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

有这样一本书,你可能未曾翻看,但它的名字你一定听过。

那就是与《理想国》、《教育漫话》并称世界三大教育经典的《爱弥儿》(Émile,ou De l'éducation)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众多。但在卢梭看来,《爱弥儿》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1)

图源:Wikipedia

在西方教育史上,《爱弥儿》的诞生被看做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许多教育家也有巨大的启发和影响力。

歌德称《爱弥儿》是教育的福音;

康德因阅读《爱弥儿》不忍释卷,疏忽了十几年雷打不动的散步习惯;

杜威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教育改进,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

《爱弥儿》一书中,儿童与世界的互动是蒙台梭利教学的前身;

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盛名之下的《爱弥儿》,究竟讲了什么?

和大众普遍印象中的教育著作不同,《爱弥儿》采用小说叙事,文笔绝佳,夹叙夹议。

书中卢梭将自己看做理想的教师,富家孤儿爱弥儿则是一个理想的学生。

作为导师,卢梭以自然和仁爱观念,在爱弥儿各个年龄段对其进行教育,这一教育过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最后,当爱弥儿成年后,引领他如何步入社会。

在书中,卢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分年龄阶段教育孩子。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2)

婴儿期(第一卷):两岁以前的婴儿没有思考能力,因此,卢梭着重论述了如何对两岁以前的婴儿进行体育教育,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让儿童能自然发展。

儿童期(第二卷):卢梭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智力的发展尚处于睡眠时期,他们缺乏思维能力,而感官趋向成熟,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少年期(第三卷):卢梭认为,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教育,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已经具有一些经验,并完全能够进行思考,因此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青年期(第四卷):在卢梭看来,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自然知识,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成年期(第五卷):主要讲述女子的教育和爱情教育。

在全部的五卷中,卢梭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基础体系,在这套体系里,孩子由最初的婴儿细语真正地走向社会,成为“自然人”。

《爱弥儿》,卢梭的《理想国》

很久以来他们都认为我是游荡在梦幻之乡,而我则认为他们始终是停留在偏见的国度。

——卢梭

某种程度上,《爱弥儿》就是卢梭的《理想国》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3)

图源:swissinfo

作为卢梭的第一教育学巨著,《爱弥儿》集中体现了卢梭本人的教育哲学。

在《爱弥儿》一书中,《鲁滨逊漂流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爱弥儿阅读的唯一书目。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4)

图源:DW

这个流落荒岛后自然共处的故事占据如此篇幅,显而易见,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卢梭的教育哲学——自然教育。

在卢梭看来,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爱弥儿》开篇中所说,"Everything is good as it leaves the hands of the Author of things; everything degenerates in the hands of man.(从造物者手里出来的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5)

图源:Debate

在人性本善的大前提之上,《爱弥儿》通篇都讲述了自然教育。

在卢梭看来,自然教育有三个来源,分别是自然、周围的人、外界的事物,只有着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孩子才会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让由我们来决定的,事物教育只在非自然方面才能进行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是能够真正进行控制的。

因此,事物和人,这两者必须与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即与儿童天性配合,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育,即顺应自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率性成长”,反对对孩子的各种压抑。

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

在卢梭生活的这一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巨擘对于“自然人”的向往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卢梭“回归自然”的教育哲学中,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培养自然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处于自然状态的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6)

图源:Rutgers University

在《爱弥儿》中,卢梭对自然人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

他们不受传统束缚,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将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他们有主见、有思想,遵从自己的本心,依靠自己的劳动所生。

在卢梭看来,培养出这样的自然人,才是最为理想的教育。

如何培养——顺应自然

一到他开始懂得道理的时候,就决不能使他把自己同其他的孩子相比较,即使在赛跑的时候,也不能使他有敌手和竞争者:我宁肯让他一点东西都不学,也不愿意他只因出于妒忌和虚荣而学到很多的东西。

——《爱弥儿》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7)

图源:becomingminimalist.com

自然教育,其核心就是“顺应自然”。在卢梭看来,教育应该符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个体差异极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不顾及他们的天性,将其他人的教育强加于任何一个个体,这无异于让他们成为教育的牺牲品,是对孩子自由发展的戕害,封建教育就是如此。

此外,卢梭也认为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极其摧残心智,学校的教学应该是趣味性的、有用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符合孩子成长及自然本性的。

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爱弥儿》作为教育巨著,却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卢梭本人的思想,充斥着哲学与制度。对于卢梭本人哲学思想的理解,《爱弥儿》也不失为一柄极其重要的钥匙。

卢梭遵从自然教育的背后,是其在当下时代背景下的哲学思考。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过后,封建君主制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交替,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为了当时许多著作的创作根源,卢梭的《爱弥儿》是如此,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也是如此。

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自然教育之精髓)(8)

图源:avtorinok31

在这本讨伐封建教育的缴文里,卢梭向封建教育、封建制度都发出了挑战。而他本人作为启蒙运动的弄潮儿,也因此遭受诸多迫害。

即便如此,这本振聋发聩的《爱弥儿》的诞生,无异于一场思想上的重大变革,不止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

正如康德所说,“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事物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提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和规律,卢梭发现了人的内在本质”。

《爱弥儿》在当下

时代背景下的《爱弥儿》有着极高影响力,但也正因为时代背景,《爱弥儿》在如今看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18世纪,妇女更侧重于家庭技能,包括缝纫,家政和烹饪。在《爱弥儿》中,卢梭主张女性的教育以贤妻良母为目标,妇女“被动而软弱”,“抵抗力小”,这使得《爱弥儿》被诟病。

2、所有自然教育的前提都是人性本善,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得以建立。

3、把体育、智育、德育等分布在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不同的阶段中的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教育都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结合。

固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并不妨碍《爱弥儿》到如今依然是教育巨著。《爱弥儿》所推崇的自然教育思想,为后世教育带来了不可辩驳的巨大影响力,直到今天依旧是无数教育理念的理论源泉。

在提倡个性化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的今天,《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思想依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