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平湖的诗句(东平县古诗中变化莫测的)

关于东平湖的诗句(东平县古诗中变化莫测的)(1)

每到这个季节,让人又爱又恨的就是“风”了,时而疯狂时而温柔,变幻莫测。风也是古诗中重要的意象代表,伴随着人的喜怒哀乐。

还是说说我的家乡东平县,历代诗人在有关东平的古诗中,就写了很多有趣的风。

在白居易游东平湖的时候“风动绿蘋天上浪,”湖天相映,仿佛波浪在天上一般,是瑰丽之风;

韩愈笔下东平的风是“暖风抽宿麦”,是催生万物的暖风,是丰收希望之风;

苏源明在湖上洄源亭宴请四郡太守时,是“风袅袅兮离平流”,袅袅之风,温和拂面,朋友唱和,是文士君子之风;

宋代黄庭坚,诗如其字,他笔下东平的风是“蘋风荷雨洒面凉,倒影摇荡天沧浪”,是清爽豪迈之风;

宋代梅尧臣送朋友到东平赴任时,“行车将渐遥,依依独长望。晚风生微寒,脱叶飞汶上”,是送别微寒之风,既有对朋友上任的祝福,更是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

而到了南宋末年,一代忠贞明相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途中经过东平的时候,是“烈风西北来,万窍号高秋。宿云蔽层空,浮潦迷中州。”这是悲壮之风,是英雄扼腕叹息之风,是大厦将倾,慷慨赴死之风!

此外,明代丞相刘伯温坐船过东平时,感叹自己“衰鬓受风疏”,感叹历史变换“蔓草须句国”,这是时光流逝,催生华发、沧海桑田的时光岁月之风。

说了这么多著名诗人笔下的“东平之风”,那么写的最有趣的、最生动、又最让人无奈的风,当属以下两首诗中的风,而且一个是湖中之风,一个是山上之风,真个是天崩地裂,飞沙走石;

明代诗人唐之淳,在过东平时,遇到大风阻不能继续坐船行走, “昨日清明今日风,安山湖中浪拍空。日轮无辉太阳怒,蛟鼍舞波鱼眼红。小船漂摇大船立,三步回身五步揖”,这正是清明之后的春季狂乱大风,刮的浊浪滔天,日月无光,船如浮萍!

而清朝著名诗人姚燮,在从东平到旧县的山上遇到大风,而且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独轮车”,没错,就是农村的那种独轮车。这一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他一下子就写了六首诗,里面充满了对这次大风的吐槽和控诉。

这一次事件的地点也被诗人记载的很清楚,诗的全名叫《大风坐独轮车踰东平山自王古店进句龙抵旧县得诗六章》,根据诗的内容,他的路线应该是现在老湖镇政府向北,翻过九女泉西北山口磨石口,到达王谷店,然后向北继续翻山越岭到达旧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风之中,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坐在独轮车上的诗人是何等的无助大家先看其中第一首,这是写的山上之风(原诗较长,节选一部分):

抱郭千章松,簇簇但如荠。

黄埃奔怒潮,坚堞欲摧靡。

鹰鹞若乱鸥,出没海声里。

斯时十万民,白昼闭阛市。

托命颠危间,仰首失援恃。

安知绝壑上,孤客行未已。

委身一叶轻,飘摇听所止。

大家有没有看到诗人那弱小无助的身影,风中巨大的松树象小草一样,吹起的黄沙简直能把城池摧毁,万门闭户,人迹无踪,诗人感觉自己性命颠危,孤独无助。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又进一步下山进入在峡谷之后的峡谷大风:

回风入峡来,尘头压人面。

脑后天鼓鸣,砉然攒万箭。

飞骑出旁堑,驰突拒一线。

噤口不得呼,摇手色为变。

日光偶微动,爚若闪赪电。

照见铃声中,毰毸斗缨旋。

万象骇鳌掷,六合警龙战。

寸心依群山,凝止戒摇眩。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次旅行,给诗人留下的阴影面积接近无穷大吧,好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诗人写到“下车惊稍定,扪心故无恙。百战出重围,转觉神气王”,我们为诗人的平安到达表示祝贺,但更要慰问一下独轮车的司机,因为诗人在其中一首中写到“舆夫面覆地,短喘曳长纼。眼看尺寸间,乱石堕齑粉。”简直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开车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