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热河省地图(民国时期的热河省)

民国时期的热河省地图(民国时期的热河省)(1)

热河省

1914年2月设热河特别区域,辖卓索图盟7旗、昭乌达盟12旗及原热河都统所辖14县,设热河都统,掌管军政及蒙旗事务,民政归直隶省兼辖;同年7月,设热河道,置道尹,都统兼管军民两政,脱离直隶省辖,辖14县、1设治局(经棚)、2盟19旗。

1928年7月6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建议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别区域改设为省;9月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53次会议决定批准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别区域改设为省;9月17日,国民政府公布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西康改设为省的命令。

1929年 1月1日,热河省政府成立,辖15县、3设治局(林东、鲁北、天山)和卓索图、昭乌达两盟的20旗,裁热河道,以承德县为省会。(昭乌达盟原辖12旗,1922年析敖汉左翼旗置敖汉南旗,至此辖13旗,加卓索图盟7旗,合共20旗。)

1933年3月热河省被日军占领,日占前,本省辖16县、2设治局(鲁北、天山)、20旗。

1945年抗战胜利后,热河省基本上恢复了1933年前的行政区划。

1947年5月,国民政府重新厘定本省行政区划,将鲁北、天山2设治局改为县,增设宁城、凌南2县,至此,热河省辖20县20旗:

1. 承德县,清承德府,1913年2月改县,治热河。

2. 滦平县,治喀喇河屯。

3. 平泉县,清平泉州,1913年2月改县,治八沟。

4. 隆化县,原治唐三营,1915年7月徙治黄姑屯。

5. 丰宁县,治四旗(土城子)。

6. 凌源县,清建昌县,1914年1月改塔沟县,同年8月改凌源县,治塔子沟。

7. 朝阳县,清朝阳府,1913年2月改县,治三座塔。

8. 阜新县,治水泉。

9. 建平县,治新邱。

10. 绥东县,原治库伦街(小库伦),1931年9月徙治八仙峝。

11. 赤峰县,清赤峰直隶州,1913年2月改县,治乌兰哈达。

12. 开鲁县

13. 林西县

14. 围场县,清围场厅,1913年2月改县,原治克勒沟,1931年9月徙治锥子山。

15. 经棚县,1914年7月设置经棚设治局,同年11月改县,治经棚营。

16. 林东县,1925年9月由巴林左、右翼两旗辖地析置林东设治局,1932年8月改县,原治贝子庙(小巴林贝子府),抗战胜利后徙治旧贝子府。

17. 鲁北县,1924年2月由开鲁县析置鲁北设治局,1947年5月改县,治西札鲁特王府。

18. 天山县,1926年7月由阿鲁科尔沁旗辖地析置,原治崑都,1927年徙治查布杆庙,1947年5月改县。

19. 宁城县,1947年5月由平泉县析置,治小城子。

20. 凌南县,1947年5月由朝阳、凌源两县析置,治牤牛营子。

蒙旗:

—卓索图盟—

1.喀喇沁右翼旗

2.喀喇沁中旗

3.喀喇沁左翼旗

4.土默特右翼旗

5.土默特左翼旗

6.唐古特喀尔喀旗

7.锡埒图库伦旗

—昭乌达盟—

1.巴林右翼旗

2.巴林左翼旗

3.克什克腾旗

4.翁牛特左翼旗

5.翁牛特右翼旗

6.敖汉左翼旗 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敖汉旗改称。

7.敖汉右翼旗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置。

8.敖汉南旗 1922年由敖汉左翼旗析置。

9.奈曼旗

10.喀尔喀左翼旗

11.札鲁特左翼旗

12.札鲁特右翼旗

13.阿鲁科尔沁旗

附:

全宁县,1931年3月由翁牛特左翼旗西部析置全宁设治局,治乌丹城,同年改县,1932年8月裁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