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127号。里供奉的火官重黎,俗称“火神”、“祝融”、“赤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重黎为帝喾居火正(火官),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的记载;《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炎帝从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故有炎帝亦火神之说。人类文明的发展,无不与火息息相关。远古时代,人类见火焰而感神奇,利用火烧烤食物和取暖,拜火为神灵。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2)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3)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4)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5)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6)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7)


据考,长沙火神庙(今火宫殿)早在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长沙府志》中即有记载。后经历代改建,规模不断扩大,其祭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特别是2001年来,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对火宫殿多次改扩修饰,以“修旧如旧”为指导方针,恢复火神庙原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风貌。

每逢火神圣诞(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火宫殿举行盛大祭祀礼仪,重大节日举办火宫殿庙会,参加者、逛庙会者日均高达2万余人。今天,以火神庙为主体的火宫殿,已成为古城长沙城市中心区一处著名的集观古览胜、品尝美食、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民国时期火宫殿牌楼自从有了火,民间便有了火官,便有了火神,便有了祭祀火神的庙宇。根据长沙地方志记载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公元1747年)迄今260多年了。然而,这之前民间不可能不祭祀火。

自从有了火,民间便有了火官,便有了火神,便有了祭祀火神的庙宇。根据长沙地方志记载“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公元1747年)”迄今260多年了。然而,这之前民间不可能不祭祀火神,只是可能不叫火宫殿,但火神庙却肯定是存在的,这有明朝万历五年(即公元1577年)铸造且一直摆放在火宫殿庙门前的铁香炉为证,尽管这只铁香炉丢失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从万历五年迄今430多年了。那么再之前呢?至少可以追溯到“以火德王”的炎帝,我们都是他老人家的子孙。

火宫殿的古牌楼后面写的是“乾元宫”,乾,是天;元,是始;乾元宫即是天道伊始最早的宫殿,这当然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就存在的火神。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其《通书·诚上第一》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但乾元宫并不是火宫殿的专利,岳阳北去30余公里的临湘,古称陆城,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屯兵之地。

1938年11月8日遭到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毁坏的古建筑就有莼湖书院、文庙、武庙、乾元宫等。湘潭龙牌酱油的创始人吴凤来清末创办吴恒太酱园,地址就在湘潭十六总的乾元宫侧。邵阳的古建筑中,有水府庙戏楼、大成殿、乾元宫等。火宫殿这个乾元宫之所以名声更响,是因为按长沙的方言“乾元宫”与“钱圆功”三个字谐音,钱圆功就是钱花光了的意思。说火宫殿的东西好吃,大家都挡不住诱惑,所以“进去火宫殿,出来钱圆功”。

至于火宫殿为什么也称乾元宫,只要读了《火官经》里面对火官的一段“赞”就明白了,赞曰:乾元四品,考校火官;运符乾健,德合黎明;居太阳丹天之中,统左府注生之籍;盛德在火,炎帝持衡;功参佐于三元,气运行于四月;驾赤龙而行南陆,照明萤火之宫烛;朱陵而显丹台,焕赫文昌之府;辉辉朗耀,炳炳照临;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赤皇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

为什么火官是乾元四品?按古代的排序,上元天官(玉帝),中元地官(青帝),下元水官(白帝),火官排四(炎帝),土官排五(黄帝)。 “火官赞”里的最后一句“赤皇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是火神菩萨的标准全称。“文夕大火”火宫殿庙里的火神像被毁,1941年由长沙市政府拨款重修,立了一个神位代替,神牌上刻的就是这个全称。

《火官经》还有一段偈语,据说老百姓每天念几遍,就可以祈求到火神菩萨的保佑。偈曰:

昔奉天尊教,禀令守炎方;

今奉天尊敇,闻善降吉祥;

家有天尊咒,火部不为殃;

家有天尊咒,火势息威光;

家有天尊咒,火怪自潜藏;

家有天尊咒,诸魔自灭亡;

家有天尊咒,灾厄自消禳;

家有天尊咒,财物得阜昌;

