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

20世纪的三大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雨果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和母亲在悲苦的命运中苦苦挣扎,最终也未能逃出命运的魔掌,双双沦为暗娼的故事。

故事人物命运很凄苦,读来令人沉闷。女性本是柔弱群体,又在那个动荡而黑暗的年月,为了苟且的活着,不得不使出全身力气,毫无尊严的生存,在无依无靠中,只能步入风尘,走向坠落,内心的善良,骨子里的坚韧,却被这冰冷的现实击的粉碎,又重新塑造出一个麻木、冷漠的灵魂。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1)

01现实的逼迫,在困苦中挣扎,最终不得不走向沉沦

人的生命卑微如蚁,怎么能抵御现实狂风暴雨式的摧残,纵使善良、坚强、激情,可面对无情无义的社会,最终结果是螳臂当车的悲剧。

1.“我”本善良,奈何命运不济

伴随着歪在天边、孤独无依的月牙儿,一位7岁的小女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我”。那时,“我”对人生还没有理解,可是不幸的命运已经恶魔一般伸出了锋利的魔爪,父亲死去,幼稚的“我”并不懂得这将意味着什么。

祭坟的那天,落日黄昏,晚风凄凄,母亲悲痛的哭倒在爸爸的坟前,“我”只为妈妈哭得可怜而落泪,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天真善良的“我”,心中只有对妈妈的爱恋,根本不晓得妈妈的痛苦。可残酷的生活已像只猛虎,张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向她们母女逼来,要活就要吃饭,幼小的“我”不得不为生活奔波。

“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家中可当的东西只剩下了一面镜子,可当“我”小心翼翼捧着跑到当铺时,当铺却不要它。她把镜子搂在胸前拼命地跑回家,“妈妈哭了,因为家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件可当的东西了。这时“我”幼小的心里才感受到家境的贫困与生活的艰辛。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2)

母亲在第二个男人失踪后,为了生计被迫做起了暗娼,“我”不理解妈妈,甚至有些恨,更不愿向命运低头 ,“我”懂得要保护自己,饿着肚子偷攒着妈妈给的点心钱,准备着以防万一。

2.竭尽地去抗争,仍然摆不掉命运的枷锁

面对母亲的坠落,“我”的内心是矛盾的,感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街头。“事情不容她想好,就变得更坏了”,摆在“我”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母亲的路,另一条是母女分开各走各的。“我”并不懦弱,勇敢地同命运抗衡,选择了后一条路。

虽然前期得到了校长的同情和帮助,可是校长换人后,“我”的生活又没着落,甚至生活还不如一条狗。

“还不如一人条狗,狗有个地方便可躺下睡,街上不准我躺着……人可以不如狗。”

但“我”还是不甘心自己的命运,依然梦想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可结果也依然是抱着希望去,带着尘土回来。现实的无情,让“我”认识到“钱比妈妈更狠”。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3)

3.在绝望中堕落,在沉沦中挣扎

无情的现实使“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我不再为谁负什么道德责任,我饿!”从此“我”走上了自己最厌恶的人生道路。

命运就像一叶小舟,在狂风骤雨中旋转、颠簸,阵阵紧逼,尽管“我”咬紧牙关,但命运依然对“我”不依不挠,侵蚀那一点点的立足之地,最终生命的小船被掀翻。“我”自此变得冷酷、麻木,对恶运不再躲避。

一个本心善良的人,毁灭在残酷的生活里,然而“我”并没有完全泯灭,做梦也在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我爱活着而不应当这样活着”。

“我”不甘心堕落,然而“我”的愿望在这黑暗的社会里,只是个天真的梦。最终生活把“我”逼得无立锥之地,“我”宁愿去蹲监狱,也不愿被新官虚伪的道德感化,因为这个世界到哪都一样,已没有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4)

02旧时代穷苦的女性,永远摆脱不掉轮回的宿命

现实如同黑暗的监狱,“我”在希望中抗争,在绝望中挣扎,无奈、现实的生活,已冷冰到极点,一切都是徒劳,只能在沉沦中苟活于世,这是时代的宿命。

1.社会黑暗和生活的穷困,把命运推进了冷漠无情的阴暗里。

小说创作于旧中国的20 世纪 30 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贫富差别越拉越大,城市表面上歌舞升平,其实市场早已萧条,工人失业,整个社会充满肃杀之气,穷人的命如草芥,象征人的尊严早已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为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的一切的东西都卖了”。当穷人明白这个的道理后,他们可以选择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靠苦力维持基本的生存,否则只能选择一些见不得人的暗职业,毫无尊严,也毫无底线的活着。

对于一个无所依靠的女性来说,生活的压力迫使“我”选择了出卖自己肉体的行当,卖淫现象正是底层人民求生无路和有产者道德败落的畸形产物。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5)

社会已沦落得让穷人无法生存的地步,“熬”成了她们命运的代名词,在这暗无天日里,连神明也在劫难逃。

2. 性格上的缺陷,让凄惨的命运增加了沉重的砝码。

纵观整部小说,不管是“我”还是“母亲”,她们都在陷入黑暗前苦苦挣扎。她们也努力地为自己谋过出路,可光明究竟在哪里,明明觉得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可却又那么遥不可及。最终的沉沦究竟怪谁?是自己的抗争力量太薄弱,还是怪社会的黑暗?

