多,尤其是没有重型武器,根本就没办法打攻坚战。黄维的12兵团是全军美械装备,已经武装到牙齿,是当时蒋介石最精锐的军队。

淮海战役后中野和华野兵力(大决战淮海战役)(3)

《大决战》12兵团的黄维和胡涟

  在华野来援的5个纵队中,就包含华野特种兵纵队,这是一个有榴炮团、野炮团及坦克等重型武器的纵队。由此可以看出,负责指挥淮海战役的前委和党中央很清楚地知道,打黄维必须要依靠重型武器,并做好让华野派出包含特纵在内的援军,配合中野消灭黄维兵团的准备。

  在战役前期,中野于11月25日围困黄维兵团,黄维曾用4个师并进的方式强行突围,幸得第110师师长廖运周阵前起义,破坏了黄维的计划。从25日到27日,黄维数次突围均被中野打退。28日之后,黄维逐渐减少突围,准备待援。中野开始主动攻击,因没有炮兵,陈赓大将竟用上了中野自制的“没良心炮”,但多次进攻均在黄维兵团的强大火力下败退。

淮海战役后中野和华野兵力(大决战淮海战役)(4)

《大决战》中等待进攻的我军士兵和没良心炮

  期间陈毅曾向粟裕请教攻坚的方法,粟裕把碾庄经验告诉陈毅,就是土工作业。中野一面开始进行了工程量浩大的近迫作业,紧缩包围圈,另一面在等待华野的军队到位,期间连续几天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12月5日,华野的5个纵队到达战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分东、西、南三大攻击集团,分别为陈赓、陈锡联、王近山指挥。

淮海战役后中野和华野兵力(大决战淮海战役)(5)

《大决战》中邓宣布发动总攻

  12月6日16时30分,中原野战军向黄维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先后占领双堆集外围的阵地,并于12月15日攻入双堆集,消灭了黄维兵团,生俘黄维。双堆集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我军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完美收工。

  双堆集战役也是我军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的经典案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