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迎春花的著名优美诗句(古代咏迎春花诗六首)

嘲迎春花赵执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描写迎春花的著名优美诗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描写迎春花的著名优美诗句(古代咏迎春花诗六首)

描写迎春花的著名优美诗句

嘲迎春花

赵执信

黄全偷色木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诗词鉴赏:

梅花、杏花常被历代诗人争相咏赞。而迎春花却很少为诗人所歇咏。唐诗人张谓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悄”就是咏早春梅花的名句。诗人陆游独爱早春的杏花。在《临安春雨切霁》中,陆游写下了千古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表达了他对杏花带来的春的气息的礼费。然而.清代诗人赵执信的《嘲迎春花》却别出新裁。

诗人赵执信一反历代诗人用早春花卉表达春的气息的常規,把迎春花当成势利小人加以嘲弄。

诗人头两句嘲弄了迎春花的色、香。“黄金偷色未分明”意思是说:“迎春花的黄色是否偷来的说不清楚”。深层的意思是:“迎春花的黄色也是偷的”。这颇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了。不过.写诗这样当然可以。诗人厌恶迎春花,字里行间就凝结看厌恶的感情。下一句“梅傲清昏菊让荣”,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作者为什么拿梅和菊两种花跟迎春花比呢?用别的花不行吗?我认为。赵执信用梅菊与迎春花相反村,并非随手拈来,而是匠心独运。梅花是早春的象征。历代文人都歌咏她。她的形象是高洁的。作者用梅反衬迎春花的渺小。林逋的那句诗”疏影横科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写梅的清香亦是为后人所称道。而迎春花是无香的。作者在这里强调“悔傲清香”这个特质就把迎存花贬得很低了。“菊让荣”是说菊花不愿与迎春花为伍。一个是“做”.一个是“让”.异曲间I.把个迎春花写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作者为什么写”菊让荣”而不写“兰让荣”或“荷让荣“呢.这也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有是黄色为主。可同类比较。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元镇(菊花》诗中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淅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啊,此花开尽里无花”。菊花是最晚开的花.所以元稍喜欢她.菊花甘于人后的精神.不正宁“向风却是感先迎”的迎春花相反衬吗:因此。作者写“梅让清香菊让荣”,并非胡乱选取两种花迎春花相比.而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

后两句,“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是议论之笔。如果说前两句用了虚设、反村等手法,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了。

“依旧 春寒苦憔悴”.意思是说.迎春花也是象梅花那样于春寒之际干枝开花。“憔悴"形容经冬的枯枝。南朝梁诗人王筠《和孔中丞雪里梅花》写道:“今春竟时发. 犹是昔年枝.唯有长憔悴.对镜不能晓。”这里的“长憔悴”是写人的。但同时又是与“普年枝”相比。赵执信诗中写“依旧春寒苦憔悴”中的“憔悴”就是写迎春花“普年枝”之态。作者在后两句中先扬后抑。迎春花先开花后长叶似乎与梅花相似了。但作者下一句却把迎春花抛向了世人唾弃之地。“向风却是最先迎”。梅花终冬开放,菊花开后更无花.唯有迎春花争强好胜,因而也就相形见绌了。

诗人在这里不只是嘲弄迎春花。这首诗作于雍正七年,时作者隐居家乡。 历经沧桑之后,作者对世事已淡然。故有此诗。在《谈龙录》中.作名强调作诗娶有人在。也就是说读其人之诗应能知其人之感情。读了这首诗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强烈的爱憎溢于言表。作者对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唐令狐楚有诗云:“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迎春花还是迎春花,她带来春的气息。赵执信由于自己的爱憎却贬迎春花以抒愤懑之情。正应验了那句话“花草无情而人有情”。可谓见仁见智,因人而异。

(孙云升)

赵师侠

纤稂娇小,也解争春半。占得中央频色好,装点被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备。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诗词鉴赏