母亲的两次改嫁,最后沦落成暗娼,在“我”幼小的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但“我”从对母亲的厌恶到理解,又到跟随,最后甘愿步入风尘,其间遭受到的困苦和绝望,更让我们了解到低层民众,特别是女性,为了生存,不惜出卖自己灵魂和肉体的悲哀。

从妓是她们的唯一出路,其根源当然是现实社会的黑暗,可是,跟她们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而“我”的性格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地走向灭亡。

爱慕虚荣,让她失了身,也失了魂。面对校长侄子的诱骗,明知是个坑,但“我”还是跳进去,成了这个男人的小三。她恨这个男人,但又离不开他,她恨那些漂亮的衣服,但又舍不得脱去,在沉沦中纠结,最终败给了现实,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最终把她带入她母亲走过的路。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6)

3.女性的时代悲剧,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悲剧

无论是《月牙儿》中的“我”,还是《骆驼祥子》里的小福子,她们是旧时代穷苦女人的缩影。男人可以出卖劳力,可贫穷女人就只能出卖肉体,饥饿剥夺了穷人幸福生活的权利。

在金钱和权势称霸的世界里,贫穷是会传染的,有着穷人和女人双重身份的母女,无论如何要强、努力,都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社会给予她们的唯一活路,就是从灵魂到肉体的蹂躏与糟蹋。

社会将她们推向堕落,推向灭亡,注定她们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她们的遭遇是时代的悲哀,是整个旧社会的悲剧。

可想而知,当时民国时期的社会慌乱到什么程度,老舍先生借此也是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控诉,另一方面也祈求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7)

03象征希望与温柔的月牙儿,却在时代的映射下发出凄冷的光

月亮本无情,是人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赋予他纯真的感情,成为人们希望、柔美、慈爱的感情依托。在小说中,曾多次出现“月牙儿”这一特殊意象,都与“我”的命运密切相连。

1.年少无知时的月牙儿,是“我”的安慰和寄托

小时候的“我”天真、可爱、孤独,将“月牙儿”视为唯一能给自己带来安慰的依托。因为小的原因,并没有感知到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悲惨,对自己的遭遇没有更多的认知。

“我”第一次感觉月牙儿是冷的,那是因为饥寒交迫和失去父亲氛围里,无人关照,在父亲的坟头,看到母亲的哭泣,“我”的冷和月牙儿发出的一道冷光融为一体。

母亲的再婚,“我 ”已经有了比较美好的生活,有吃有喝 甚至可以上学念书,此时的“我”似乎不再需要“月牙儿”的陪伴和安慰了。

可是当新爸失踪后,“我”看到了月牙儿,觉得那是“没什么”,仰赖挂在灰蓝色天空,“它只能亮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

月牙儿的形象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此时,“我” 和月牙儿一样是孤独的,但“我”仍与命运斗争,不失人的尊严。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8)

2.与命运抗争时的月牙儿,将希望演变成失望,最终绝望

决定靠自己挣饭吃的“我”认为通过努力一定能养活自己,“我”终于走在院中,看出了“月牙儿”的美丽之处,告诉自己这个“月牙儿”一定是希望的开始。

因希望而失望的转折,是校长侄子的诱骗,“我”的月亮被云遮住,“失去了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和妈妈一样了”。依靠男人生存,这是我最不愿做的事情,没成想命运还是被逼着走上了这条路。

“我”感觉有愧于月亮,“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

“我”彻底沦陷,不再追求体面的活着,不再为什么道德负责,开始出卖自己。而“我”也看不到月牙儿了,黑暗蒙蔽了“我”的心,乌云也遮盖了月牙儿,“我”与月牙儿都成了灰色的。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9)

3.身陷囹圄时的月牙儿,陪伴“我”在无尽黑暗中孑孓

“监狱是一个让人们相信人类没有进步的好地方”,她认为外面的世界比这里强不了多少,但在这里却意外看到多年不曾看到月牙儿。感受并看透了一切丑恶的她,在渡劫后开始逐渐清醒。这就是“我”与现实斗争,最终被黑暗吞噬的描述。

实际上“月牙儿”在这里就是对 “我”的一种心理以及现实的一种形容,不止是一种陪伴和安慰,同时也是在对“我”之后的人生另一种叙述方式。

“月牙儿”对主人公的每个阶段的寓意都是不一样的,但结局却是“我”和“月牙儿”一样,最终陷入了黑暗中。

老舍月牙儿的悲歌(冷月下的凄婉悲歌)(10)

四、结束语

老舍用《月牙儿》来描写那个年代的无奈与沉沦,用悲剧说出了那个年代那些底层人物的痛苦。我们或唏嘘不已,或为之感慨,或痛心,或嘲笑。但我们没有身处那个时代,无法体会那种境遇,也就永远不能理解她们那个最终的选择。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见证着时代的印记,当我们抬头看到一轮新月时,是否能想起那些至暗的时刻,是否能反思我们当下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