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率不超过75%(上座率不高长期亏损)

  本报讯 在充满椰风海韵的海口假日海滩4A级旅游景区,有一个海胆造型的剧场。2009年4月,大型实景歌舞剧《印象·海南岛》在这里震撼公演,曾轰动一时,演出的剧场也成为海口的文化旅游新地标。然而好景不长,《印象·海南岛》的上座率陷入每况愈下的窘境。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海胆剧场遭到严重破坏。场地损坏、演员离散……这里,繁华不再,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印象·海南岛》过往令人感慨,人们也在期待:海胆剧场何时能破茧重生,扬帆再起航?(记者 廖自如/文 单正党/图)

上座率不超过75%(上座率不高长期亏损)(1)

  A 现状

  剧场人去楼空、破败不堪

  初夏时节的海口西海岸,树影婆娑、微风习习。阳光、沙滩、海水、椰树,构成了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

  在这片美丽的地方,有一座海胆造型的建筑物伫立在海边,这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型实景歌舞剧《印象·海南岛》的演出剧场,如今它已破败不堪。

上座率不超过75%(上座率不高长期亏损)(2)

  记者来到海胆剧场走访,眼前景象让人惊讶:剧场外的路口处,那块雕刻着“印象·海南岛”和“总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红字的巨石,被一丛灌木遮挡。停放在剧场外空地的两辆接送演出人员的大巴车,闲置多年加上长年日晒雨淋,已沦为“僵尸车”。剧场的铁门有一半已经倒下来,改用木板暂时封住。

上座率不超过75%(上座率不高长期亏损)(3)

  此外,剧场观光电梯已经损坏,电梯门锈迹斑斑、按钮消失,部分线路裸露在外。电梯门口处还堆满了塑料管、木板、遮阳伞等杂物,观光电梯玻璃碎裂掉落。检票口旁边的廊柱上,有人拉了绳子在这里晾晒衣服。剧场玻璃外墙上,“滨海大道124”的牌子依然醒目。一块落款时间为2009年3月的“海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牌子早已斑驳。

上座率不超过75%(上座率不高长期亏损)(4)

  走进剧场,剧场椭圆形顶棚有多处破损,像开了“天窗”。部分墙面已经脱落,悬挂在剧场内的舞台灯支离破碎,观众席上的座椅缺胳膊少腿,落满了灰尘……如今,造型独特的剧场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外壳。

  B 衰落

  上座率低长期亏损,演员骤减

  记者了解到,《印象·海南岛》作为海口市旅游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当时认为其建设和实施将对丰富海南旅游产品,促进海口旅游的发展,改变海南旅游“南重北轻”的格局有重大而持续的影响,对打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品位之城”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2007年8月24日,海口市规划局批复了“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场址规划方案。在项目论证初期,初步确定于2008年4月20日海南建省20周年时演出。《印象·海南岛》是张艺谋“铁三角”团队执导的第四部印象系列作品,投资方是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旅集团”)和北京印象创意文化艺术中心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海旅集团占60%股份。该项目于2007年底动工建设,历时一年半建成。2009年4月正式公演时,《印象·海南岛》轰动一时。

上座率不超过75%(上座率不高长期亏损)(5)

  袁德辉是四川人。自2009年4月《印象·海南岛》开演时,他就在剧场旁开小卖部,见证了海胆剧场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

  袁德辉告诉记者,《印象·海南岛》刚开始演出时,上座率较高,观众多,社会反响强烈,正式演出约一年后逐渐衰落。“1500多个座位的剧场,平均每天接待观众500人左右,有时只有100多人。为了提高上座率,公司还将门票价格从238元/人下调到168元/人,但于事无补。”因为长期亏损,演员人数从最初的300多人减到200多人。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剧场顶部被掀开,海边40多台道具灯被海浪卷走。场馆设施严重损毁,一片狼藉,从此《印象·海南岛》就停演了,演员全部离散,袁德辉的小卖部也经营不下去了。后来,他被聘为海胆剧场留守人员,负责看管剧场设施。

  洪平华是湖北荆州人,是剧场留守人员之一。《印象·海南岛》项目筹备建设时,她就参与其中,负责后勤工作,管理演员的食宿。“我儿子在节目组负责灯光,儿媳妇是《印象·海南岛》的舞蹈演员。2014年《印象·海南岛》剧组解散后,儿子和儿媳妇重新找了工作。我目前是看管剧场设施的4名留守人员之一。我期待闲置的剧场早日利用起来。”洪平华说。

  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印象·海南岛》成为“云烟”。谈起《印象·海南岛》衰败的原因,洪平华认为,主要是选址问题。“如果选址在三亚,客源就有保障,就能和全国其他印象系列项目一样盈利,得到可持续发展。”

  C 探因

  “一场演出难以改变海南旅游格局”

  为什么全国“印象”系列项目大多盈利,《印象·海南岛》却亏损?海旅集团原董事长顾建坦言,该项目运作一年下来,企业一直亏损。一是项目前期投入太大,导致后续推广和宣传在经费上受到限制。二是与项目选址有很大关系。海南的旅游格局是“三亚热、海口冷”。海口市政府积极争取,最终《印象·海南岛》落户海口。当时这个选择并没有错,但试图通过一场演出改变海南“南热北冷”的旅游格局有点“勉为其难”。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认为,当初政府主导引进“印象”系列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大项目来拉动海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但《印象·海南岛》并不能算是一个好项目。“它到底想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我看完后似乎没有留下值得永久回味的东西。”

  一些看过演出的观众则认为,《印象·海南岛》整台演出充满了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部分内容缺乏海南特有的乡土文化元素,没有触动观众心灵,也没有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感受。

  D 期待

  计划盘活剧场,打造全新文旅项目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全力打造文化新高地,沉寂多年的海胆剧场再次进入有关部门的视野:2020年5月27日下午,省旅文厅艺术处处长李红带队到海胆剧场现场调研;2020年9月27日下午,海口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陈力带队赴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调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海胆剧场盘活工作会议。

  天利(海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李梦璐告诉记者,天利(海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及运营方。2010年下半年,海旅集团将55%的国资股权(除剧场、土地外)转让给了天利(海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朱杰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重新盘活海胆剧场,计划打造全新的文旅产业项目。

  海旅集团副总经理林天蒂说:“省旅文厅和海口市旅文局对海胆剧场的盘活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我们尽快制定方案。我们计划结合海口西海岸畅通工程的改造,把它打造成网红打卡地,给市民和游客一个崭新的体验。”

  期待沉寂多年的海胆剧场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破茧重生,扬帆再起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