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

距离考研还有两天,广州日报的编辑记者也来为考研学子打call,他们也曾是考研大军中一员,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着。考研有多吸引人,某位记者37岁时,依然想追梦;考研有多难,某位编辑,经常边备考边掉眼泪;考研要多努力,有位编辑每天雷打不动,从早上7点半学到晚上11点;考研要如何弥补高考的遗憾,有位记者不仅从统计学跨专业到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也从吉林大学来到了复旦大学。谁说工作后就不能考研?广州日报的编辑不惧改变,想到就马上行动!

考研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1)

37岁高龄的我,考上研究生了!

(本科专业:国际新闻专业 报考学校: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2017年,37岁高龄的我,考上研究生了!“努力虽迟仍到”,这大概是我接到通知书时内心的第一反应。

35岁时,人生陷入迷茫。老师一句“边画边寻找方向”的点拨,令我下定决心开始系统学习工笔花鸟画技法,实现小时候的绘画梦。于是,我开始白天扮演好记者角色,采访、写稿,晚上在画室加班画画。从绘画中得到的力量,令我想更深扎入艺术中,而读一个美术史的硕士学位,是我能想到最有驱动力的方式。从决定、报名、备考到考试,我大概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

这七八十天大概是我人生里最努力的时候,也是我同时面对最多事情的时期——工作、家务、装修、儿子棉哥小升初……事情被分为紧急、必要、重要和非必要,除了好好采访、写稿以保住饭碗,跟进棉哥的备考外,生活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会友、娱乐一概拒绝,个人需求被降低为“只要能吃饱穿暖”,在家的时间我总是蓬头垢面。

然而,心中却生发出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无论是清晨苦读,还是夜半秉烛,无论读到云冈石窟、青绿山水、《鹊华秋色图》,还是读到庞贝古城、蛋彩画、《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心里总是涌动热切和激动,血液里仿佛冒着热气,想化身海绵把所见所闻吸收进身体里,让艺术的美好知识把自己变得充实、饱满,充满能量。也许这就是“有所爱,有所期待”?为了隐约却似乎伸出手就可以触及的未来。

转眼到了考试的日子。第一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开车从家往大学城,天开始下雨,我跟着导航走了一条往常没有走过的路。在陌生的红灯口停着时,雨势正急,雨刮忙个不停,红灯和街灯的光在前车窗的雨水中光怪陆离。许多人不理解我有什么必要去读一个“老年研究生”,也不理解我为何不读一个看起来更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传播学硕士,而去读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虽然期待读研给我带来新的机会,但这个机会是什么,我并不清晰。然而,这正是一条我没有走过的路,而在天亮之前,我有勇气一个人在黑暗里走着。也许前面有滂沱大雨,也许有不明朗的灯光,但未知竟比以往任何一刻更吸引着我向前走。

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心情反反复复。等到终于出了成绩,等学校分数线,过了分数线,又等复试入围通知。这心情竟似乎比高考更磨人。复试最后一关是面试,进门一眼看到正中央一张微笑的脸——这才是我第一次见到“导师”的面。我被考官们问得最多的,是“你有一份做记者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来考研”。虽然听起来很官方,但“热爱”“想要学更多”是真心的回答。

查到复试成绩的前一天,我接到通知儿子棉哥被第一志愿中学录取的电话。还记得我当时正坐在竹林下的石凳上接电话,听完电话,抬头望着头顶翠绿的竹枝竹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因为我知道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知道他值得这个回报。当收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时,我又哭了一场,既觉得自己得偿所愿,又有一种受宠若惊、感到被眷顾的心情,并且再次相信“努力终有回报”的公平。

就这样,我幸运地获得了定向委托培养的机会,也获得“很励志”的评价,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以工养读”的研究生生活。(木木)

考研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2)

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选项

(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 报考学校:中山大学世界史专业)

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会在家乡当历史老师,衣食住行、甚至婚姻大事可能都会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不会在广州学习生活,在北方长大的我,可能要很久以后,才会邂逅这个四季如春的花城。如果不考研,我可能已经开启养娃模式了,像许多家长一样,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娃身上,希望娃能有出息一点……其实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选项。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想自己做一次选择,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对选志愿毫无头绪,便将选择权交给了父母,我错得有些离谱,用四年明白,人生的选择权要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考研填志愿时,父母又来“出谋划策”,好在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主意的人,我力排众议,选择了中山大学。考研很难,16本参考书目,我要在6个月里复习3遍,有时候心情浮躁,一上午根本看不了几页,我经常会掉眼泪。和我一个宿舍的3个小伙伴,陆陆续续放弃了考研,但我想考研的心从未改变,我的最低要求就是走上考场,做完试卷。有时候,我也会想,到底有多少人报考了中山大学世界史专业,我的竞争对手又有多少人,他们复习得怎么样了?想完之后压力更大了……但朋友的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

