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可能是什么病(白细胞降低究竟是个什么病)

细胞与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白细胞参与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白细胞也是分有很多种类的,每一个品种的白细胞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体内起着不同的功能。许多人对于血常规报告单上白细胞的升高非常敏感,立马会想到是否出现感染、甚至患上白血病等疾患,但对于白细胞减少,很多人却知之甚少,甚至不当回事,但其实白细胞下降背后也“暗藏玄机”,而今天就为讲讲这白细胞降低究竟是个什么病?

先来说说这白细胞:白细胞其是一类细胞的总称,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总体上来说

  1. 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它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2. 当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侵入人体时,白细胞可以帮助吞噬和消化侵入的病原体和机体内存在的坏死细胞和异物,在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在白细胞的起源方面,所有的血细胞其实都来源于骨髓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内不断分化生成为各类幼稚白细胞,之后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不断成熟,直到它们能“独当一面”之后,骨髓内的白细胞就会进入血液中发挥他们的免疫作用。

白细胞减少可能是什么病(白细胞降低究竟是个什么病)(1)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为4-10×10^9/L,因此当检查报告说白细胞<4×10^9/L时,就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了。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因此又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是白细胞减少对于人体的主要危害;由于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容易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感染,也容易罹患肿瘤性疾病。因此要及时检查清楚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具体原因,并进行治疗。

  • 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多数有头昏、疲乏、双下肢沉重、失眠和多梦等症状;
  • 部分患者易感染,如反复罹患感冒、肺炎和气管炎等;
  • 少数则无症状,也无感染,仅在检查时发现。

但没症状并不代表病情不严重,若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查清原因。而对于粒细胞减少症和缺乏症的患者,尤其是急性,更要引起重视,这类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伴有畏寒、高热、头痛、多汗,常出现咽峡炎、扁桃体脓肿和肛周脓肿等感染,如不经过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首先需要明确原因。按照发病机制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白细胞生成减少、白细胞破坏增多以及白细胞分布异常。

1.白细胞生成减少:最常见的原因为骨髓造血系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其生成白细胞的功能下降,具体可能包括:①服用了一些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癫痫药等等都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②物理化学因素:最近接受了大量的电离辐射、化学性毒物等;③营养因素:维生素B12和叶酸是血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引起白细胞下降;④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这些患者的骨髓造血工厂受到破坏,造血能力下降,相应地白细胞也就下降了;⑤化疗的副作用:许多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抑制作用,也会使得白细胞出现下降,在临床上也属于比较常见的原因。

2.白细胞破坏增多:一些疾病会使得自身的白细胞受到攻击,当破坏的速度大于骨髓的生成速度时,白细胞就会出现下降,具体包括:①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往往是由自身免疫性机制造成的。“自身免疫”好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自身受到伤害。常见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②感染:病毒性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等使白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当病毒感染好转后,白细胞也会随之回升。

3.白细胞分布异常:这类患者被称为“特发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在骨髓内成熟后,一部分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另一部分则会黏附于微静脉的血管壁,相当于前者为“流动资金”,后者为“固定资金”,两者正常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固定资金”变多,“流动资金”减少,检查时就会出现白细胞降低,但由于这类患者“资金”总数是正常的,因此对于感染的抵抗力是正常的,不具有危害性,因此被称为良性病变。

总之,白细胞减少的病因庞杂,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像是骨髓穿刺、粒细胞边缘池等检查,再结合服药史、个人史等多种因素来判断具体的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白细胞的治疗方面,治疗可分以下这些方面:

①病因治疗:许多白细胞下降的患者,只要祛除病因白细胞就能很快的恢复。如为药物、放射线、毒物接触等原因则应停药、远离危险场所;如为营养问题则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如为病毒感染则可抗病毒治疗;如为血液系统疾病则进行相应治疗等。

②食疗:骨髓有一定的生成白细胞的能力,当我们给它提供充足的原料时,骨髓就能充分发挥造血功能,因此白细胞降低的患者总体的饮食原则为:根据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身体状况来调整,讲究多样化、荤素搭配、酸碱平衡,注意食物色香味,保证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将高蛋白食物制成流质或半流质,易于消化和吸收。具体可选择一些蛋类、瘦肉、奶类、豆类食物,做成鸡汤、瘦肉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③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可酌情选择1-2种,再进一步观察效果。

④升白针:临床上粒细胞缺乏患者通常病情危急,或是化疗病人虽然白细胞下降,但化疗同样不能停止,这时候利用升白针来提高白细胞数量是比较好的选择。升白针的主要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的作用是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加快产生白细胞,并且让未成熟的白细胞提前成熟,散播到血液里,以此来升高白细胞。因此对于这些危急或暂时不能去除病因的患者,升白针能短期内就将患者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降低了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升白针同样有其副作用所在,长期注射会引起造血干细胞“疲劳”,一旦停止注射无法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因此升白针的应用具有严格适应症,对于白细胞数量较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大的患者才会考虑注射。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定期监测,出现不适则及时就诊。并且由于这类患者易受感染,感染后又难以控制,因此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清洁工作,避免皮肤和粘膜破损,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白细胞下降虽然得引起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积极治疗,谨遵医嘱,白细胞必将“回归正轨”。

专家介绍

白细胞减少可能是什么病(白细胞降低究竟是个什么病)(2)

曾英坚: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西医临床、中医临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中医药联合个体化减毒增效化疗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医学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案综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疾病的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

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中西医整合医学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诊疗专家组专家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获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抗疫“记大功”奖励。

坐诊时间:总院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体检中心诊后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