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圈子(地产创业人进深)

乐居财经 展浩博 发自北京

环湖小跑、山路野跑...侯波这些年跑过的路不计其数。每天早上7点多出来晨跑,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特别是在创业这两年里。

如今,他的新身份是橙华置业联合创始人。在此之前,他曾历任奥克斯地产和三巽集团总裁职务,履历光鲜,是知名的地产经理人。

跑步的时候,侯波会思考很多事,也时常冒出一些想法。比如看到比肩接踵的摩天大厦,“要不要拿下其中一幢”,有时他也会暗暗生出这样的心思。

欲望的背面是克制,侯波对这一点很清醒。“欲望也会带来毁灭的力量”,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这句话之后,他给出的注解是,“欲望有时振奋如精神灯塔,若为灯塔时,要时时留意下灯中油量为好”。

人生的际遇选择往往如此耦合,追逐欲望与量力而行的平衡是一道永恒命题。比如如今创业要衡量走怎样的路?一如当初选择打工还是创业?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在地产圈,选择当老板还是继续做“打工人”,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经常面临的抉择之一。这是个开放性命题,无论哪条路,都有典范式答案。

杰出的职业经理人不乏佼佼者,如王石、郁亮...他们不仅是经理人典型,还开启了现代企业管治先河。

成功的创业者虽也不乏案例,却是凤毛麟角。如蓝绿双城曹舟南、优客工场毛大庆、上坤地产朱静...屈指可数。乐居财经整理出一份离职创业的地产经理人名单,发现人数颇为有限。

地产人圈子(地产创业人进深)(1)

这其中,有创业风生水起,颇为人知的,如曹舟南的蓝绿双城在代建领域业内蜚声、朱静的上坤地产上市在即;也有仍在创业路上持续求索的,如前新华都地产总裁赵男男、前旭辉副总裁孔鹏等。

不过绝大多数地产经理人均选择了他们熟悉的领域,即他们此前从事的地产行业或与之紧密相联的次生行业。如毛大庆选择共享办公领域,苏鑫选择不动产投资领域,鄂俊宇则选择了养老地产领域。

创业注定是条孤独而艰难的路,哪怕对于身经百战的地产CEO们。这一点,有过创业经历的经理人都感同身受。

“职业经理人到老板,做事考虑的主要因素不一样了。自己干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考虑资金来源,而打工是为资金操心要少很多。其次更关心成本了,费用上更节约了。第三在投资决策上更考虑风险了”,侯波对乐居财经这样说道。

言语间不难看出,资金问题往往是职业经理人创业面临的头号压力,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上个月中旬,侯波所在的橙华置业在南通打造的橙园项目首开告罄,对于初创不久的橙华置业而言,是个不小的喜讯。

几天后,侯波在朋友圈分享道,“项目回了第一笔钱,不多,先还了小额网贷的钱,给了家人一点生活费...对了,得关照项目赶紧给支持我们的供应商付款。创业让我过了段紧衣缩食负债累累的日子,这个体验很难得也会一直记住”。

即便是曹舟南这样财会出身的专业老手,资金仍是不可小觑的重要问题。“三道红线出来后,我研究了三天三夜”,数天前的蓝绿双城发布会上,曹舟南这样对媒体说道。

能跟宋卫平并肩作战的人大都很拼。绿城大管家、前绿城中国行政总裁寿柏年,曾为绿城资金周转呕心沥血,一度在路演上胃出血达1500CC。他的继任者曹舟南同样不例外,这种拼命精神一直延续到他自己的蓝绿双城事业上来。

研究三道红线三天三夜,除了曹舟南工作拼之外,也说明三道红线威力之大,以及蓝绿双城对资金面的重视。为此,曹舟南得出的结论是,“要想在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弯道超车,‘共建’或许是一条出路”。

在曹舟南看来,这恰好印证了蓝绿双城此前选择“共建”模式的正确性。以小资金撬动大盘开发,这就是曹舟南的共建之道。今年7月,蓝绿双城就成功入股云南景和置业10%股权,从而介入平安在云南的百亿大盘悦景庄项目开发。

共建模式解决资金量问题的同时,曹舟南也在积极寻找资金增量。为此,今年6月,蓝绿双城引入战投光大信托,目前光大信托在蓝绿双城的持股权益达4.76%。

引入战投的另一面,曹舟南的股份不免被稀释。

不管“共建”还是“引战”,都是曹舟南从资金面做出的选择。可以说是妥协,也可以说是代价。

不出意外,未来两年蓝绿双城将迎来上市,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创始人,曹舟南是成功的。

谈及创业路上的艰辛,前中海地产副总裁、现大海智地创始人曲咏海也深有感触。此前,他接受乐居财经专访时,曾用一句话比喻创业,颇为形象。“创业就像一场马拉松”,意指创业者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要经受折磨考验。

有意思的是,马拉松似乎是不少创业的地产经理人的共同爱好。曲咏海跑过50来个全马,毛大庆、吴洋、侯波都是资深跑马爱好者。对身心都经受巨大压力的创业者而言,马拉松无疑是一种最佳减压方式。

尽管地产经理人创业是一条坎坷之路,但他们也拥有寻常创业者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侯波表示,地产经理人投身地产创业,具备懂业务的先发优势;另外在行业内有资源积累、人脉储备,具备资源优势,包括能很快找到一起做事的人。

而在资金问题之外,地产经理人创业面临的挑战仍不可小觑。比如,从支配一个组织到只身决策,需要真正掌握业务的关键能力,如真正了解市场、业务拓展、投资算账等等,需要全面而精准。

另一方面,如何尽快找到生意落地的机会。侯波表示,很多时候生意逻辑想清楚了,但是一直找不到落地的机会。就跟学校毕业后找工作的阶段一样,会越来越焦虑,这对自己对团队都是一种煎熬。

地产创业之路曲折坎坷,但仍将有人前仆后继,仍将有人上下求索。无论选择打工还是创业,正如侯波所言,能真正遵循内心选择,实现个人更大价值或是最可贵的前行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