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促发展

和顺古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促发展(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保山”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腾冲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市西南4公里处,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11月29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保山”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腾冲,看和顺古镇如何走出一条“民族团结 文旅融合”的道路。

古镇内有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古建筑群、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等人文历史自然景观。2003年,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和顺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运营、营销管理以来,公司在积极实践中探索出了“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和顺模式,走出了一条保护开发、和谐发展的路子,形成了政府、村民、企业、华侨多赢的和谐发展局面。

2020年1月19日,来到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了解丝绸古道交往、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和顺景区以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依托景区的开放性和影响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先后荣获“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和顺古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促发展(2)

和顺古镇家风文化长廊

推进文旅融合 共筑精神家园

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作为丝路侨乡,和顺聚和古今中外史,顺应时代发展潮。600多年来,历经戍边守土、对缅交流、和邻处顺的变迁,在与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交流碰撞中沉淀出兼容并蓄的和顺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养育了和顺人海纳百川,兼蓄包容,勇于革新,善于开拓,开明开放的人文精神,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是中华文化在西南边陲绽放的一朵绮丽之花,被誉为“散落在边地上的一部汉书”。

近年来,和顺古镇景区遵循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和顺文化资源优势,新建了我国第一家由民间投资建成的反映滇缅抗战历史的博物馆。大马帮博物馆,以3000多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让游客在“游玩”中可以更多地了解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和“一带一路”的渊源。整合“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等优势资源,在已有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翡翠大王故居弯楼子民居博物馆等基础上,新建了神马艺术馆、宗祠文化馆、皮影艺术馆、古法造纸馆等,充分彰显和顺特色文化。打造家风文化长廊,讲述和顺爱国爱乡故事,呈现和顺代代相承的深厚家国情怀;将和顺建筑文化“四和三顺”的特点在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中浮现出来,提炼总结出和顺宗祠文化“和与活”的特点,以丰富“文化和顺”的旅游内容,让游客在独特的文化体验中和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中,感受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成果,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国情怀。

和顺古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促发展(3)

和顺图书馆

发展红色旅游 传播“大众哲学”

在艾思奇故居调研时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贯彻落实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艾思奇故居纪念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围绕着考察和顺的这条红色线路,按照“一线、一品、一码、一廊、一院、一道”的“六个一”思路,打造了一条精品红色学习体验线路。通过景观小品、扫码学史、观家风长廊、体验能行好哲院、走政德大道等互动体验,实现红色教育由室内向室外延伸,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达到“在行走中锤炼党性,在研学中坚定信念”。2020年以来,和顺古镇全面兴起了“红色旅游”。在艾思奇纪念馆旁建设了别具一格的“能行好哲院”。哲院名字取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意,精心打造了一个“红色书吧”,让游客来到和顺不仅能体味到和顺和谐之意境,也能感受到和顺和谐之哲思,引导和教育游客和群众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和顺古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促发展(4)

记者们正在参观和顺古镇

凝侨心聚侨力 提升民族向心力

和顺在外华侨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归侨侨眷侨属986户共3996人,占全镇居民的57%。素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亦侨亦商亦儒是和顺侨文化的显著特点,“男儿走四方,找钱建家乡”是和顺侨文化的典型代表。

和顺景区提升民族向心力具备天然的自身优势,景区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传承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深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和饮食文化,寄托着一代代华人华侨的乡思乡愁;有爱国爱乡的传统家风延续,激发着旅居华人的家国情怀。景区注重侨居保护,守护华侨华人对故乡生活记忆与爱国精神,充分挖掘和顺侨乡文化内涵,讲好侨乡故事,服务好海内外华侨华人寻根探亲之旅,聚侨智,汇侨力,办侨事,谋和谐,促和顺,促进民族群文化互融互通,促进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众相互融合,提升中华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云南网记者 时光远 余佳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