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陈鹏(海上漂了21年半)

中远海运陈鹏(海上漂了21年半)(1)

中远海运陈鹏(海上漂了21年半)(2)

中远海运陈鹏(海上漂了21年半)(3)

台海网5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孙春燕/文常海军/图)“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张有志,“中远之星”船长。这首熟悉的《鼓浪屿之波》,十年间曾无数次在他耳畔响起。

4月底,他下船登岸。不同的是,这次是告别之旅,55岁的他退休了,告别了34年的海上时光,告别了那片海。走下“中远之星”,回眸那一瞬,满是不舍。

下船后,核酸检测,再隔离21天后,张有志一切安好。前不久解除隔离后,张有志接受导报记者独家专访,聊他与海洋为伴的日子。

船长名片

姓名:张有志

海龄:260多个月漂泊在海上,相当于21年半。

航龄:34年,在“中远之星”工作10年整。

安全航行里程:1000多航次,约60万海里(“中远之星”)。

感言:最美的生命不是生如

夏花,而是在时间的长河

里,波澜不惊。

惊魂一刻

船在前面跑“莫兰蒂”后面追

2016年9月15日,台风“莫兰蒂”肆虐前16个小时,张有志和“中远之星”正好在海上。

台风来前,气压低,闷热异常。按原计划,“中远之星”当晚从厦门出发,驶向台湾基隆港。由于台风逐步逼近福建海域,“中远之星”启动应急预案,一路北上避台风,在宁德三都澳海域抛锚停航。

傍晚,下起了大雨,风力增大,海浪撕扯。“抛锚的效果并不明显,船体平衡难以掌控,船晃得厉害,桌上的杯子、电话、用具全都甩了出去。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坚持不住了,只好起锚‘逃跑’。”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张有志仍心有余悸。

起航,继续向北!这是张有志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后看来,决断果敢、正确。

“中远之星”在前面跑,台风在后面追。“那海浪大得吓人,一个浪打过来,盖过整个船体,从船尾直接打到船头。”站在驾驶舱里,看着海面上激起的海浪,让久经风浪的张有志也不寒而栗。风雨中的“中远之星”好似一叶扁舟,“我们的目标是远离八级风圈半径。”张有志尽量让自己显得镇静,并找到一个能与滔天巨浪平衡的航行速度。

最终,四个小时后,他们行驶到浙江海域时,海面风浪渐渐趋缓。台风过境过,他和“中远之星”调转船头,最终平安抵达台湾基隆港。

远洋漂泊

走遍全球各大港口

原来跑远洋货轮,后来跑客滚轮,工作34年,海龄超过260个月,相当于21年半漂泊在海上,像“莫兰蒂”这样的挑战,张有志面对过不止一次。

张有志第一次出海是1986年,那年,他从集美航海专科学院船舶驾驶专业毕业,成为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的一员。

“考大学选集美就想着离家近些,可没有想到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去的地方离家是那么遥远。”张有志笑笑说。

第一次远洋出海,去古巴,万吨货船从上海出发,运送农业肥料、医疗用品、食品等,经巴拿马运河,一路没停,走了40多天才靠岸。

首次远洋,晕船是大问题。“天旋地转,吃了就吐。还好老船员有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吃东西,用饼干泡水吃,吐了三四天终于适应了。”船靠古巴后,又停了一个多月,回到上海已是5个月后。

此后,张有志几乎走遍了全球各大港口,加拿大、美国、巴西、委内瑞拉、德国、荷兰、土耳其、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以及亚洲各大港口。

而他自己也从实习生开始,历经水手、三副、二副、大副,一步步成为船长。2005年,他在越南接班成为船长,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当时的兴奋感,他就尝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滋味。“第一天做船长,第二天就上船远洋,还是7000吨级小船,要首次跨越印度洋。”张有志回忆,当时要送一批大米到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可能遭遇恶劣的印度洋天气,还有可能船到了非洲加不到油,“遭遇极端天气怎么办,哪些港口能补给油料,这些船长都要心里有数”。

如今身为船长的他,也会这样教导年轻船员,让他们喝点稀粥,劝告他们晕船不要吃甜食。

海上隔离

无趣枯燥,5个月脚踩不到地

2009年9月6日,“中远之星”首航。三个月后,张有志回到家乡厦门,成为“中远之星”客滚轮的船长。

相较远洋航程长、时间久,“中远之星”是海峡两岸唯一一条以厦门为母港,夕发朝至,每周三班,常态化往返于海峡两岸之间的滚装轮航线,单次航程短、发船频率高,是连接海峡两岸的一条物流“血管”。

在“中远之星”的十年里,张有志安全航行里程超过60万海里。60万海里,相当于111.12万千米,如果以赤道周长40075.02千米计算,将近绕地球28圈。

马上要退休的他,“最后一次航行”却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去年11月26日上船,因为疫情在船上待到今年4月28日才下船。“前后5个多月,下船后又隔离21天,这两天才真正踏上厦门的土地。”张有志说。

船舱空间狭小,设施不及地面完备,张有志的海上隔离无趣、枯燥。全程戴口罩,三人以上不能聚会,吃饭不说话,最多是下下棋、散散步、做做俯卧撑,或在甲板与船员隔空交流一下。最难熬的是,所有船员到港后也不能下船。“以前,靠港后还能下船走走逛逛,到厦门能回家看看家人。这次脚踩不到地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心中愿景

怀念海上时光退休了多陪陪家人

张有志心中,有一幅最美的景象,那是清晨的太阳跳出海面的样子。他说,年轻时迷恋海上的日出、波光中的夕阳,喜欢海上那感觉触手可及的满月和随船飞行的海鸟,是它们陪伴他度过青春岁月。

如今,他喜欢和年轻船员聊天、喝茶,也喜欢在船上有限的空间里运动健身,喜欢细细观察航船的每个细节。

往返海峡两岸的这些年,他真正感觉到祖国的强大。“以前跑远洋,几个月都没法和家人说上一句话,现在技术发达了,每天都能和家人通话;以前出去,看到的都是繁华,现在,我们很多地方发展的更好,更高效”。

34年劈波斩浪,他感慨万千,而最内疚的是对家人的亏欠。张有志是厦门人,他家与码头的距离不过几公里,但因为工作性质,家庭却很少顾到。“我亏欠太太和孩子太多了,现在退休了,要好好弥补她们。我和家人都热爱海洋,如果女儿以后也想从事海洋工作,我不会反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