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国宝会说话文案(如果国宝会说话)

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延伸到中国的精神、审美和价值观,共100集,每集5分钟上下,泡面还没开始吃就已经播完了。

在里面我喜欢的是ta的讲述文案,每集的文案风格都不统一,时而理性,时而感性飙出感人的句子,偶尔小俏皮一下,调戏一下文物~可以猜想是多人制作的文案。

这位网友描述关于文物的描述真恰当。文物的诉说从未停止,只是我们是否去倾听。下面倾听一下国宝的心声。

假如国宝会说话文案(如果国宝会说话)(1)

网友

摘抄部分我觉得有感觉的句子哈~

第一集 人头壶

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

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

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

恰如泪水流淌

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出的形象

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

与大地同寿

至今容颜清晰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

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

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

发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国

符号成了诗

呼唤成了歌

第二集 贾湖骨笛

穿行在骨笛空洞之间的

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风动

此时心动

文案非常“陶”气的陶鹰鼎,萌萌哒、肌肉萌都是出自这里。但我摘抄了一些生活哲理的话~

第三集 陶鹰鼎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

他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

制陶如塑人

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

陶土便成了器

完成涅槃

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

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抔(pou第一声)六千年的泥土

也捧起一抔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

陶,是时间的艺术

泥土太干则裂

太湿则塌

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

匠人们需要等

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

今天的我们

总感叹生活太快

时间不够用时

六千年前

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

如何与时间融合

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这集把黑陶杯的精湛工艺说成古人的黑科技~

第四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大家对薄有怎样的理解?

薄如蝉翼

薄如钱唇

1厘米

1毫米

甚至是0.2毫米

距今四千多年前

中国黄河中下游

龙山文化时期

最质朴的材质

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

出土的数量极少的

薄壁黑色陶杯

留下了那个时代的

千古绝唱

第五集 红山玉龙:寻龙玦

五千年的风早已止息

而它还保留着

在风中的姿态

有些集数的标题对国宝的定位也是可以细细琢磨

感性的的: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从对国宝的造型出发,头微微抬起仿佛在思索,延伸着人类自身对自己最初的思索。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借用“陶”字,也联想国宝沉睡在地底下几千年,美名为“醉”意境很美而且连起来的“陶醉”也是一组词。

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

像及某品牌的一贯广告语调性,很容易会想歪。。。

红山玉龙:寻龙玦

借用某小说名,跟此集寻找历代“龙”的意义相呼应。

讲述方式也是萌萌哒,说陶鹰鼎的腿胖胖的,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估计陶鹰鼎内心的OST是:我很气哦!

假如国宝会说话文案(如果国宝会说话)(2)

肌肉萌

每一集开始的介绍国宝的字体材质是根据国宝的材质来取材的,比如第一集人头壶的陶、第二集骨笛、第四集铁质的陶、第五集的玉。

假如国宝会说话文案(如果国宝会说话)(3)

标题

讲解国宝部分功能的时候辅之以手绘,挺可爱的。

假如国宝会说话文案(如果国宝会说话)(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