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1)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2)

-----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3)

-----“介绍新观念倒不是很难,难的是清除那些旧观念。”——凯恩斯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4)

最近的新冠肺炎带火了《乌合之众》。谣言之下总有拥趸。

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新冠肺炎病毒这个隐形的“杀手”正四处物色着下一个感染者。

笼罩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人们总想要抓住一些确切的消息,发泄愤怒也好,想要获得救治也罢,只要有那么点看似确切的消息,就能得到大量信众。

我们一边捍卫自己看法,一边又觉得以讹传讹的人们有多么可笑。

别笑,也许这只是“群体内外偏见”。

两年后又一次重读《乌合之众》,温故而知新。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5)

01《乌合之众》说了什么?

《乌合之众》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重要著作。本书出版于1895年,至今已过去一百多年,仍旧是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有朋友说这本书难以读懂,我猜这大概是作者的写作态度比较偏激,而且翻译风格不一导致的。

本书主要讲了勒庞对群体的理解,在勒庞的眼里,群体容易冲动、易怒、易受蛊惑、且专横保守。而群体一旦形成,就会出现冲动非理智的行动,甚至是集体犯罪。在勒庞的描述中,群体简直就是一群失去理智的野蛮人。

当然,群体并不完全是这样。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群体似乎就是真理的象征。个人的观点与群体不同,那只能证明这个人出错了,不能说群体错了。

而勒庞偏偏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在这个集群中,所有人的情感和思想会选择一个相同的方向,而且他们的意识人格将逐渐消失。而群体在智力方面总是劣于其独立个体。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6)

02乌合之众为何“乌”?

我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似乎天下的乌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黑”。而群体也有同样的特征。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思想和爱好都和自己相近的人,这是人性中的“相悦法则”。当我们身处于群体之中,为了迎合群体的喜好,会避免提出不一样的意见。

所以我们不会在一个工作环境中大谈公司领导的错误,不会在偶像见面会上说这个偶像的坏话,不会在家族群里说亲戚真的很烦。除非你真的很想被“踢出群聊”。

群体的力量大,但同时也因为这份强大的力量,我们更愿意去集结他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网络暴力、比如道德绑架。

最近网络上疯传的两位女士吃蝙蝠的视频,视频还配文字说,吃蝙蝠出冠状病毒的罪魁祸首就是她。视频一经传出,网民都愤怒地要找出这个女士,要她承担后果。

可明明连专家都没法确定病毒的起源在哪里,要归责于谁。

看过这个视频的网友难道都没有产生过质疑吗?也许有,但是在群体庞大的愤怒之下,人们更倾向于闭上嘴,随大流。“大家都认为对的,那就是对的”。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7)

03群体领袖说是怎么起作用的?

在一个群体中,领袖往往是发起人。领袖并不总是思想者,但肯定是一名行动者。不然怎么解释每天能够产生这么多精彩纷呈又异想天开的谣言和极端揣测呢。

群体领袖作为群体中的发起者,他的上位之路并非无迹可寻。在《乌合之众》中,勒庞提出决定主张和信仰的简洁因素,是长期的社会传统和环境浸淫。

群体领袖并没有推翻传统,而是立足于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观念和主张。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8)

这次疫情中,说美国制造生化武器的,立足于中美双方的紧张关系之上;

而各种中医的治疗方子,是不是类似于SARS期间脱销的板蓝根?

那么,领袖究竟是怎么说服群体听信的呢?

群体领袖对群体的说服方式有有三种:

断言法:作出简洁有力的断言,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它就越有威力。

重复法: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作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传染法:如果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且不存在异议,就会形成流行意见,强大的传染过程于此启动。传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个人接受某些意见,而且能让他接受一些感情模式。

我们常见的意见领袖,总会归纳出一套容易被接纳的断言。

比如“不给女朋友买口红的男人不能嫁!”、“女人财务不独立,过得不幸福”、“吃了这种蔬菜,百分百防癌”。然后通过大量例子重复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加上一句“是中国人就转出去!”“发给你关心的人看,让他长寿健康。”

看似简单的分享,却是观念传播的最佳途径。

当具备相同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群体领袖就可以群体中获得名望,继而更轻易地指引群体做出非理性行为。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9)

04观点是怎么传播的?

“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不会记得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人是谁,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

观念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语言唤起形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形象又会引申对自我的幻想,形成与个人密切相关的观念。

在《乌合之众》中,勒庞提出了四个决定群体主张和信仰的直接因素,正是:通过图像、词语和惯用语、幻觉、经验和理性。

通过图像、词语和惯用语,能够让新的观念朗朗上口,易于传播。我们日常看到最火的广告,都是与利用短小精悍的常用语,配上容易被记住的LOGO或产品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且便于口口相传。

幻觉往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每天吃绿豆,防癌又养生”,对自己的幻想是吃了这颗绿豆,身体就能健康。“嫁人就嫁灰太狼”,所幻想的是婚后能够有一个言听计从的老公。群众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想,于是他们便像趋光的昆虫一样,本能地转向那些迎合他们需要的巧舌如簧者。

经验就是打破现有幻想的有效手段。广泛的经验能够根植于群众的头脑中,形成错误的观点,然后一代又一代地重复下去。

在勒庞的观点中,群众缺乏理性。群众宁愿相信毫无理由的断言,都难以信任理性的分析。当然,这是他的个人观点。

一群智慧的人作出愚蠢的决定,有可能是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却无限的信任大众的选择是最精明的。这是一种团体迷思,也造成了团体中缺乏理性思考。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10)

05保持理性

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缺乏确定性消息时的巨大恐慌。有的时候并非现实有多可怕,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的惊慌失措,使得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场疫情中,有人不断制造各种言论,激起公众的愤怒,或是引发群众的哄抢。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一切没有尘埃落定之前,都只是猜测和主观臆想。

所有观点它都具有主观性,只能代表发表者所看到的情形,它并不一定客观事实,甚至并不一定是真的。盲目地听信某些观点,还自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显然是有点低估别人的智商。固然有一些观点非常贴合我们自己的喜好,但它也许只是发表者有意迎合而已。

在高度不确定性中,尝试去当众多观点的旁观者,而不是某一个观点的参与者,看得多,才能思考得更全面。

· 感 · 谢 · 阅 · 读 ·

乌合之众的常识(如何才能同流不合)(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