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

文 | 欢乐成长录

01.蒙特梭利、感官教育与工作

蒙台梭利(Montessori)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蒙特梭利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亲睐。

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大致分为五个领域: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得基础,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视觉教育是指导儿童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以及形状;触觉教育是教育儿童皮肤的温度感觉、压觉和实体认识感觉;听觉教育的重点是使儿童能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味觉教育的重点是用舌头来感觉不同味道;嗅觉教育的内容则是用鼻子来闻和识别不同的气味。工作是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核心。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1)

自出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后,人类双手的活动就未曾停止。从求取生存的本能动作到促使生活更为便捷、美好的创作和发明,人们都经由双手的“工作”一一实现。

蒙特梭利把孩子做的活动都称为“工作”。在蒙特梭利的理论中,幼儿阶段是一个形成、创造与建构的时期,只有通过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运作的能力而成为“人”。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儿童喜欢工作多于游戏。因为儿童的内在生命必须通过“工作”的导引,才能成长、发展。也就是说,幼儿通过工作来建构自己的内在知识体系和锻炼各种能力。因此蒙特梭利形成了以工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02.感官教育培训经历

孩子就读的幼儿园为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幼儿园组织了针对家长的《感官教育》培训。培训一共分为三个环节:

  • 蒙台梭利工作展示;
  • 家长探索橘子与分享;
  • 老师分享与总结。

一、蒙氏工作的展示

这一环节由两个4岁的孩子分别上台进行蒙氏工作的展示。他们首先打开一张工作毯铺在地上作为他们的工作区,然后将蒙氏的教具按一定的秩序进行演示,整个过程专注而庄严,无任何言语却能感受到孩子思考与学习的能量,完成工作后,孩子将教具摆放还原后,又仔细的卷好工作毯归为原处。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2)

作为台下观察的家长学员,在整个过程中,被孩子的专注和整个过程中的娴熟的工作流程所震惊。

二、橘子的探索

此环节要求:家长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感官对橘子进行探索,然后总结后再分享。因为家长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与决策者,所以在这个环里,家长的积极性被全面的调动起来,也成为了本次培训中感受最深收获最多的一部分。

(1)橘子的探索过程

在开始探索之前,老师没提任何要求,只是用感官来探索。于是家长们刻意开始了用感官对一个橘子的探索,当然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橘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在描述橘子外观特征时,因为有对橘子结构名称的认知不足,有的家长用了拟人的描述方法,比如,橘子上面的斑点视作橘脸上的雀斑或黑头;也有的家长直接拿起手机查找橘子结构名称给予最权威的描述.......然后拿起橘子开始了触觉探索,在感知了橘皮的褶皱不平,预估了橘子的重量后,随着探索的深入,当拨开橘子时,一阵橘香扑鼻而来,同时手上能感受到微弱的水珠,那是喷发出来的橘油,当然很多人都知道橘子肉上面裹着一层白色的粘膜,可是却不知道是何物,到底有何作用,此时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很多家长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3)

查完资料,完善了对橘子的认知后,橘子的探索环节也接近尾声,然后家长们数了橘瓣后根据组员人数进行了划分和分享,在享受橘子美味的同时,也完美的结束了对一个橘子的探索。

(2)小组分享

一共有9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分享,大致如下:

  • 一辈子吃过无数次的橘子,但今天却发现对橘子原来并不熟悉;
  • 看过无数次的橘子,今天看到的橘子印象最深;
  • 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感官可以获知这么多的信息,可平时却没有做到呢?
  • 在探索橘子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随着对橘子的进一步探索和分享,强烈的好奇心迫使我们求助于工具进一步学习橘子;
  •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分享.......

(3)老师的分享和总结

随后老师对感官教育的重要性和以下三个部分进行了分享:

  • 感官教育对幼儿能力的发展
  • 五个感官所收集的信息
  • 在家中如何进行感官教育。
03.从探索橘子对感官教育的几点思考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4)

一、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是以工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对工作的理解是了解蒙特梭利的前提。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孩子绝大多数的知识和感受都是通过在工作中来获得,并在工作中使智力得到发展,使人格得到完善,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内在需求。当然儿童的工作与成年人工作在意义上和目的上有所不同:孩子的工作是为了完成自我;大人的工作则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维持生命,“为生活而工作”。