家有天尊咒,家宅保安康。

民国时期,火宫殿从一座火神庙逐渐演变为湖南的风味小吃市场,这个过程都与“火”有关,其时间段大致可以这样分:火神庙会祭祀风俗

南方素崇火德,稽考《湖南通志》,明末清初的湖南各府、州、县建有火神庙100余座。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这些火神庙早已不复存在。而长沙火宫殿火神庙幸存下来,并不断传承、发展,正是依附于火神庙会所涵盖的宗教、民俗、饮食、消防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包容,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独特文化是把一座火神庙与一家中华老字号餐饮店紧紧捆绑在一起作为文化截体,在国内实为罕见。古人把火奉为神灵,远古部落管理火源的官员“火正”不断被神化,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火神。于是民间出现了以火神庙为载体的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等一系列宗教、民俗活动。明万历五年(1577)、清雍正(1723-1735)年间、清乾隆十二年(1747)、清光绪三年(1877)修编的《长沙府志》、《善化县志》、《文宗实录》、《湖南通志》以及《王文韶日记》、《王 运日记》等文献均对长沙火宫殿庙会的祭祀活动作有详细记载。

火神庙会祭祀,分官祭和民祭。官祭由长沙府主持,湖南巡抚主祭,长沙、善化两县文武官员数百人参加。民祭由民间社团主持。查阅《长沙县志》、《善化县志》,祭祀礼仪、祭文、礼器、祭坛陈列摆放、供奉的祭品都有严格规定。足以见证当时祭祀火神的级别之高、礼仪之重、规模之大。

清《文宗实录》卷八七记载,清文宗(爱新觉罗奕泞)咸丰皇帝于咸丰三年(1853)为长沙火神庙御书“德威烜赫”匾。从此,火神庙祭祀火神盛况空前。同治年间湖南巡抚王文韶在其日记中连续三年(1869年、1870年、1871年)有“分祭火神,卯初恭诣行礼”之记载。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火神庙祭期“每岁以季夏月下旬三日为官祭。”由长沙府主祭,长沙县、善化县文武官员参加。

每年有春、秋仲月两次民祭,由长沙县、善化县民间团体主祭,县城百姓参加。火神庙庙会除与祀典同时举行之外,每年春节和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也有盛大庙会。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主要内容有祭祀、社戏、民间小吃、民间手工艺、民间说唱艺术等。祭祀礼仪隆重,祭坛陈列为:帛一、爵一、铏一、簠一、簋一,笾豆各四,羊一、豕一、尊一、镫二、炉一、香縏一。礼仪程式为:祭祀前日,净庙、封帛、宰牲、血祭、跪叩、礼毕。祭祀之日,击鼓、起乐、 洗、就位、迎神、瘗血、上香、跪叩、赞唱、初献、跪、献帛、献爵、叩首、跪赞、止乐。读祝、起乐、三叩、亚献、三献、送神、跪叩、燔帛、望燎、复位、礼毕。祭祀仪式后唱大戏(长沙早期称湘剧为大戏)三天,演唱的剧目有《目莲救母》共70本、《岳飞传》、《公案戏》等数十种大戏。

与此同时,卖小吃的摊担有麻圆团、馓子、臭豆腐、红烧猪脚、油条、麻花、猪血、牛杂等数十种之多。还有玩猴戏、杂耍、看西洋镜的都云集祭祀庙会。从早到晚,唱大戏的锣鼓声、商贩叫卖的吆喝声、朝拜者的祈祷声、悠扬悦耳的钟鼓声,伴随着缭绕的香火一起和唱,汇成一曲火神庙会的交响乐。

据清咸丰《长沙县志》记载,火神庙内常设祭坛,并绘制礼器摆放的祭坛图。有关礼仪(祭祀仪式)、祝文(祭文)、祭器(盛祭品的鼎、盘、盒、幡旗)、祭品(三牲及五谷)、祭祀鼓乐(钟、鼓、磬、锣以及胡琴、笛子、锁喇、月琴、笙)等,均有严格的规定。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祭火神祝文曰:

致祭于火德荧星尊神日,恭惟尊神正位,离明休阴,用阳配坎,福民有功,民社祀典崇新。兹届春秋仲月,敬焉豆馨。惟望神灵默佑,福曜含精。上极怀柔之盛德,下赐康吉于苍生。尚飨。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祭祀礼仪源远流长。早期祭祀中的钟鼓击打乐曲含有一定古代傩戏的成份,后来发展成含有一定的道教、佛教的成分。由于当时祭祀礼仪主持人并不固定,司乐艺人组织松散。加之修志时间间隔长,长则达60年,短则十多年,无具体记载,找不到传承人。

火神庙会凸显出的火庙文化现象,是一种融合宗教、民俗、饮食、消防的多元文化。它以视火为神灵,围绕崇拜火神进行的各种祭祀活动而形成宗教文化;以唱戏(湘剧)、玩龙舞狮、杂耍、唱弹词、评书、捏面人、糖画为主体而形成民俗文化;以肩挑、摆摊叫卖风味小吃而形成饮食文化;以科学态度创办长沙最早的火宫殿救火会而形成消防文化。

