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

在今莒南县第六小学院内曾有一座存在二百多年的大戏楼(山西会馆),传说该戏楼系山西省祁县大财东乔贵华的三儿子乔全美(著名晋商乔致庸的父亲),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资兴建,历时十年,1782年竣工使用,建筑精美壮观,气势恢宏,远近闻名。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1)

十字路大戏楼照片

这座大戏楼目睹了莒南十字路城二百多年的变迁,也是鲁东南地区自抗日战争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红色革命文化的见证者。

1937年8月,十字路谢辉、刘怀川、张子亮、何连峰等爱国人士在戏楼前组建了200余人的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1938年3月,被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大队第四支队三团八连。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2)

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主要领导人合影

1943年,莒南县县委在戏楼前召开联防区会议,让王家庄子大刀队表演劈刀阵式,还拍摄了照片,在多处文史资料中都采用了这张照片。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3)

1943年民兵在大戏楼前劈刀表演

1944年2月12日,莒南县民主政府在这里召开欢迎参加八路军动员大会,县长杨心培讲了话,号召全县青年踊跃参军。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4)

莒南民选抗日县长高凤林做施政报告

1944年和1945年春,大参军欢送会都在戏楼前召开,参军战士都骑着大马,披红戴花,锣鼓喧天,秧歌队扭起大秧歌欢送。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5)

1944年莒南大参军盛况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6)

山东实验剧团在大戏楼演出“过关”戏,这出戏是根据刘家扁山村真人真事动员参军的故事改编的,掀起了大参军的热潮。

以红色旧址为主题的绘画(莒南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7)

《过关》剧照

1951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五),山东农村电影队建立后到农村放映的第一场电影,在十字路老戏楼前进行首场放映。当晚,放映了新中国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这是在莒南县放映的第一场有声电影。全省农村有声电影放映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建国后第一次镇反大会也是在这里召开。

同时,大戏楼也是十字路城的文化中心。

1913年,由十字路十大商号联合投资创办“十字路商业私立小学”,校址就设在戏楼,占地20亩,到1929年改名为“莒县县立第五小学”,设6个班250人。

1954年以后,戏楼以北是几排平房,戏楼以南是操场,学校称“路镇完小”。

1979年戏楼被拆除。戏楼被拆除后,在原地兴建了一排教学楼,1986年改称“十字路镇第一小学”,现名“莒南县第六小学”。

(作者 陈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