(1)工作让孩子更加有责任和使命感

工作不同于游戏,游戏只是无目的地嬉耍,而“工作”则是一种有目标,有进步的活动。每个蒙特梭利的教具都是为了发展孩子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它不同于孩子的玩具,老师通过“展示来教孩子如何使用这些教具,而这些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作为孩子拿来工作的材料,为了诱发孩子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通常工作往往使用在成人身上,而蒙氏工作通过工作培养孩子一种认知:爸爸妈妈具有能力,可以工作来帮助别人,或者赚钱养家,让孩子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自然有了一种“我是有能力”的使命感和自豪。

(2)工作满足孩子内在需要

蒙特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5)

展示蒙氏工作的两个孩子通过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的教具,通过工作发展了的肌肉协调和控制,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和意志。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通过工作孩子会得到进一步的自我完善。

(3)工作帮助孩子人格发展

这两个孩子对工作的演示正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日常,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注、独立和秩序感,正是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到的重要品格。但如果在成长的环境中遇到不利的环境,就可能会出现偏差的人格发展,如任性、依赖、自卑等。例如:感官教具里的红棒、粉红塔、棕色梯等操作,让孩子学会将生活周遭混乱的感官刺激,有条理、有秩序的整理后形成概念。

这些现象通过“工作”可以纠正,一旦孩子投入到工作中,专心于他感兴趣的事物时,偏差行为自然会消失,而从无序变为有秩序,从被动变为主动,由依赖变为独立。这是工作在儿童身上所产生的最奇妙变化。

(4)工作能让孩子更好的尊重和适应以后的工作

当孩子小时候,他会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需要工作,当他成年后,他自己要投入到工作中,工作的概念几乎贯穿于孩子的一生。孩子们在蒙特梭利工作中所习得的品质不仅使孩子能够尊重他人的工作,而且能将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二、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状态的转移

蒙特梭利: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主动学习在于喜欢学习,可以更轻松更快乐地学习,达到更好的成绩和效果,即“我要学”,被动学习即“要我学”,正好相反。主动学习就好像你在追蝴蝶,因为你喜欢;被动学习却好像你被黄蜂咬着跑,不得不跑(学),所以主动学习一分钟的效果大于被动学习一小时。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6)

在对橘子的探索中,老师没给出任何的知识框架和考试压力,仅要求用人人皆能的感官探索,但在探索的进程中却迸发出强烈好奇心驱使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主动自发的求知欲,也有对各种工具和资源的利用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分享将知识进行固化,这正符合了《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关于高效学习的一条建议:“好为人师。”即凡是以老师的身份对别人讲过的知识,都会根深蒂固,不容易忘掉。

而在传统知识教育中,听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做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低效率的被动学习,不仅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成为学习能力方面的“残疾人”。,但在感观教育中,孩子就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一旁的观察者和协助者,这种学习的角色的转换大幅提高了孩子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在主动学习时在头脑中会建立起一种网格结构(latticework)用把他们的想法用思维模型的方式归纳起来,并记住它们。可以区分出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想要的,所以在学习时可以得出更好的结论。这种以孩子为主体的学习正是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三、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性,创造更多的未知可能性

每个人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两个重要过程:成熟和学习,也即影响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为:基因遗传和模因遗传,这决定了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是一定存在差异性的,而在孩子幼儿时期,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成就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每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7)

成熟:指个体按照遗传基因(基因是怀孕时父母传递给孩子的遗传物质)中预先设定的生物程序的发展。成熟也要对人心理变化负一定的责任,这些心理变化包括日渐增长的注意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人的思想或情感的理解能力等。

学习: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我们大多数人的能力和习惯不是作为大自然宏伟计划的一部分而简单按程序发展的,而常常是通过观察父母、老师、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与他人或他们交往,以及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学习,并用新的方式去感觉、思考和行动。

在分享环节,每个小组都有对自己最深刻的触动,可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这百花齐放的精彩正得益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而蒙特梭利教育中开放的教学区域划分和从易到难的道具的摆放,都以孩子的内在喜好为前提进行选择,老师只是通过观察,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支持。这种由孩子为主体的选择的教学充分的考虑到孩子个体差异性,帮助孩子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出无限的未知的可能性。

正如蒙特梭利所言那样:

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的使用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对蒙特梭利教育感兴趣的读者,强烈给大家推荐李瑞雪的《爱和自由》,你可以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收索框输入:蒙特梭利,就能看到丰富的内容,头条搜索内容全面丰富,以后搜蒙特梭利可以先用头条试试。



蒙台梭利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走进蒙特梭利幼儿园)(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