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五美乡村新画卷(乡村宜居宜业又宜游)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建设,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绘就五美乡村新画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绘就五美乡村新画卷(乡村宜居宜业又宜游)

绘就五美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建设,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石泉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同比增长10.8%,高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稳定增收持续刷新纪录,增速位居安康市循环经济县(区)第一,这些数据见证了石泉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步伐稳健、成效显著。

对于喜河镇档山村桑新记一家来说,2021年过得有点跌宕起伏。这一年桑新记不幸患上了慢阻肺,治病花了不少钱,家庭增收成了问题。包户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驻村工作队经分析研判,将其纳入重点监测户,先后为他申请低保救助和公益性岗位。“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这些帮扶,我不会因病返贫,也一定会早日战胜病魔。”桑新记说。

干部进村入户排查是石泉县建立脱贫不返贫防护网的第一道线。全县109名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总队长,择优遴选科级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276人,继续向74个脱贫村选派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同时还向脱贫村之外的86个村(社区)派驻86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

石泉县切实把防返贫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位置,将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畅通快速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的“五个渠道”,坚持县级统筹、行业跟进、镇村落实“三级联动”,聚焦精准识别纳入、精准监测帮扶、精准措施落实、精准验收销号“四个精准”,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联席会议、跟踪回访、调度推进、督查考核“五项机制”,全面提升防返贫检测水平和实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今年春节假期,走进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旅游村,火狮子、彩莲船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体验,农家民宿、农家乐等设施点缀在漫山遍野的桑园中,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站在“天空之镜”玻璃平台上,明星村党总支书记刘家满指着一望无际的桑园介绍:“这几年,我们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和创业就业。目前已经培育形成了蚕桑、养猪、养鸡和乡村旅游四大产业,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两万元。”

近年来,石泉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全域旅游作为富民强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先后建成国家AAA级以上景区6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示范村13个,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的模式,把脱贫群众镶嵌在旅游产业链上,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围绕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工程这一任务,石泉县坚持“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聚力蚕桑、畜禽、蔬菜、魔芋、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烤烟、食用菌、核桃、林果等五大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1.46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水平有效提升。

去年以来,石泉县紧盯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状况,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就业社保服务队伍,推进人岗对接,全县17546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走进后柳镇中坝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一个个仿古装修的体验作坊,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建民宿,一面面寓意深刻的新民风彩绘墙,还有那清澈的河流、纷飞的白鹭,都浓缩在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中,默默诉说着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乡村振兴战略让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的中坝村,有了新的发展动力。”中坝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兰英介绍,“我们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条,提档升级非遗作坊、民宿旅居、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形态,让村集体和村民广泛参与,共同绘就中坝乡村美丽富裕新画卷。”

近年来,石泉县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工作,深入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新民风活动,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在全县营造了“我勤劳、我致富、我发展、我光荣”的浓厚氛围。

石泉县紧扣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围绕建设“五美乡村”抓谋划发展。2021年整合投入资金2.69亿元,实施巩固衔接项目310个。重点打造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示范村、10个农旅融合示范区和20个集体经济示范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体系雏形初显。池河、熨斗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明星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坝作坊小镇旅游扶贫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示范选编。

通过一系列创新有力举措,石泉县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乡村发展要素有效激活,广大农民致富增收能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人民群众对全县巩固衔接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

许兵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