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店经营模式(小店应聚焦于单一品类)

晚上,社群里一位做包子店的老板问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有必要展开讲一讲,我估计有蛮多老板有同样的疑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个小店经营模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一个小店经营模式(小店应聚焦于单一品类)

一个小店经营模式

晚上,社群里一位做包子店的老板问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有必要展开讲一讲,我估计有蛮多老板有同样的疑惑:

你好,老陈,经常听到你讲聚焦策略。

我的包子店如果真聚焦到一种馅料的包子, 比如光卖肉包,那就没法满足很多顾客的需要,也没有引流产品和利润产品的搭配了。

光卖包子不卖粥也不行,因为很多顾客不能在你这里买了包子去别的地方打粥,顾客嫌麻烦。反而没有很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

但是如果变得多样化,包子品种增加,粥的种类增加,又会太繁琐,精力上顾不过来,导致产品会出现质量问题。

这种情况下,聚焦策略怎么很好的运用呢?你的甜品店是如何运用聚焦策略的呢?

他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疑问呢?因为对产品聚焦策略这个概念理解有偏差。

产品聚焦,不意味着就是单一产品。

产品聚焦,我理解的有两层含义:

1,是指聚焦在某个品类上,而不是单个的产品上。品类是消费者的最基础记忆单位,比如这位老板的包子就是一个品类,空调也是一个品类,酸奶也是一个品类。顾客往往不会记住品牌名或者店名,而是会记住品类名字。

这个我是有深刻体会,如果你的店是一年之内的新店,顾客在你店里接了个电话,别人问他“你在哪里啊”,他会脱口而出“我在门口这个包子店”,他不会说你的店名,而是品类名。你的店名没有一年时间基本记不住,但是你店里做什么顾客记住了。

做得最牛逼的品牌,品类名和品牌名是直接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到空调会想到格力,说到格力会想到空调。说到王老吉就想到凉茶,说到凉茶就是王老吉。

2,聚焦在某个品类上,不意味着就只有一个品类,而是以这个品类为主打,这个品类销售占比比较大。就比如格力,空调是它的主打产品,是战略聚焦产品,去年的销售占比85%以上,但是它还有很多其他产品的,比如电饭煲,落地扇,洗衣机,冰箱。。。占比只有15%。

对概念的理解就会决定一个人的选择。

最开始我对聚焦策略也是理解有误,而且错误了一年半时间。

那时候,店里只有主力产品,单一品类,策略执行得虽然很成功,但是因为主力产品是凉的,在冬天的时候营业额下降比较厉害。我当时的担心就是,如果增加了其他产品,会不会让顾客对我店的认知模糊,所以,第一年就什么没有做。

第二年冬天来了,我觉得必须有所改变了,于是上了一些冬季的产品,没想到大获成功,营业额在冬天不仅没有怎么下滑,顾客对我们的店的评价也更好了,并没有因为我推出了有区别于主力产品的冬季产品就不接受主力产品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顾客接受你主力产品后,口碑建立起来后,对这个店这个老板认可后,你推其他产品也会受欢迎。

就比如你因为某件事情对某个人建立起了信任,那这个人说的其他事情也会相信,一样的道理。

所以,随后的几年,我把我店里的产品体系慢慢完善了,现在是分成三个层次的产品结构:

主力产品,这是一个店的特色产品

经典产品,是市场上的长生命周期产品

流行产品,是推陈出新的产品

这样的结构既保持了一个店的特色和门槛,同时满足了顾客追赶流行的需求,有变动的有不变的,几年下来,这种铁三角的产品组合策略是有效的。

这位老板的包子店道理一样。包子要作为主打,有菜包有素包,有甜的有咸的,有便宜的有贵的,这是战略聚焦的品类。同时,推出粥和其他搭配产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要门头还是个包子店,那就是很好的聚焦策略。

至于老板提到的操作麻烦问题,一方面要优化内部流程,根据自己的产地大小,选择合适的产品做,比如到底是做粥还是做豆浆,这就应该好好考虑。另一方面,还可以外包啊,搭配产品未必都自己做,可以采购,我看很多包子店的豆浆啊,绿豆粥啊,酸奶啊,都是别人送过来的,我吃早餐的时候也不会在乎是不是包子店老板做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