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

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1)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2)


弱碱性(pH值7.35到7.45之间)体质,是身体健康的标志。当今社会,由于生存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体质变成酸性。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身体疲乏、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痛、目昡、焦虑不安、睡眠不足、记忆力减退等就是体质变酸所致。


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3)


青梅精虽然口感较酸,却是碱性食品之王。青梅精富含柠檬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含量高达51%,这些有机酸,吃起来有酸味,但经消化后大多氧化成碱性食物。青梅精同时含钾、镁、磷、钠、铁、钙等矿物质,除了磷之外,其他大部分是碱性的矿物质。


青梅精作为强力的碱性食品,能够平衡体液的酸性,维持机体长期处于弱碱性状态,而且还能分解能量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乳酸,对于消除疲劳增强机体活力有很好的效果。青梅精可以让现代人的体液保持弱碱性,这是维持健康的基本要求。


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4)


酸性体质对身体健康的几大危害

健康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应该在PH值7.35~7.45之间,如果PH值长期低于这个平均值,就是酸性体质。


造成酸性体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体过多的摄入酸性食品,如肉类家禽类、鱼类、乳制品类,谷类等,除此之外,环境污染、作息不规律、恶劣情绪、运动不足及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体质变酸。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抑制细胞活性

酸性体质的人,体液被酸性物质污染,体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细胞的生存受到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就象水被污染后,生活在水里的鱼儿就要室息死亡一样。


2、易疲劳

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背痛。


3、易滞留毒素

进入我们体内的食物在分解时会成为酸性,比如蛋白质被分解后产生磷酸,脂肪被分解后就产生酪酸,乳酸,运动后肌肉也会产生乳酸。这些代谢产物都是酸性的,所以需要以体内钙、镁、钠、钾等碱性物质中和,尤其是钙离子。当血液组织受到污染,钙离子就会偏低,酸毒会一直留在体内成为酸性体质,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4、糖尿病高发

研究表明,人体的pl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会下降30%。而胰岛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剧了人体代谢紊乱,使体内酸性物质进一步增加,体内酸碱平衡进一步恶化,由此成的恶性循环,就是让血糖的利用率不断下降,糖尿病日渐严重。


5、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大量的脂肪酸、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积聚,形成酸性体质,而这些酸性物质又会进一步促使体内大小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恐性循环,不但堵塞血管,严重时还会产生中风、心脏病、动脉硬化。


6、骨病增多

人体体液偏酸性的时候,血液中的钙与酸性物质结合会产生钙盐。这样血液中钙的浓度就会降低,而为了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骨骼中的钙就会溶解补充到血液中,从而出现骨质硫松。


7、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癌症患者100%为酸性体质。癌症是细胞突变的结果,人体大约每天有一万个细胞发生突变,由于免疫活性细胞及时将其吞噬消灭,故不得癌症。当人体pH值下降至plH6.85~6.95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癌细胞的活性却大大加强,且数量剧增,形成癌症。



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5)



改善酸性体质的方法



首先要多吃富含碱性食品。日常饮食中,应该有80%的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和20%的肉类、牛奶、精制面粉食品、咖啡、甜食等酸性食物。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多吃碱性食品,却有点难。因为包括主食在内的米饭、酒、白砂糖、蛋、鱼类、牛肉、猪肉、鸡肉、奶油等我们每天常吃的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品。


相反,所谓的碱性食品,包括梅子、海藻类(海带、裙带菜等)、蔬菜(根茎类、叶菜类)等比较质朴、是大家比较不喜欢吃的食物。


香蕉、苹果、橘子、葡萄、草莓等水果虽然是碱性食品,但是我们也无法每天大量食用,同时这些水果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因此通过水果来摄取碱性食物,并不是理想的做法。


怎样让酸性体质变碱性(改善酸性体质帮你)(6)


青梅精是功效卓越的碱性食品,中和100克酸性食品只需要青梅精2克,酸梅干也仅需要10克。跟其他的碱性食品相比,青梅精是强力的碱性食品,只需要少量就可以改善酸性体质,让体内的酸碱度保持平衡。


了解更多详情,请添加下方的微信号咨询

亿隆微信客服

(__1983): wwwkd1115

(青梅缘):y17162543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