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菜鸟之争落幕 菜鸟顺丰之争巨头纷纷站队

顺丰菜鸟之争落幕 菜鸟顺丰之争巨头纷纷站队(1)

-图片来自“123RF”

近日,菜鸟顺丰之争成为行业热点,从而引发物流生态之争,不过好在国家邮政局强硬出面,让不断激化的矛盾逐步缓和。

6月2日晚,国家邮政局召集菜鸟网络和顺丰速运高层来京,就双方关闭互通数据接口问题进行协调。双方表示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而在6月1日晚间,国家邮政局就曾发公告指出,受6月1日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关闭互通数据接口影响,导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询不畅,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寄递业务。约谈双方企业,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

连续两天的表态,可以看出国家邮政局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但最后的和解无疑给了前一天刚站完队企业一个“漂亮”的回应,不过这也不是坏事,不经过一些事情,怎么知道有哪些是真队友,哪些是猪队友。

此事虽然得到解决,不过好像也只是暂时,据相关消息显示,“未来一个月,菜鸟将和顺丰继续就快递柜数据安全问题进行谈判”,在数据安全方面双方依然没有达成深度共识,这会不会只是一个平稳过渡期?

且不提到底是哪家强行调用合作之外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数据方面,菜鸟与顺丰确实存在竞争关系。菜鸟本身就是数据平台,顺丰去年推出的“数据灯塔”也想在数据方面有些作为,不想被别人控制,这正是菜鸟不想看到的。

所以说,双方的合作可以建立在公用的数据之上,但千万别越界,一旦野心大了,分手是必然的。

中国物流学会特邀研究员杨达卿认为,未来若不能建立良性联动机制,区分好“物”与“流”大数据的重心定位,将来类似的摩擦都有可能再次发生。

深圳敏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刘雪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则指出,阿里一直在布局智慧物流、数据物流,想在这方面占有先机,所以对数据的控制成为一个布局,而顺丰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公司,也在布局自己的战略,这一次的数据事件,是两个战略之间的碰撞。

此事虽然是由丰巢快递柜与菜鸟数据之间的信息对接问题引起,到最后上升为顺丰与菜鸟两家企业之间的“较量”,可能有些小题大做,但两家始终把“维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作为口头禅。

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固然重要,但两家企业只是在争夺消费者的信息,并没有考虑过消费者本身的感受。有消费就有数据,但这不必要成为企业之间较量的砝码吧?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有一种信息“被交易”、“被窥视”的感觉。

反过来看企业对这件事情的态度,第一时间站出来的竟是京东,刘强东第一个表态,支持顺丰,相信王卫的人品,这到可以理解,毕竟京东与阿里包括菜鸟一直处于竞争关系,但是后来逐渐站队的其他企业就有些不理解了,怎么这么着急表态?

腾讯、京东、美团、网易站队顺丰,圆通、全峰、EMS站队菜鸟。两大阵营初步形成,一方是电商、O2O平台,理由是在公司理念上与顺丰相同;一方是快递公司为主,依附于阿里的淘系订单。

硝烟渐起,这场“战役”到底谁才会成为真正赢家?杨达卿认为,最终的赢家不是靠超级生态企业对打,而是互通互融,“要比的是谁的数据驾驭能力更强,供应链服务创新更快,做到这些才是赢家。”杨达卿表示,此一时彼一时的牵手,暂时影响不了物流市场的生态大盘。

虽然菜鸟与顺丰的争端被叫停,不过通过这次事件之后,菜鸟顺丰和好如初已经不可能,主流两大电商平台失去其一,京东无疑成为顺丰下一个最好的合作选择(目前仅指京东与丰巢的合作)。

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认为,“今天的菜鸟和顺丰的闹掰,这一切看是偶然,其实是必然,中国物流在互联网时代,正在面临全新的升级。其实这场战争是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到智慧物流的必经之战,是物流和互联网融合的大势所至,确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早晚而已!个人认为,这场竞争越早越好,否则对中国的物流企业是不利的,而且今天的菜鸟顺丰的数据之争。也刚好只有顺丰合适,京东不可能,因为没有交集,通达系更不可能,是其大腿。”

一场不大不小的争端,最终将顺丰的地位再一次提升,“炸出”了多位实力战友,在阿里身上失去的利益,在别人身上可以“赚”回来,但是阿里失去顺丰,快递质量方面怎么保障?没有污蔑“通达系”的意思,毕竟快递质量在那儿摆着呢。

本文作者小草,亿欧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