这首咏迎春花词描绘了迎春花开时节的情态神韵,形象鲜明,情趣盎然。“纤秘娇小”是写迎春花花纤细繁盛而又娇小。“也解争春早”,也知道要早争春。这是拟人手法,意思是尽管迎春花并不粗壮,挺拔,不给人刚烈之感,反倒显得娇弱怯懦瘦小,但却也懂得“争”。“也”字含有意外的味道。“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写迎春花开枝条之中,连缀而生,颜色鲜明,装点得枝条却显得新鲜精巧。

总之.上片写迎春花开时花满枝条、色彩明亮的景象,突出了它的纤细枝条显得娇怯这一特点,同时又强调了它的“争春”的品格,“占得中央”就是其争春的一个步骤,“装点枝枝新巧”就是争春的结果,娇弱瘦小的迎春花竟有如此“争春早”的品格不是很惹人喜爱和敬重吗1上片写出了迎春花的形象、神韵。形象即纤称娇小颜色好,神的即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新巧。下片换头“东窒初到江城早”是照应首句“争春早”,乐皇即神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意思是在春之神刚到在城的时候。

“殷勤先去迎春”迎春花就很股勤的先行去迎接春之神了。巧妙点出“迎春”二字。接下“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是说迎春花最先向东君乞求得到黄金腰带,即上片中占得中央颜色好”-句的形象描绘。一串串黄花缀满枝条,恰好象是黄金腰带一般,这一形象比喻语含双关.借此表明迎春花以其迎春之股勤,博得东君赏赐,以黄金为腰带,可谓是君之下的臣之最贵者。

所以紧接一句“压持红紫纷纷”。万紫千红的百花都开于其后,难免就要受压制了。因为迎春花“争春早”有黄金腰带”这一-东君赏赐在身,众花怎敢不礼让三分呢?下片写迎春花开于百花之先,使之红紫百花相形见绌。由于作者运笔巧妙、构思新颖.将迎春花的早于百花、颜色金黄这一-特点以拟人化的描写手法出之,使人读来饶有兴味,不仅能想见迎春花的色与形,而且还能领略到迎春花敢于争先,压持百花的傲然品格风貌。不愧是一首咏迎春花的佳作。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白居易

金英翠等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儿般,凭君与向游人过。莫作蔓芹花眼看。

诗词鉴赏:

这是一肖贯花赠友的闲话之 作。

首句“金英翠尊带春寒"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迎春花独特形象。”金英”指的是金黄色的花解。“翠尊”指的是谈绿色的花势。“带春寒”指的是迎春花开于正月。故略带一点早春的寒意。”带春寒”三字恰好点出了迎春花的特色,所在。第二句“黄色花中有几股”是诗人的评论,开黄色花的群芳之中,存谁能象迎春花开得这样早。“金英翠尊”而又略”带春寒”?黄色花中不乏名贤者,牡丹中的姚黄.深秋开的黄菊.都可称黄花中的上品。但是姚花开于三春之末.她虽以富艳称著,却没有一丝寒意.反而有几分暧色了;深秋里的黄菊綻开于群芳萎谢之后,色彩艳丽.芳昏诱人,婀娜多姿而格调高雅.然而她更不是“带春寒”,而是微染秋带了。”金英绿萼带春寒”在黄花中的确是非迎春花莫属了,迎春花确实有一番不同群芳的格调。第三四两句“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承接前二句对迎春花的描写和评论,进一步提示人们且不可把迎春花作为一般的凡花野花来看待。“凭君与向游人道”中的君字,不可理解为花.只能理解为人,即杨郎中。因为诗题叫作“玩迎存花贈杨郎中”,所以诗中的话是说给杨郎中的。诗人是在请杨郎中向赏花的游人们传语一不要把迎春花当作野花来看。最后一句“莫作蔓普花眼看”中的“蔓菁”是一种菜花,又名芜菁,俗称大头菜,块根肉质,开黄色花。诗人让友人杨郎中提程人们,不要把迎春花当作蔓菁这样的凡花对待,一扫而过,不作认真的品评和玩赏。

这首赏花诗别无寓意,只是一时闲适之作。《全唐诗冲列在本诗之前的也是一首咏迎春花赠友的诗,题为《代迎春花招刘郎中》,诗云:“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再来。”读了这首诗,人们所感觉的也不过一首闲适诗,没有什么深刻离意。由于这两首诗都属诗人的一-时游戏之作,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故令人读来有平谈之感。

