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外公诞辰(庚子清明怀念外公外婆)

庚子年外公诞辰(庚子清明怀念外公外婆)(1)

2008年端午外公外婆合影。

外公于2015年10月3日去世,享年81岁,外婆于2018年11月5日去世,享年79岁。外公外婆去世后,清明我都尽量回家挂青扫墓。今年情况特殊,遥居广州增城,清明前夕特撰文以尽心意,望安好。

我是孙辈中最大的,外公外婆特别宠爱我,尤其外婆。有一个地方百去不厌,就像有着魔力般的向往,那就是外婆家。

外婆家在宁乡灰汤水南冲(原来的东务山),一个独立的山窝,一栋简单的农村房子。据外婆说,这个地基是外公外婆领着舅舅、妈妈、小姨靠肩膀担出来的。房子的前面是连着三口水塘,最大最远的那口是堂舅舅管理,一大一小两口是外婆管理,连带水塘周边的水田。房子的前面一棵高大的枫树,从我记事起就有,常有枫树球掉落,所以外婆的这个地方也叫枫眼塘。房子周边是茶花树,基本上是外婆家的。房子的两边是竹子和一些杉树。乍眼看去,这就是一个风水宝地,有竹有花有塘有田有地,俨然一个令人向往的居住之地。

以前没有手机,甚至电话也没有,外婆只能估摸着我们回去,比如周末或过节。在大水塘那,拉开喉咙大喊几声外婆。外婆肯定是爽朗的回应,在第二口水塘那接着,领进屋。小时候去的特别多,外婆带着我到处走家串户拉家常。几十年过去了,两老都往生了,但感觉就像在昨天,历历在目。

每年过了谷雨,外婆就会邀约妈妈、小姨去她的茶园采茶。外婆在菜园种了很多茶,其实她自己吃的很少,大部分都分给我们了。尤其我们家,外婆常说我们家住在路边,人客多,要多准备点茶叶。清明时期是采茶时期,更是抓紧熏茶。外婆的茶叶特别香,用她在山上弄回来的草药加上枫树球熏烤,大老远都能闻到这特殊的味道,这种外婆味道是无论任何茗茶都无与伦比的,属外婆特有。

以前零食少,上山采摘野果是我们的最爱。外婆房子周围很多茶花树,在清明时期就有很多茶叶泡、狗舌子、窝泡子、刺松子等等。因为我家住在段里,很难找到这些果子。只要到外婆家,可以用箩筐装。小时候很多次我邀我的发小同学去外婆家扫荡。我是相当兴奋的,但是吃得多,嘴巴会长泡。外婆总是说要洗干净,而我总是一边摘一边吃,是个讲不性的孩子,外婆也拿我没办法。多少次的开心,多少次的丰收,多少次外婆的叮嘱,我长大了,知道吃野果要洗净,但外婆却没有陪我了。

外婆家四面环山,有很多野菜,比如栀子花、蕨菜、竹笋等等。栀子花开时,有时外婆上山采摘,有时带领我们上山采摘,做菜或做药。后来到广州学习,偶尔在菜馆吃到栀子花,不知道是口味变了还是品种变了,就是找不到那种外婆栀子花的味道,一上桌一大盘我们干掉的疯狂局面。蕨菜就更不用说了,春暖花开,蕨菜飙升,屋前山后到处有我们的身影。一大筐一大袋,堆放在地坪,大家你争我抢的难忘情形。竹笋有冬笋春笋,外婆说冬笋才好吃,春笋味口没那么好。很多时候外婆挖好笋子,用那茶罗框背着送来小姨家,送来我家。吃得多也厌味,偶尔叫外婆别送了,不好吃。外婆总是不听我们的,那个熟悉的茶罗框里倒出来各种野菜,有种爱叫“外婆以为你们喜欢吃”。其实我们是幸福的,外婆也是幸福的。如今竹子越来越多了,而我又特想吃笋子蕨菜栀子花了,外婆,您怎么就不送了呢?

2014年农历十一月,外公八十岁,我特意从广州回去给外公祝寿。外公非常开心,自从2003年到广州后未在外婆家留宿,都是来去匆匆,那次我住了一晚。外公在灶边一边烤火,一边和我诉说着很多往情。

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外公和爷爷还有罗九公,三个老朋友不认识一个字,不会开车,六十多岁,从宁乡到广西买牛回来养。三个人互帮互助,抱团发展。那时没有手机,联络不到,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家里人着急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外公说,两亲家和罗九公带着几万元钱,也怕被人扒又怕别人骗也怕弄丢。三个人把钱分散放,外套、鞋底、内裤、袋子。外公的原话是不可能三个人都掉了,不管怎么样都要保护好牛本钱。外面穿个烂衣服,让人以为他们是拾荒老人,不靠近。还有就是钱不露白,少少的车费在外面的袋子。外公说他们一共去广西买了三次牛,次次都安全,就是这样来回的。

外公还记到90年代他在广州花县(广州花都区)打工,我读小学,妈妈说有外公的地址,叫我写封信给外公。外公说道当时收到信很开心,打开后就犯傻了,很多拼音啊。外公本来就大字不认识几个还有拼音。但是看到我歪歪斜斜的字,他说还是很开心的,那么多工友,只有他收到了信件。

只可惜,外公过完八十岁在第二年清明时开始犯病,腿脚不方便。国庆节我回去看望他,10月3日早上就走了。临终前五个小时交代丧事从简,兄弟姊妹要和睦,不要打牌,好好生活。

外公走后,外婆独自居住一段时间后,舅舅舅妈不放心,也从长沙撤回来陪着外婆住。虽然后面几年外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自己勉强可以料理自己。我们时常电话,外婆总是说,我好好的,老了,迟早要走的,不用担心。现在社会好,什么都有,可是身体不争气是没有办法的。

外婆是苦命人,用她的话说,前半辈子遭罪了,后半辈子享福了,她知足。生于旧社会,不幸的是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乡。又被别人家领养作童养媳遭罪,直至后来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生母稍微好点。后和外公结为夫妻,生育好几个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医药有限,只留下舅舅、妈妈、小姨三个。到处流离失所,历尽磨难。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在新世纪得到了回报。用外婆的话说,一辈子带大一群人,大辈小辈都牵挂她,孝顺她,知足。

外公外婆相继往生,但祖孙情常在心田。如果不是疫情,我一定会在清明去拜望,但是现在只能叩请原谅。

外公外婆,清明节到了,老屋周围的茶花树开了,菜园的桃花树也开了,山坳的映山红也开了,您看到了吗?我想您们一定看到了,感受到了,佛手含笑,护佑我们顺利成长。

深切缅怀外公外婆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