我开始安心备考,因为不喜欢固定座位,所以每天学习的位置都不一样,我会拿着教材边看边想;会拿着彩色的记号笔,一遍遍地过考纲;拿着厚厚的参考书,找一扇窗,开始回忆重点……到了12月,四六级考试后,就到了考试月,走到哪里都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我就待在宿舍学习,临近考研,我很焦虑,复习质量也大打折扣。为了方便考研,我订了离考研点很近的宾馆。到了宾馆,甚至到了考研考场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内心对考研有多期待,多想取得一个好的结果。之前,因为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一直在安慰自己,考不上没关系,也不敢期盼在千军万马之中,我能成功“上岸”,虽然很努力,但是我很害怕最后是不好的结果……如果是期待值是十分,在我的描述中竟只有三分期待,原来,我一直在欺骗自己。

不过,我在考场上看到中大专业课考题时,竟也有一种圆满的感觉。因为这一次是我自己的选择。准备复试时,我把图书馆能找到的、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书籍全都抱回了宿舍,把专业方向上专家、学者的论文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最后终于考研成功。在中大读研的这三年,是我从未预料到的精彩,考研是我这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情之一。(曹腾)

考研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3)

这么努力都考不上研究生,我就不“二战”了!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报考学校: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大学四年,除了忙学业、参加竞赛等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校报里,想选题、采访、编辑都是我喜欢做的事啊!出于兴趣、专业报录比的考虑以及对暨大“彩虹门”的向往,我在选择考研院校、专业时并没太多犹豫。

然而,报考新传专业在文学院考研大军中无疑是异类,同届、往届压根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此时,万能互联网拯救了我这个“两跨”小白,源源不断的干货攻略等着你来挖掘,从复习方法到时间规划一应俱全。素未谋面的新传专业同学有着分享精神,复习期间我关注了各种考研公众号,添加了微信、QQ考研群,蹭听师兄师姐的分享课,穷尽所有资源去大海捞针,资料搜集能力也锻炼起来了。

由于大三暑假才开始备考,备考时间非常紧,我每天雷打不动早上7点半到自习室,累了就站起来看书或找个空教室读书。除去吃饭与跑步锻炼,一直学到晚上11点多,保安来赶才愿离开。别人考公、找工作,而我选择长达9个月的“战役”,时间成本高,身心疲倦,幸好我逐渐找准了节奏,从复习、做题到模拟考,按着时间表循序渐进。“这么努力都考不上研究生,我一定不会二战。”支持我走完考研漫长路的,应该是这种一鼓作气的信念吧。

考研虽累,我很庆幸遇上考研宿舍、自习室四人小组,进入复试后,我还与网上认识的研友模拟专业、英语面试,每天交流最新的考研资讯。考研是一个人的“战争”,但多亏团队合作,让这段时光更充实、不再孤单。枯燥复习中也需要点仪式感,每逢考研倒计时100天、50天的大日子,我总会与黑板倒计时合影纪念,在上面“立flag”为自己打鸡血。

读研后,新平台提供了五花八门的学术活动,让人直喊“考研真香”:把奖金花在车票上,前往武大跟博士生、研究生同台交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座,到上海交大参加学术夏令营;在北大待上10天,与学生一起实操数字营销投放……由于导师主攻社会学,我的同门之间经常合作设计问卷、做社会调研,还带20多个本科生到中国香港地区派发问卷。严谨治学固然重要,厚着脸皮迈向社会、读人生百态,何尝不是新体验。我遇到的研究生同学都非常有主见,对职业道路有成熟规划,在这个氛围作用下,我也试水了几份迥然不同的实习,尝试找准初心。

考研已过去四年,现在回想这真是一场让人怀念但不想重复的旅行,不仅改变了学历与能力,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对话。如果你在今年考研并努力到现在,希望可以再坚持一把,马拉松的一百米冲刺更要放手一搏。(麦蔼文)

考研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4)

“三跨”考研生:不要忘了带着自信上考场

(本科:统计学专业 报考学校: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我本科就读于统计学专业,属于数学学院。大三接近尾声时,身边的同学分为了两个阵营,要不早早地找好了实习,为就业做好准备,要不选择金融或计算机方向继续深造。