(张喜安)

中书东厅迎春

韩琦

复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拆嫩黃。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诗词鉴赏:

新春佳节,人们都在赞美“百卉前头第一芳"的梅花.可是诗人却留意到:”带雪冲寒”的迎春花也在悄悄地开放,为人间传递春的信息。

在群芳谱中,迎春花再平凡不过了:花朵小,姿容平常,又无香气。然而.在宋代诗人韩琦的《中书东厅迎春》-诗中,迎春花却独有其新意。

“复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拆嫩黄”。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描写她支条绵长,只能依附在栏杆上,仿佛给人一种孱弱不经风雨的印象,,而后又赞她“带雪冲寒”.从这一对比中.突出7迎春花柔弱中蕴藏眷刚毅的性格,不畏风雪.冲寒竞放,

当然,迎春花之所以令人赞美,不仅是因为她有顽强的生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那种迎来春光而从不自我炫耀的精神。诗的后两句热烈地歌项迎春花虽赶在百花前头迎来春光而“不自足”并能同百花“共芬芳”的品格,确实可以和“俏也不争春”的梅花相媲美。

读完全诗,使人耳目一新.使我们仿佛看到,在凛冽的寒风中,那一簇簇金黄色的、形如小喇叭的花朵,密密地点级在碧绿的枝条上,争先恐后地绽放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优如掉落在大地上的一条金带。这些小巧玲珑的迎春花,以其淡稚素装,朴实无华的风貌,首先揭开了春天百花园的帷幕,紧跟在她后边的,便是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这首短诗。生动真实地描绘出了迎春花的风采品格。

刘敞

沉沉华省锁红尘,忽地花枝觉岁新。为问名图最深处,不知迎得多少春。

诗词鉴赏:

迎春花虽无惊世之美貌,也无迷人之芳香,然而它却能在春节将临,百花凋零的严冬冲寒冒雪地热烈绽放。正惟如此,它才被誉为春天的使者,春天的象征,才受到历代诗人的喜爱,成为吟咏的对象。同时,人们在写迎春花时.也大多突出其不畏严寒,率先报春这-特征。例如:白居易在《玩迎春花赠杨郎中”一诗中写道:“金英翠尊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韩琦在“中书东厅迎春”中也说:“复阑纤弱绿条长,楷雪冲寒拆教黄。”北朱著名学者刘敞的这首“阁前迎春花”通篇不写迎春花的枝条和花朵,独独抓住它报岁迎春”这一典型特征大作文章.实在是突出重点、节省笔墨的高明写法。

“沉沉华省锁红尘”,”省”即古时王官禁地。加华字为称美之词。“红尘”,是指闹市的飞尘。这句是说在漫长的冬季里,王宫禁地与闹市区隔离开来,充满阴冗郁闷的气氛。诗题“阁前迎春花"中的“阁”,当指北未皇家藏书的楼阁,位置就在“华省”之中。刘敞曾任翰林侍读学士陪伴朱英宗读书.所以他是会经常出入于。华省”之中,上下于藏书阁之内的。“忽地花枝觉岁新”,忽然看见缀满鲜花的树枝,才感到新的一年来到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可爱。久困在严冬之中.满目衰枝枯树,一旦看见迎春怒放的花枝,怎能不叫人精神为之一振呢?上句是“沉沉华省",下句是“忽地花枝”,诗人正是在这对比鲜明的描写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初见迎春花时的喜悦心情。让人感到作者仿佛正在伸出双手,拥抱花技.拥抱春天。

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具体描述花枝的形态.而是抓住迎春花的“迎春°二字,发出了“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多少春”的问讯。这一问,既在篇末点了题,也可以引发读者无尽的情思。是啊,名为迎春,偏又开在名园最深处,究竟能迎来多少春天呢?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的读者.自可以做出不同的理解。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随者迎春花的开放.岁毕竞新了.春也毕竟来了.而这也正是本诗歌咏迎春花的

