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

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1)

我们人类是非常有趣的,我们赞美创造力、天赋和成功,但我们往往不知道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品质。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灵活的思考者,却忽视了潜在的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倾向

在人类发展史早期,人们不得不仓促地做出决定。

那时,人们必须快速评估周围环境并做出战或逃的反应。这种功能使人们得以生存。例如,当有人闯过禁行区向我们驶来时,我们会大声呼喊。

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2)

然而,有时我们面对复杂任务也喜欢简单的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依赖于快速的评估和简单的答案(比如“离开这里”)。

我们需要花时间思索,评估不同的场景,以应对复杂的世界。

难道爱因斯坦只是在几个想法之中进行比较就提出了相对论吗?

事实上,他权衡了无数的选择,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探寻真理。

我们不需要像爱因斯坦一样提出新的理论,但我们可以将他的思维方式与二分法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

一、什么是二分法思维?

二分法思维是以好或坏来看待事物、情境、关系或经历。这通常会导致人们认为自己要么成功了,要么失败了。

在此情况下,当人们难以对成功或失败下定论时就会感到挫败。

当然,不经过质疑、直接接受成功或失败的结论也会导致低自我效能感和低控制感。有时,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潜在的、根深蒂固的自我形象。

不幸的是,总有一些微妙和不那么微妙的方式让这种二分法思维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有多少次曾教育孩子要拿成绩和别人做比较呢?

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3)

通过比较成绩,他们可能会认为“我不够聪明”或者“我不擅长数学”。

有时候,不管结果如何,学生都会因为做出了努力而被赞许。

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好主意,但是仅仅称赞学生的努力并不能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或者制定更好的策略。

当学生努力了却没有成功时,一个有用的话语是,“让我们谈谈你已经尝试过的和你下一步可以尝试的方法。

二、二分法思维对健康习惯的影响

研究表明,二分法思维通常会阻碍个人实现健康饮食或健康运动。

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当人们认为多运动有益健康时会发生什么。故事的起因可能是医生告诉了他们运动的好处,可能是他们自己担心身体不健康,可能他们只是知道“应该”多运动。

二分法的思维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我永远没办法锻炼得像健身模特那样,所以为什么还要尝试呢?”

“运动会带来疼痛,我已经受过很多伤了。”

“我之前已经尝试过了,运动不适合我。”

“我没有时间。”

"我上周没有去锻炼,我没有足够的动力。"

“我不能去健身房。那些人身材比我好多了。”

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4)

如果努力落空,这个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甚至他可能预料到会失败,因此都没有进行过尝试。

这两种情况下,他都陷入了二分法思维的误区,无法看到任何其他的选择。

在上述运动的例子以及在许多其他情况下,最终都是人的健康受到了损害。

三、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二分法的思维呢?

“灰色”的思维方式是可以培养的。

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中把它称作成长型思维

她致力于研究思维模式和行为的关系,定义了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注意:固定和成长不是二分类的,而是一个连续体。)

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5)

德韦克博士多次强调,成长型思维是可以学习的,我们能够学会把新的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潜在的失败。

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法:

01接受我们都不完美的事实

没有人能够每天处于高光期。你并没有“跌落神坛”,你只是像其他人一样不断波动。

警惕固定型思维的前兆,如防御性、不安全感、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代替这些想法,如我们能从中学习新事物、利用策略、寻求他人的帮助。

怎样训练自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6)

02 每天写下一个非黑即白的想法,然后用灰色思维重写

比如:你上周翘了健身课。

这是否意味着你缺乏动力,而且永远都会如此呢?事情不会这样发展。

让我们分析一下你翘课的原因:

  • 如果是健身房离得太远,那么你可以换个方式进行锻炼;
  • 如果是健身课占用了太多时间,那么你可以把健身分解成更小的活动。
  • 此外,还可以寻找有效他人,帮助你实现锻炼的目标。

通常,非黑即白或固定型(二分法)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无法实现长期的成功。

在困难和缺乏成功被指出之前,非黑即白的思维会显得非常合理。

因此,我们不妨趁现在这个机会,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思考如何走上更有成效的道路。

作者 | 颖儿 - 126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安小七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