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

文|小孔谈教育

教育用心,方能静待花开;教育用情,方能立德树人。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网转载工人日报教育评论文章《教育子女,家长别“甩锅”》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场所。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教育学生。教师理所应当扛起教育学生这口“锅”。那么,家长能甩掉教育子女的“锅”吗?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1)

网友的看法不一

1.赞成“甩锅”类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2)

从上图评论的点赞数,可以看出赞成把教育孩子责任“甩锅”给别人的家长不在少数。“甩锅”是一种推卸责任,妄图将自身的矛盾转移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背黑锅的做法。“甩锅”的家长企图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卸给教师和学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只能让教师和学校承担。

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呵护和教育。某些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一味地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教师是不明智的心态。你看,有网友怼这样的家长:孩子是谁的?主次都搞混了?家庭教育是基础。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3)

2.反对“甩锅”类

有的网友评论:学校教文化知识,家庭教做人成长。孩子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之和,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某一方。家庭教育可不可以空挡?也许可以,只要你“甩锅”,孩子大了,带给你的家庭也许是更大的麻烦,毁掉的何止是孩子的学业,可能是孩子美好的人生。别急着反驳,请你细细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方燕的话:“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务事,更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公务事。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4)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1.父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是主要角色,因为子女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是子女首任的,也是终生的教师。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同时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教育素质,不断改善家庭教育。

当父母的应该知道,社会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既有知识和技能的较量,又有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如果一个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的。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5)

2.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从古到今,我国都有许多注重家教,善于家教的故事和名言。朱德能成为一位伟人,与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关系很大。母亲从小给他播撒了助人为乐、追求光明的思想,是母亲教给了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韶山毛氏家训(十条):(1)培植心田。(2)品行端正。(3)孝顺父母。(4)友爱兄弟。(5)和睦乡邻。(6)教训子孙。(7)矜怜孤寡。(8)婚姻随宜。(9)奋志萤窗。(10)勤劳本业。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6)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无旁贷

家长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家中的大事常抓不懈。真正的“启蒙教师”是孩子的家长。父母的教育是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直接培养,智慧的幼芽也是在父母的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下生长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子女,这种影响和教育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代替的。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个看法虽不全面,却也反映了较为普遍的客观事实。我们当父母的一定要努力办好家庭这所学校。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7)

孩子的教育关系重大

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迅速长大,早日成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也都想有个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晚年,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父母就要努力创造条件,把最好的遗产留给孩子,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意义重大,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法》规定了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的关键在父母。家庭教育好,与学校、教师配合也好,子女成才了,就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也是父母晚年最大的欣慰。相反,如果家庭教育差,子女不成才,甚至犯罪,就是家庭最大的不幸。

教育孩子的三种底线不能触碰(教育孩子的这口)(8)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关系国家的繁盛和民族的兴旺,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注重家庭教育。

家长要特别重视从小教孩子正确做人,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讲究家教方法的优良传统,自觉地不断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把握好教育孩子这一最佳的时期,认真细致地引导子女,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分享!喜欢讨论教育的咱们评论区见哦!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