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落日余晖的诗句,闲看中庭栀子花

芒种已过,夏至眼看就要到来。在这个时节,有一种夏花的出场是相当高调而吸引人们注意的。这种花,就是栀子。

江边落日余晖的诗句,闲看中庭栀子花(1)

栀子的吸引人,一则是洁白而盛大的花朵,再则是浓烈馥郁的芳香。事实上,它所吸引的不止是人类,还有各种蜂蝶和虫儿。有人凑近了去看或者摘取栀子花朵,却不免被花瓣内、花蕊中的小黑虫儿扫兴。但是,这怨不得栀子。你若喜欢栀子,就要容忍与世间万物共享这份美丽。

栀子花开,固然美丽非凡;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将开未开的花骨朵,它呈现纺锤的形状,两头尖尖、中间饱满,花瓣整齐紧致地“内卷”在一起,骨朵上有着淡绿色的螺纹——那是花瓣边缘的颜色。单从花朵的模样看,我认为栀子与白玉兰、白莲花的气质最为相近。

我还记得小时候在皖东乡下,栀子花开的时节,不论是小姑娘还是老奶奶,都喜欢摘下一朵,别在衣襟上或者扣眼里,或者养在净水中。将开未开的花骨朵,最受欢迎。要说时尚,这是最乡土气息,也最清新脱俗的时尚。

事实上,栀子不仅花朵可以供人欣赏,它还“浑身都是宝”。尤其是栀子的果实,颜色正红,用水萃取可以获得黄色染料,这在古代是重要的染料来源;同时,栀子果实还可以入药。不过,栀子的花朵是如此夺目,恐怕没有几个人关注过栀子的果实长什么样吧。

关于栀子的古典诗词,也不是不少的:

江头四咏 · 栀子

(唐)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杜甫的这首诗,像是一篇朴素平实的说明文:栀子这种植物,在世间的确不多见;它的颜色很耐看,气味却浓烈得超出了正常阈值,以至于不够调和——当然,这是杜甫从儒家“中庸”之道出发的想法;秋日可收取红色的果实,春日可赏看青绿的枝叶;我把你移栽过来呵,花色倒映在江波之上,真是好看哩……

而更有生活气息和文学意象的栀子花,来自于这首诗中的描绘:

雨 过 山 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江南山村,鸡鸣犬吠,小桥流水。农家是世外桃源,农家是人间烟火。麦子金黄,男人们在田地里劳作;蚕宝宝越长越大,沙沙地吃着桑叶,女人们像照料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蚕儿。农家小院里的栀子花,仿佛被人们冷落了。不过,哪怕是孤芳自赏,也要讲究到极致,这是栀子花的活法。

当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既不用插田也不用养蚕。那么,“闲着中庭栀子花”,就索性改一个字罢,叫“闲看中庭栀子花”,如何?

(大诗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