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

有一个现象特别令养鱼人头疼,卖鱼和买鱼下塘的人很多,但往往这个时候鱼类特别容易暴发受伤后的烂身、充血及其赤皮、水霉病相当严重,其后大量死鱼,这个"剧情"年复一年的每年都在上演。

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操作技术不熟练,野蛮捕捞,拉网捉鱼不精细,浑水呛鱼,或者像上市鱼那样的装鱼密度过大,或者装运的水质恶化,或者远距离的长途鱼,或者过秤时沥水过久干鱼过久等等。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1)

(不利:呛了浑水的鱼)

鱼的头部受伤,大多是鱼的撞伤造成的。鱼的尾巴受伤大多是过秤时,鱼摆得凶,尾巴扳起在桶子口沿上刮伤的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2)

(鱼头部撞伤擦伤刮伤后引起的溃疡病)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3)

(对比:下条鱼鱼体外伤、体表脱甲)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4)

这些受折腾后的下塘再养鱼,或转塘后或捕捞后(底泥泛起池水搅浑后又没处理)的留塘鱼,起初之时恰逢低温致病症状不明显,很有隐蔽性让人不知不觉。也许到了开春水温升高之际,或者气温陡降突升让鱼类产生严重应激也会升高池塘的发病率,由此便开始了发病且难以治疗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5)

(痘疮病:鱼伤后患病鱼体上产生石蜡样增生物)

如何避免低温鱼类受伤或发病?

如果我们要把鱼当人来看待的话,很多问题本就可以避免的。不管鱼受没受伤都须用药预防为宜,别听那些"低温不用药"之说。尽量带水过秤、带水装鱼,这样可以不会发生伤病死鱼或者至少降低鱼体受伤几率,从而提高成活率。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6)

舀鱼工具不伤鱼

另外,尽量避开水霉真菌的暴发适温阶段(水温18℃以下)动网打鱼买鱼卖鱼,在每年的3月以后或11月以前最宜,因为这时候买的鱼即使鱼受伤有伤,大多也是赤皮病、溃疡烂身病等类,相比较于水霉病这些病种在治疗上容易救治得多,治愈率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7)

发生鱼类低温受伤时,如果鱼儿受伤得严重,基本上是无药可救。提倡用药救治是为了对有些伤得很轻和处于前期赤皮病阶段的鱼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鱼的伤口还没长出水霉,可能还来得及治疗,也许有一线希望。凡是有严重外伤的鱼病,应该讲究疗程治疗,疗程治疗就和人得重病了住院治疗一样,连续用药好几天甚至十天才行,一点也不能马虎,尽量采用"外用 内服"的方法,不要想起了就用一下,忘了就不用,这些都是无用功。

具体处理方案:

1. 抓鱼,起捕的时候比较粗暴,鱼的应激反应比较重,跳动或者撞网厉害,引起机械性出血。

如果是这一类情况,咱们改善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一方面最好请专业的抓鱼队来捕捞,如果是水库,或者大型水面,可以专门定制充气式抬网,方便又省力,人工成本会很低。另一方面,在起捕之前,停食2-3天,在起捕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抗应激的产品,例如 。做好这些工作,往往会对这一类情况有所改善。

2. 中后期水质恶化严重,起捕过程水体搅动厉害,池塘底泥翻动,会直接导致水体缺氧,甚至引起鱼类中毒,诱发一些急性炎症,加上拖网刺激,也会导致出血现象。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大家在起捕之前5-7天,可以连续使用过硫酸氢钾类改底几次,加快底质垃圾及耗氧物消耗,避免底质垃圾在起捕的时候对鱼产生毒性;

3. 鱼自身体质虚弱。这一类情况应该是很常见的,主要是针对一些长期投喂饲料的鱼,营养来源比较单一,尤其是膨化饲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破坏一些维生素成分,但是热量比较高,长期吃的话对鱼的肝胆负荷比较大,如果一些饲料不存不合适,哪怕是简单的敞开袋子2小时,接触空气后饲料表面的油脂也容易被部分氧化生成一些有毒害的物质,再去喂鱼,会直接引起鱼的肝胆出现问题,鱼就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抵抗力很差,根本经不住折腾,在起捕,运输的过程就非常容易发生出血,死亡的现象。

针对这一类情况,只有在投喂的时候,加强复合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具体用量看产品来确定。有条件的,也可以再加一些甘草,三黄散类中草药,清热解毒,维护好鱼的体质。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如果是这一类原因,单靠外用药是搞不定的,大家要清楚。

还有一些建议,抓鱼的时候,鱼出血,掉鳞,使用食盐去控制,这个纯粹是纸上谈兵的说法,这个是不建议的,食盐你用得少,基本上没啥用处,至于杀菌作用之类都是微乎其微的;用多了,只会加快鱼体粘液脱落,鱼会毛掉,死得更快。不信大家可以随便弄几条鱼试试,实践出真知。

拉网前后记得使用安稳

鱼安静,有效避免应激乱跳擦伤碰伤

为什么黑色的鱼容易得水霉病(低温鱼受伤后爆发烂身)(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