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俗语说宅出三喜家有能人(农村俗语家有三样)

农村俗语“家有三样,不富也旺”,时代不同,农村情况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变化,站在现在的社会角度来看,所谓“家有三样”,我认为可分为“古三样”、“老三样”和“新三样”。

为什么俗语说宅出三喜家有能人(农村俗语家有三样)(1)

一、古风之中家里的“古三样”

所谓“古三样”,《礼记》中对有家三样说得清清楚楚:“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团结一条心;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互敬互受,这三样是一个家庭之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有的人将“家之肥也”解释为:家庭就会财富聚集,家庭会变得很富裕。

人们一直认为《礼记》所说的家有三样非常有道理,也一直是后人所遵循的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标准。但是,人们认为,《礼记》中所说的“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三样实际上只是一样,全包含在“家和”里面,是家和的三种具体表现。因此,古代农村在传承“古三样”的基础上,又整理出家庭应该有的“三样”,并得到农村民间的普遍认可。本文为了区分,称之为“老三样”。

二、小农经济时代家里的“老三样”

农村所谓“老三样”,包含在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名言之中:“耕读传家”。很多古老的农家院落的大门前,或用匾额写,或在墙上直书,写了这四个字。这句话的意思原本是说,一个家庭的成员,尤其是年轻人,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因此,旧时,农村俗语所说的“家有三样,不富也旺”之中的“三样”,人们一般指:勤耕、苦读、家和。

为什么俗语说宅出三喜家有能人(农村俗语家有三样)(2)

1、勤耕

过去是农耕社会,农村谋生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耕田获得五谷,以此养家糊口。这是农村人们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勤耕”就成为农村维持生活的代表性词语。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勤耕”不仅仅指农村生产的“主业”,也包含了到外做手艺、小生意、打长短工等“副业”。“副业”是南方农村一句传统说法,就是说除种自家的田地外,利用农闲时间外出赚钱,以补贴家用的一种辅助性获取收入的方式。过去农村,学会了一门手艺,是让人最羡慕的事,可保家庭吃穿不愁。

农村有俗语说“生意不如手艺”,意思是说,做生意不如学一门手艺靠本,做生意会有赚有亏,而手艺只赚不亏。这当然是农耕时代,小农经济下农村人的保守思想,这种说法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了。

总之,旧时农村人认为“勤耕”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家庭富裕和兴旺发达的本根所在。

2、苦读

指读书,古人对读书的说法是“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读书也是为了家里出人才。

古人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村,朝廷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农家子弟,要想出人头地,让家庭或家族兴旺,唯一的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以求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因此,古人又说:“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为什么俗语说宅出三喜家有能人(农村俗语家有三样)(3)

旧时,农村经济以“勤耕”为基础,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相当脆弱,都是靠天吃饭,生活的好坏要看天老爷的脸色,不要有大的洪涝和干旱灾害,也不要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才有饭吃,否则就会忍饥挨饿,流离失所。

也就是因为如此,跳出“农门”,不只是几十年前的农村年轻人的专利,在封建社会的农村,就有很多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学子,都在跃跃欲试,以求科考时一举成名,达到跳出“农门”的目的。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家庭即使在财富上不是很富裕,家里也显得很兴旺。

3、家和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古代,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要想兴旺发达,人们认为要有三要素,即天时、地利、人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关键。农村家庭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家和”。

农村对“家和”的说法,继承了上文提到的“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一般指子女孝顺父母,兄弟团结一心,夫妻同心同德。

子女孝顺父母,说明家教有方,家风很好,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气顺”,家庭生活也就很幸福。这样的家庭在村庄之中受人尊重,村里的人愿意与这种家庭的人员来往。

为什么俗语说宅出三喜家有能人(农村俗语家有三样)(4)

兄弟团结一心,俗语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兄弟之间团结一心,即使家庭暂时还不富裕,但一定能创造奇迹,由贫困家庭变成富裕家庭。如果兄弟不团结的话,也有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类情况:“兄弟不睦外人欺”。

夫妻同心同德,也就是说,丈夫不到外面拈花惹草,不去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勤劳致富,而妻子不要去做红杏出墙之类的事,勤俭持家。

总之,一个家庭有此“三和”,旧时,农村人们认为是一个家庭兴旺气象。

三、新时代农村家里的“新三样”

现代农村已进入了新时代,过去农村的“老三样”有的还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但有的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了,要重新定义。

“苦读”和“家和”应该还是“老三样”中的两样。如今,农家孩子上学,努力读书,依然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和上升的重要通道,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现在农村家庭越来越小型化,不像过去的家庭成员比较多,但在家庭和睦这一点上则是相同的,家和万事兴,依然适合现代农村的每个家庭。

为什么俗语说宅出三喜家有能人(农村俗语家有三样)(5)

“新三样”还有一样,过去是“勤耕”,现在农村人谋生的手段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种几亩田和几亩地,养些鸡鸭牛羊,即便扎根在农村,不进发达的城市,创收的门路非常多。人在农村,只要不懒惰、不迷恋牌桌、不去不该去的地方,不吃不该吃的东西,不去想天上掉馅饼,做快捷的发财梦,把一个小家庭建设得富有和兴旺,应该能做到。

因此,我认为“新三样”应该是:勤奋、苦读、家和。

读者朋友,你认为如何,欢迎就这个话题留言讨论,道出你的想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