意蕴所在。

写诗贵在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刘敞的这首“阁前迎春花”。可谓做到了这一点。在四句二十八个字当中,诗人采用对比、设问等手法,避实就虚,含蓄生动地礼赞了迎春花,表达了自己对迎春花的深切喜爱。

杨 揆

香卸悔梢,艳迟桃萼,蓉城催下飞檄。淡白宵匀。嫩黄朝点,醒宫罗试揭。耐得馀寒峭。性不共唐花争热。是谁暗数春期,寄纤指倫捻。 为怯新妆晓薄,还剪就全缕,新衣重叠。挑莱人来、踏莎期近,管领东风消息。可奈香丛里,飞不到寻芳 胡蝶。掩映幽姿。疏帘刚运初月。

诗词鉴赏 :

这首歌咏迎春花的长调从各个方面描绘迎春花,或直叙、或拟人、或对比,可谓文笔细膩工巧.风格哀婉清丽。首句“香卸梅梢,艳迟桃萼”是点明迎春花所处节气物侯特点。梅花香已尽、桃花鲜艳之色尚未到来。“蓉城催下飞檄,淡白霄匀”是说成都此时正是飘着残雪.有如天下檄文片片横飞。淡白筲匀是形容雪片,飞檄即飘飞者的雪片、将残雪飘飞比作檄文催下,似乎是上天有意在香卸梅梢.桃艳未现之时征召迎春问世。蓉城即芙蓉城,是四川成都之别称。成都之雪,有杜甫作于成都草堂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为证。词作者杨揆系江苏金匮人,乾隆四十五年召试举人.官至四川布政使。这首咏迎春花词提到蓉城,想必走他于布政使任上所作。词在描绘了迎春花所处的节气物候特征后转入对花的描写。”微黄朝点.梦醒官罗试揭”写嫩黄的迎春花苞似乎是在应上天檄文的催召.于梦中醒来揭开披在身上的嫩黄色罗毁宫装应朝打扮。这是迎春花初绽花蕾,乍开未开的最象。词以拟人手法写其如梦初醒.神恃毕露接着“耐得馀寒峭,"性不共唐花争热”是说迎春花不怕寒冷.耐得住释峭春寒.不与唐花争热。唐花亦作堂花.放在密室用加温法使提早开放的花。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周密记马塍艺花:花之早放者名堂花。其法以纸糊密室,凿地作坎,偏纤置花其上,粪以牛溲硫碳.尽培

慨之法。然后笕沸汤于坎中,少俟熏熬,则廟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此今之所谓唐花。“迎春花虽不怕春寒、但嫩黄朝点,恰似官妆梦醒;就含有一种娇弱之美态,虽然点明耐得寒峭,但从总体上说将迎春花比作官妆佳丽,仍是不如斗寒之悔那样给人以昂扬奋发之感。上片结句“是谁暗数春期,小窗纤指偷捻。”就更充分地申发了官妆佳丽暗数春期,纤手偷捻的柔情蜜意。数春期.盼春期以迎春期,并且纤指偷捻自是佳人心态和动作的自然疣露。作者以拟人手法,巧妙写出迎春花开放时景致,形象生动、鲜明。

下片换头“为怯新妆晓薄,还剪就金偻,新衣重迭”承袭上片结句语意,写迎春花的花色金黄,花朵重重。接着“挑菜人来踏莎期”是写时序推移,野菜丛生,春意渐浓.天气渐吸,挑野菜人上山而比时迎春花放,“管领东风消息”报告者东风浩荡春意盎然的信息。这是迎春花盛时,结尾“可奈香丛里.飞不到寻芳胡蝶”是一转,由盛而衰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是,寻芳的胡蝶是寻不到这迎春的,意即不到胡蝶纷飞时,迎春花已凋落了。“掩映幽姿,疏帘则逗初月。”黄花落尽,只有枝条掩映,对清天初月,一片哀思。

这首咏迎春花词写迎春花初开,盛开及败落时种种不同景象,用语典雅清丽,文笔细腻工巧,尤其是与迎春花生物属性相关台的拟人手法,用得巧妙自然,使迎春花的美妙形象得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堪称咏迎春花的上乘之作。

(曾永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