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梁晓声家庭生活(梁晓声教儿子:)

了解梁晓声家庭生活(梁晓声教儿子:)(1)

人物档案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作品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地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地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

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

■ 薛宁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呼吁:“孩子们的大脑已经用伤了,不能再让他们的头脑中只有考试一件事,不能再让应试教育束缚孩子的大脑了。”梁晓声对孩子们的关注来自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来自对下一代的忧虑,他从小教育儿子,“侍弄”好自己的心灵花园,乐享人生平淡的幸福。

1、让儿子的心灵世界没有尘埃

梁晓声非常爱他的儿子梁爽,他最关注的,不是儿子的成绩如何,而是儿子的心态如何。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否抵御风吹雨打,成年后能否快乐幸福。所以,梁晓声最常教儿子的,就是如何“侍弄”小小的心灵苗圃。之所以说“侍弄”,梁晓声有自己的解释,他告诉儿子,如果惰于拂拭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一定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梁晓声对儿子的教导主要是指让心灵相对的清洁卫生,尽量做到自省自律。

有一次,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对梁晓声说:“爸爸,今天某某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梁晓声好奇地问儿子为什么,儿子回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儿子和那个同学曾是好朋友,可最近一段时间,儿子却没再请那个同学到家里来玩,而梁晓声依稀记得儿子讲过,老师要从他俩中选出一名做班干部。

梁晓声从儿子的态度里发现了问题,迅即盯着儿子问道:“你高兴?”儿子怔怔地瞪着梁晓声。梁晓声把他叫到跟前,认真地问:“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儿子看着爸爸,诚实地回答:“有点儿。”梁晓声接着问:“你学过‘幸灾乐祸’这个词吧,能解释一下吗?”儿子回答:“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梁晓声顺势教导他:“对。当然,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但是,你心里已有了‘幸灾乐祸’的根苗,说不定哪天你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险了,也会暗暗高兴呢。”

儿子用不解的目光看着父亲,梁晓声接着说:“为什么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你会高兴呢?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你们老师没有打算在你们两个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未必会幸灾乐祸。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中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会幸灾乐祸。你之所以幸灾乐祸,是因为你感到,他和你被选中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中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为他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而高兴。你觉得,这么一来,他被选拔的可能性小了,你自己被选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幸灾乐祸!”听完父亲的这席话,儿子低下了头。

梁晓声接着说:“如果他并没犯错误,而老师最终选他当了班干部,你现在幸灾乐祸的心理就可能变成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愤恨。人心里一旦怀有这种嫉妒的愤恨,就会进一步干出不计后果、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最后就只有自食恶果。”

儿子睁大了眼睛问父亲,那有了嫉妒心理怎么办,梁晓声说:“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嫉妒和羡慕不一样。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好事、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你头上。别人幸运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当上当不上班干部,并不说明什么。好好学习,才是首要的……”

在梁晓声的家庭生活中,这样和儿子谈话是家常便饭。他和儿子谈嫉妒,谈仇恨,谈自卑,谈虚荣,谈善良,谈友情,谈正直,谈宽容,他告诉儿子这些和人的内心世界有关的现象,将来也必和一个人的幸福有关。梁晓声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儿子“侍弄”心灵花园。邻居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的儿子,觉得和他在一起很愉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