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1)

晚间闲来无事,找篇文章来读,偶然的就读到了这一句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朴实,自然,不假辞色,纯以白描手法,短短十个字,把山间雨夜的情味描摹得生动有趣,且又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禅意在里面。可谓一见倾心,不觉反复玩味,爱不释手。

想必这是一位幽人,独居于山中,晚来山间下起了雨,因为下雨,山中的野果不时被雨打落,啪啪啪的落地有声,带着一种禅味野趣。

查了一下作者,是摩诘所作,居然是王维,果然是王维,意外又不意外。王维的诗,优雅,清美,有一种闲花落定的禅意,代表了中国田园诗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古典诗词美的典范。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2)

然而这句诗却十分地朴实自然,颇有点陶诗的风范。同为田园诗,陶渊明的质朴,王维的优雅。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毫无雕饰,一派天然。

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工笔清丽,意境空灵深远。读王维的诗是一种美学上的洗礼,但这一句倒颇有点返朴归真的感觉了。

诗中并无提到是什么季节,但是从诗中透露出来的情景,有草虫有山果,很显然这是秋天,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这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有一种迟暮之感,全诗只这两句是点睛之处,其余未免有些说教的意味,正是有了这两句,整首诗才不会显得枯燥。

从诗歌的艺术上来看他对景物的描写更臻朴素,到达了一种所谓的人书俱老的境界,所以这句就显得很朴实,没有修饰,没有造境,完全是以最原始的状态示人。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3)

那么这山果是什么果,是松果,松子,核桃,山楂乃至海棠果,都有可能。韦应物有一首《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极写空山之静,王维这句则写山中的声响,秋雨霏霏,虫吟细细。

此处的草虫,应该是蟋蟀之类,《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诗句 ,描写了蟋蟀的迁徙,起初是在野外,随着天气的转凉,它们便潜门入户,隐在幽暗的角落里,在秋凉中一声声地低吟。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4)

雨夜孤山,灯下独坐,外界的声响与室内的情境有一种相互映照,它有一种自我观照在内。情绪上不着一字,但内心的一种情绪却通过这些情景声响传递出来,以外界的声音来衬托出内心的孤寂。

从句式上来看这一句又与他的那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颇为相似。所以这首秋夜独坐可与王维的另一首山居秋暝对照着来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同样是写秋天,同样是写山中,甚至这是同一座山,就是王维所隐居的辋川,所不同的是一个写雨后,一个写雨中,前者清新悦目,后者纯朴自然。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5)

山居秋暝是他盛年时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首诗中他也写了许多声响,竹喧,莲动,月华升起,清泉在石上流淌,有视觉,有听觉,以听觉为主,身为诗人同时也极通音律的他似乎对声音格外敏感。

这些声响是欢快的,其中也加入了人的活动,有浣女,有渔夫,劳作归来一派怡然自乐,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优雅恬静的田园谐奏曲,这首诗整体就有一种清新明快,愉悦之感觉。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6)

而这一首秋夜独坐,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所谓时移事移,随着时间的转换,心境已大不相同,一个独字点明了作者的心境有一种迟暮之感,有一种悲凉袭来。

如今是鬓已霜白,已到了暮年听雨的心境,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借听雨写出了人生的三种况味: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室外秋雨霏霏,虫吟细细,愈发衬托出内心的那份孤寂落寞,王维的《秋夜独坐》,这是一首适合一个人读的诗,在秋天的夜里。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7)

本文由“诗词中国”(shicizg)编辑

文章授权转自“古诗词文苑”

图片来源于“壹伴图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

每天5分钟,把日子过成诗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秋日读诗雨中山果落)(8)

今天看小诗妹了吗?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必须

在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