我一直在犹豫不决。与公式定理打了3年交道,我对数理专业已经没有任何留恋。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却一直有一个文物保护的梦想。

这个梦想缘来已久。高考填报志愿时,受到理科生的限制无法报考文史相关专业,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当我又一次站在人生的选择路口时,我决定奋不顾身一回。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尾巴,我决定报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这时留给我的复习时间只有不到4个月。

大四上学期的时候专业课只剩下寥寥几节,因此我大部分时间都成天泡在考研自习室里。在这种紧张的备考氛围里,跨考文史类专业的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从9月开始,我迷上了练字——每天中午在自习室午睡结束后,我都会雷打不动地摸出我的钢笔和字帖,认真临摹一整页的唐人小楷《灵飞经》。这要花费不止一个小时。离考试不足一月时,复习时间紧张,我改为临摹半页纸,但这个习惯从未间断。

旁人问起我练字的缘由,我会一本正经地答道,字迹是学生在试卷上留给批卷老师的第一印象,而文史类老师必定格外留心。希望这几个月苦练小楷,到时能在老师那多拿点印象分。

这番解释可以唬住不少人。但我自己知道,我花费宝贵的复习时间用来练字,更多是为了留住自己的信心。

作为一个三跨考生(跨地域、跨学校、跨专业),我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考试完全没有底。文史学科是一门强调积累的学科,但没有坚实的基础,我只能摸索着为自己补习,每天都面临着由于巨大知识量空缺带来的恐慌。这时,每天固定的练字环节可以帮助我直观地看见自己的进步,坚定复习的信心。

考试的日子到来时,我练字的纸张已经堆了厚厚一沓。拿出第一天的字帖和最后一天对比,从前歪歪扭扭的字迹已经变得工整秀气。我就这样带着这份从日复一日练字中获得的自信踏上了考场,交出了一份还算漂亮的答卷。

转眼间,今年到了年底,又是广大考研考生奔赴考场的时候。希望各位考研人在细心谨慎之余也不要忘了带上一份自信,祝福大家都有好成绩!(缪璟)

考研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5)

喜欢媒体就去读研啊,改变没有多可怕!

(本科专业:英语(国际贸易) 报考学校: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如果问我为什么考研,真的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它长在我身体里被惯性教育强行矫正到本科,在大二间隔年间被唤醒,在毕业后重复又空虚的工作中被激发。终于在一个没有深思熟虑的下午,朋友丢给我一个报考链接。“喜欢媒体就去读研啊,改变没有多可怕,起码离想要的会近一点。”彼时的我早已厌倦了这个南方小城的冬天和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

我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这个“伟大”的计划,默默地按图索骥买了报考学校专业的所有书籍,又在师兄的建议下,花大价钱淘宝了一份旧笔记。二战考研失利的朋友让我对这个计划实施并不焦虑,你看每个人都有很多试错的机会。

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计划,兼顾工作之余的备考却也着实让人心力交瘁,晚上深夜攻读,白天就无法满血工作。于是列每月每周每日计划,按轻重缓急分配一天,不是非充分必要的工作,都安排在截止日期才完成。而幸运又不幸的是,我是跨专业考研,专业知识欠佳。不过本科学的是英语,能在备考初期就暂时不去理会的一个科目。除了把所有专业书内容背下来这个硬性要求外,一有空大量的浏览国内外热点新闻和评论,时不时在考研群里练笔。备考的日子里,我应该和许多考研的同学一样做到了极度投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我所在的地方是放着轻音乐的咖啡馆都会吵成菜市场的城市,找不到一个静心学习的地方成了很头痛的问题,很多备考的朋友都会在外面租个房子避世学习,但我还需要和这个社会有些连接,我常常晚饭后遛去单位的打印室,锁好门,和一堆文稿做伴。

说起考研之后的幸运,就是我借助这个跳板换了一个跑道。读研的日子里达成了思维上的自我修炼,心智和品格习惯的养成,在通识教育之上多元地看待问题,有了批判权威的意识和勇气,而这些都是终身受益的。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不同,有些人可能想在某个年龄段就要完成某件事。但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自我觉醒年龄多大都不晚啊,做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心。

对了,读研的日子里还遇到了一个很棒的导师,处成了那种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那种关系,是不是也很幸运。(祖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琳、曹腾、麦蔼文、缪璟、李思涵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高鹤涛

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腾、张宇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