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洒脱豪放的诗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苏轼洒脱豪放的诗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1)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对后世有巨大影响。比如这首《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洒脱豪放的诗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2)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因此,这首小诗格外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洒脱豪放的诗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3)

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苏轼洒脱豪放的诗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4)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描绘庐山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后两句当作哲理警句的原因。

参考资料: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0-4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