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已在院线热映十天,反响不俗。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虽戏份吃重,但围绕在她周围的一众男性角色亦“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于和伟在其中饰演郑县长,一个夹缝中求生存、努力维持各方关系平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角色。虽说不如赵大头、贾聪明等人设个性鲜明、笑料十足,但少了这个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夹板县长,整部电影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1)

《历史的天空》中的万古碑

“钢笔和后来唱的这首歌,剧本里都没有,当我把这些想法告诉高希希导演后,高导先让我试试看,但没想到原先轻描淡写的一个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最后反倒也分外文艺、煽情了一把。”

拍摄那场戏的地点是在半山腰,从山上到山下,大约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于和伟唱完那首歌后,恰好赶上饭点。随后一众工作人员下山,但并不是去吃饭,而是把原先没有扛上来的轨道扛了上来。

将原来的固定镜头换成了一个移动的环绕镜头,一首歌、一场戏,一位反派人物便多了一个侧面。“做演员还是不要那么脆弱,要敢于表达自己,即便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被导演否掉了,也不能放弃揣摩角色、添设细节为角色增色的思考和尝试。”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2)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3)

《岁月》中的吴过

《历史的天空》中的“万古碑”、《岁月》中的“吴过”、《纸醉金迷》中的“范宝华”、《追击者》中的“曹若飞”,于和伟这些年塑造了不少深入人心的反面人物。谈及塑造好反派角色的秘诀,他谦虚地表示:“演员自己首先不能讨厌他。即便是全世界都以为他是坏人的时候,很多坏人自己也从不会觉得自己是坏人。最重要的是进入反派角色的内心,去揣摩他办坏事时的真实想法。唯恐自己表情不凶狠,唯恐自己行为不猥琐,仅靠这些表面文章,是演不好坏人的。”

好人序列:在角色身上找不足,先成为真实的人,再成为好人

在反派的轨道上定位了一段时间后,有一次于和伟再度碰到了李雪健老师。李雪健对他说:“和伟,你要想办法,演一正的(正面人物)!”至于原因,李雪健没有多说,于和伟也没有多问。

不过,之后他还是拒绝了不少坏人角色的邀约。从《真情时代》中的“李和平”、到新版《三国》中的“刘备”、再到《刑警队长》中的英模人物“顾铭”,不断耕耘后,他也渐渐打开了自己的好人戏路。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4)

《三国》中的刘备

《刑警队长》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作品。在电视剧开拍前,于和伟跟随摄制组一行人来到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体验刑警生活。在与顾瑛生前的战友和亲人的交流过程中,一天下来,他记了不少笔记。对于如何把他演“好”,于和伟很有信心;但对于如何把他演“真”,于和伟内心却一直打着鼓。

于是,在听了一天对顾瑛的称赞和感恩后,于和伟问了刑警支队政委最后一个问题:“你能跟我说一下你最讨厌顾瑛什么地方吗?”而得到的这个答案,也终于填补上了他内心最后欠着的那点儿底气,成为了把角色演“真”的切入点。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5)

《刑警队长》中的顾铭

“人不可能完美,角色只有真实了,才能跟观众沟通。无论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我都会首先把他放到‘人’的层面上来寻求切口。”在反派人物身上找优点,在正面人物身上找不足。于正邪之间分寸感的准确拿捏,便可见出于和伟的演技和功力。

亦正亦邪序列:为自己找标签,不忘初心,不忘对生活流演技的热爱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在对上对下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只不过时代不一样、环境不一样、隔板也不一样。如何处理好角色对上对下的关系,从而挖掘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内心的矛盾性,这也是我在每部戏中一直努力的事儿。一个好故事,总是能把人物的极致状态给挤压出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郑县长,就是这么一个被挤出来的角色。”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6)

《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郑县长

在郑县长这个不大不小、不好不坏的角色登上银幕之前,于和伟还刚刚杀青了电视剧《军师联盟》的戏份。虽说剧情把《三国》的许多事件置于背景,突出呈现的是大军师司马懿(吴秀波 饰)的传奇一生,但他还是在和吴秀波的大量对手戏中,过了一把曹操瘾,圆了自己继新版《三国》之后,一直想饰演曹操的心愿。

于和伟说,这是演员的一种“曹操情结”,话语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他对亦正亦邪、复杂人设的喜爱。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7)

“我本身就很多型,转型其实也谈不上。”演戏十几年,反面、正面、忧郁文青、愣头青、糊涂的小人物、精明的大人物,于和伟都塑造过。《局中局》播完后,小区收物业的小姑娘,见到他会问他到底是戏中的哥哥还是弟弟,因为她以为剧中说话口音相差无几,甚至连长相都一模一样的双胞胎真的是一对儿双胞胎演员来演的;《纸醉金迷》播出后,别人见到他,叫的是范宝华;新版《三国》播出后,商场里认出他的观众,嘴里大声喊着的是刘备。“但却很少有人叫我于和伟。”

看到部分艺人凭借在真人秀中或幽默、或自黑或插科打诨的表现,迅速蹿红,于和伟说,他也的确困惑过、无奈过。“这个阶段,对我来说,很短。只是一个冲击波。在冲击下做了思考之后,我会更加踏实。如果你一直坚持自己的东西走下去,这是你的风格,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坚持,这个时候揣摩演技或许只是身为一名演员的习惯。但当你碰到外来力量后,你还在走这条路,你还在继续揣摩角色、精炼演技,这才叫坚持。”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8)

《纸醉金迷》里的范宝华

在于和伟内心最挣扎的时候,他只问了自己一句话,“演戏我热不热爱?只要我还在做我热爱的事情,这就够了。”

“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好了,当外来意见跟你的想法碰撞的时候,要做的首先不是‘推’而是‘收’,把更多的想法‘收’过来之后,你再‘化’,再去重新消化你最初的那个想法。”高希希导演有一次在片场对执行导演说的这番话,于和伟现在都记得。成立工作室之后的他,现在更加随心也更加坦然。“好的、适合我的真人秀我也会参加。越来越清晰地认清自己后,我并不排斥任何新出现的节目形式,比如微博直播,因为我知道我的取舍是什么。”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9)

访谈最后,于和伟讲了一段他在上戏读书时的故事。一场主题是“探监”的小品:男主人公在监狱,他的女朋友来看望他。好久不见,关于两人见面后的情绪表达,一种是见面的瞬间,情绪迅速饱满到了顶点;而另一种则是两人见面后,相顾无言,呈现的是一个人认针、一个人缝扣子的日常细碎。前者更偏戏剧化,后者更偏生活流。

“对于这两种方式,我更认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第二种。我很幸运,因为我碰到了同样认可我的老师。”若说改变,“原来我的表演理想是‘演龙像龙,演虎像虎’,只不过现在我在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具有于和伟个人标签的‘演龙像龙,演虎像虎’。”

【文/樗馨】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10)

于和伟演过一个窝囊的人(做一个有自己标签)(11)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