历史沿革:

1、大清时期,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长沙府志》十五卷第十页载:“火宫殿在小西门坡子街”。1826年(清道光六年)客绅蔡世望等倡省城绅商贾重建火神庙,并将其规模扩大。使火宫殿分前坪、后院,前坪包括古牌坊、戏台、火神庙,后院包括财神庙、弥罗阁、普慈阁三个寺庙。形成南通坡子街、东通保安巷、西通三王街的大型庙群格局。根据商家建殿意愿,取《易经》“乾元亨利贞”之义,而名“乾元宫”。古牌坊中门上面,为清代书法家黄自元书的“乾元宫”三字,戏台两边柱上雕刻了—对楹联:“象以虚城,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系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撰写。1852年曾国藩创办的湘勇与绿林军大闹火宫殿。1871年(清同治十年)《长沙县志》省城图标为“乾元宫”1910年以来火宫殿长期由叶德辉主持,叶德辉系文字版本学家,长沙名人。

2、民国时期,1912年8月(民国元年)火宫殿在神庙后坪创办丽泽小学(今火后街小学),叶德辉任校长。1927年叶德辉被镇压,由老八董(董事)掌管火宫殿。(“老八董“是:余太华金号、李文玉金号、叶公和酱园及东协盛、西协盛、九芝堂、福芝堂、寿芝堂等药号)1932年李子泉从国民党部队当兵回来后,向姑母家借了两元银洋作本钱,在火宫殿内煮汤锅、卖卤菜。后经营有方,发展成为火宫殿内最大私营业主,人称“李半边”。

1938年11月13日凌晨3时“文夕”大火,除“乾元宫”牌坊外,火宫殿庙宇和神像付之一炬。庙内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铸造的大铁香炉在火后不知去向。

1941年市政当局拨款、地方商贾集资再建火宫殿。庙宇内泥塑神像没有恢复,改用一块樟木厚板雕刻了“赤皇上品三火宫殿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神”的神位。1941年以来火宫殿由新八董主持。(“新八董”是:詹恒大、詹彦文笔墨铺;杨正泰、杨振兴锡铺;老八和王福鸣铜铺;阜昌参茸号、朱义新金银首饰号。)旧城西区区长程前任董事长,叶德辉的儿子叶尚农任副董事长;设有秘书1人,由李仰贤担任,文书2人,跑庄的1人。下面还有打更的管伙食的勤杂、泥木工等。火宫殿庙产收入的开支用于小学、救火会、祭祀3部分。1942年经神庙主事人与商贩协议,由小商贩在神殿前二千二百平方米的空坪里建造简陋木架棚屋48间,分成四线,名日“东成”、“西就”、“南通”、“北达”。

3、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火宫殿改为国营饮食店。1958年6月由政府房地部门投资新建剥壳式房屋一栋,占地312平方米。1959年由政府部门拨款建造民族式房屋一栋,有楼地两层,占地520平方米。1966年9月“文革”期间,火宫殿古牌楼上的浮雕被作为“四旧”被扫除,数百年古迹惨遭破坏。

1984年火宫殿进行了解放以来第二次规模较大的翻修改造,主楼改建成厅、楼、亭、阁式的仿古建筑。更名为“火宫殿酒家”。1993、1994年火宫殿进行了第三次规模较大翻修改造,在主楼西、北两侧建起了裙楼在南侧兴建了一座七层古典式建筑,解决了企业无停车场和营业厅面积过小等问题。

1995年4月火宫殿成功的开办东塘分店。1998年9月成立五一分店。2001年5月-2002年元月火宫殿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火宫殿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火宫殿历史中第六次修建)。恢复了火神庙、火宫茶馆,修饰了古牌坊,新建了西栋美食街、宴会楼、石坊、水池凉亭。改扩后的火宫殿环境优美,古香古色,风味小吃,物美价廉,形成中国南方独特“火庙文化”的现象。2002年2月4日火宫殿改扩后重新开业,举行盛大的开业典礼,省、市领导、宗教界人士、市民近千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8)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9)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0)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1)

丽泽学堂旧影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2)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3)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4)

“文夕大火”后火宫殿搭建的棚屋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5)

1926年成立于火宫殿的长沙消防联合会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6)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7)

救火车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8)

救火队员


长沙五一路坡子火宫殿(长沙火宫殿火神庙)(19)

救火会


-|; ww!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