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三悍将(大清最后一位名将马玉昆)

马玉昆(?—1908),字荆山,安徽亳州蒙城马集人。他生性好武,从小练出一身硬功夫,在方桌上立一块方砖,拳脚练得带风带响,在距离一尺的地方一掌推出,气浪竟能将方砖击倒,拉弓射箭能连中三元,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三元”。

马玉昆武功好,被乡绅们请出来办团练,维持地方治安;由于团练办得好,被淮军宋庆收编为官军,成了正规军,从此南征北战,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他有一套特殊的练兵法,凡是麾下兵勇与人争斗,告到他这里,他不问是非曲直,而是先验有伤无伤,有伤的即使占理,也要重罚,没伤的即使无理,也要轻处。因为他有一句口头禅,当兵是打人的,不是挨打的,挨打的就是孬兵。因此他的兵个个敢拼能打,勇猛顽强。

甲午战争中的三悍将(大清最后一位名将马玉昆)(1)

马玉昆

马玉昆一生打了无数场仗,他在西北平乱之后,适值新疆阿古柏另立所谓“七城之国”,左宗棠率八十营大军平乱,马玉昆所部成了先头部队,率先出嘉峪关。左宗棠击败阿古柏叛军班师东归,留马玉昆镇守新疆,移民垦荒。他在新疆驻守将近二十年。左宗棠西征时兴起赶大营之风,天津杨柳青去了很多人,一手促成赶大营的就是马玉昆。后来奉调来津,马玉昆以总务的身份办理营务。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马玉昆立即带新兵奔赴朝鲜,守平壤城南门及大同江东岸。日本侵略军两次进攻均被击退,但守城主帅叶志超却在日军攻城中怯阵,弃城而去,导致守军自溃。马玉昆所部不战而败,但他的队伍完整,斗志不衰,当日军入侵辽东半岛时,他率部在营口和田庄台接连重创日军,只是小胜已无补于大败局。

庚子大乱,八国联军入侵京津,马玉昆先是和聂士成双双带兵助义和团攻打租界地。聂士成阵亡后,马玉昆退守天津城。八国联军这时从英国运来两支刚刚问世的毒气弹炮架,选择一块高地向小树林一带连发两炮,一营清兵连同六百匹战马全被毒死。人心惶惶。八国联军猛攻天津城,马玉昆指挥所部及聂士成残部还击。击退攻势之后,马玉昆深恐八国联军再发射毒气弹,建议直隶总督裕禄火速撤离,移地再战。

甲午战争中的三悍将(大清最后一位名将马玉昆)(2)

甲午战争中的三悍将(大清最后一位名将马玉昆)(3)

安徽蒙城马玉昆旧居

天津守军撤到北仓,北仓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田野空旷,风来风去可以减弱毒气弹的毒气,再加上北仓有粮仓,可以开仓放粮,号召老百姓前来构筑工事。马玉昆这一招果然灵验,民心沸腾,上万民工前来领粮挖沟,三天内筑成三道防线工事,深达一丈,宽达三丈,蜿蜒十里,防线间距四里,沟土全部培在北侧,筑成一丈多高的土埝,土埝的后面还有单身掩体。

当时清军各部共有四十门大炮,分别埋伏在防线之内。马玉昆听从乡民建议,疏通一条干沟,借汛期水猛,引永定河水东放,方圆四十里一片汪洋,八国联军无法前进。他又听从炮手建议,在毒气炮的走向中测出发炮的方位,然后四十门大炮瞄准方向轰炸。果然这一计奏效,八国联军在第二次发射毒气炮弹之后,立即被清军炮火击毁炮架。

最终清军还是败了,八国联军以一万八千人之众,以超过清军炮火的威力绕道而进,取得北仓大战的胜利。这是八国联军自塘沽登陆直至攻入北京的最大一战,也是马玉昆一生中最后一战。他因这一战被提升为直隶提督。庚子风云过后,又为他加封太子少保衔,成为晚清最后一员名将。再后来他驻守通县,负责拱卫京城,年事已高。中秋赏月时吃了几枚鲜枣,因腹泻暴卒。天津人为了纪念马玉昆,在如今河北区界内集资修建了马公祠,可惜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文:何玉新)

甲午战争中的三悍将(大清最后一位名将马玉昆)(4)

甲午战争中的三悍将(大清最后一位名将马玉昆)(5)

安徽蒙城马玉昆旧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