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1)

两岸作家学者台北研讨《无陂不成镇》,图为裴高才致辞

你可曾知道,在武汉市工业城市沌口的喧闹区,有一片宁静的港湾——汤湖湖畔,这里不仅绿荫掩映,还有图书馆、美术馆与戏院,相得益彰,翰墨飘香。不久前,笔者应汤湖图书馆主任张振有博士之邀,做客“名家讲坛”,开讲“无陂不成镇”近代标本——汉口形成500年历史。其实,笔者数十年间,形成了这部乡贤“史记”有两个版本:《无陂不成镇》三部曲(裴高才、王凤霞著,长江出版社初版)《无陂不成镇》(全二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版)。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2)

裴高才向汤湖图书馆主任张振有赠《无陂不成镇》《胡秋原》

在楚人的词汇里,“无陂不成镇”与“无绍不成衙”一样,内涵十分丰富,源远流长。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陂不成镇》(全二册)分文化卷(上卷)与人物卷(下卷);在文化卷里,从国家大典、地方志、军事地图、民间谱牒与考古成果,解读“无陂不成镇”流传千年的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文化特征,以及上下五千年的百名主要代表人物的行状(即人物卷)。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3)

裴高才著《无陂不成镇》及以传记作家入编《100个人中国梦》

讲座时,笔者首先从“无陂不成镇”的文化源头:典出《周易》、最早是一条历法谜语,其语言源头来自《楚辞》;接着,解读黄陂人从开发3500年的长江流域第一城——商代盘龙城,到打造500余年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镇,成为“无陂不成镇”千年传奇的实物标本。而且,如今黄陂人遍及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谱写着“无陂不成镇”新的传奇。下面给诸君分享笔者著述《无陂不成镇》前,感同身受的鲜活故事——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4)

裴高才向读者展示向阳集句、青宽书:无陂不成镇,唯楚有高才

“头难放鸭,二难牵瞎。三难放牛,四难剃头。”笔者孩提时,就曾经历了这“天下第一难”。每到寒暑假,笔者就跟随祖父与父亲挑棚在滠水两岸的黄陂、红安一带的农田、池塘里放鸭。同时,也正是放鸭期间,让我受到的乡贤文化的熏陶。当时,祖父给我讲述过他早年在大汉口建筑工地打工的故事,而且说那时就有“无陂不成镇”之说,他自己则有一个“裴老四”的昵称。在打工之余,他也曾到戏院看戏。放鸭期间,每当夜幕降临,老人家往往会哼上几曲黄孝花鼓戏(今楚剧)和京剧。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5)

右起祖父裴公春祥府君及祖母遗像

1980年代初,我到上海浦东探亲,在那里小住了一周时间,发现在十八间铜山街一带住着一大批黄陂人。回来后岳父对我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曾到南京找远房的舅父、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军长陈庆先(新中国开国中将)批过条子,让一些黄陂乡亲到上海滩当码头工人。铜山街一带的黄陂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6)

左起裴高才向四川成都教育专家赠《无陂不成镇》全二册

1991年,我赴都江堰参加学术会议,不仅大会主席马同泽教授是黄陂人,而且畅游青城山时,三清殿的一位道人竟然讲一口地道的黄陂话;1993年,我陪台湾《中时周刊》主编古碧玲小姐游木兰湖,她说在台湾曾采访过黄陂人,对“无陂不成镇”也十分好奇;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7)

裴高才在莫斯科市郊的托尔斯泰庄园艺校前

当我经东兴口岸进入越南芒街时,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黄陂土庙吴姓商人;出访俄罗斯返程时,又与一位在俄打拼的黄陂商人张氏相邻而坐。更有趣的是,一次与朋友们在汉相聚,当同席的黄陂老乡说“无陂不成席”时,省高等法院的文友竟脱口而出:“我们这里还有‘无陂不成案’的说法呢!”……1996年10月9日,我陪美国首任华人大学校长田长霖一行返乡寻根时,他面对记者采访开口就谈“无陂不成镇”。那一幕,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8)

右起裴高才、田长焯向武汉图书馆赠书

“九州之图,掌于地官。”笔者庆幸搭上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头班车,成为“跳农门”的受益者;令人汗颜的是,曾几何时,笔者又在高考中,因不知盘龙城在黄陂而首次受挫名落孙山。在自惭形秽之余,我开始关注“无陂不成镇”文化现象,并成为乡贤“史记”的钩沉者。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9)

右起裴高才、张炳绍、董宏猷、鲍风等文艺家在盘龙城遗址采风

到了2004年春,我与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王士毅、“武汉通”徐明庭诸公应邀做客电视台,录制《无陂不成镇》专题片。他们就人文掌故纵横捭阖,我谈的是古代黄陂移民的“十字线”与“尖黄陂,绞孝感”民谚。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10)

左起裴高才慰问王士毅教授夫妇

同时,二老建议我编纂一本文史兼容的人文黄陂书籍,解读“无陂不成镇”,并愿鼎力相助。我不敢懈怠,开始搜罗史料。同年春夏之交,我发起成立了黄陂作协,首先就与教育局达成共识:联合举办了“盘龙根,海峡情”全区中小学生征文比赛。还与出版社达成协议,推出了“双凤文丛”、“双龙镇”等书系等,旨在普及与推介黄陂乡贤文化。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11)

《无陂不成镇》全二册(裴高才王凤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20324632定价198元

回首《无陂不成镇》一书的形成,可分为初版与新版两个名同内容不尽相同的版本,即初版名为《无陂不成镇》“三部曲”:人文风情、名流百年与为民喉舌;新版为《无陂不成镇》(全二册)。

《无陂不成镇》是第一部解读“无陂不成镇”文化现象的乡贤“史记”。笔者以散文的笔触,既将“无陂不成镇”放在北纬30°的文明坐标里解读,并结合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融发展过程,揭示其“楚风豫韵”的文化特征。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梗概,特链接拙作总目录。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12)

右起裴高才台北同乡会陈达康赠《无陂不成镇》《共和先驱范熙壬》

无陂不成镇˙文化卷

裴高才 王凤霞 著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13)

《无陂不成镇》上(裴高才王凤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20324632定价198元

序 言

无陂不成镇,惟楚有高才/樊星

究心乡邦人文,解读黄陂现象/皮明庥

连接历史碎片,辐射人文炁场/严昌洪

钩沉人文乡土,呼唤“工匠精神”/吴祖云

第一编、楚风豫韵

1、凤立文明中轴线  2、楚风豫韵交响曲

第二编、文化源流

第一章 史记钩沉:黄帝御赐“西陵”名

1、“西陵圣母”始桑地    2、孔子问礼夫子山

3、楚文王始建“桃花庙”   

第二章 经典寻根:《周易》《楚辞》谓之“陂”

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2、“无陂不成镇”谜语

3、黄陂话自古是“官话”

第三章 考古溯源:盘龙文明天下惊

1、开发长江“第一城”   2、吴侯长眠石阳镇

3、范公义助王阳明

第四章 地理觅踪:三国营建黄城镇

1、营建要塞黄城镇 2、三国名将“演武湖”

3、陂邑城垣冠荆楚  4、巡抚捐建救命寺

第五章 方志笔乘:汉口拓荒五百载

1、汉口名片黄陂街;     2、黄陂葛布进皇宫;

3、黄陂会馆开“五大”    4、上海有条黄陂路

第六章 实证分析:继往开来建殊功

1、借船出海闯世界       2、天上有颗“黄陂星”

3、尊师重教出人杰  4、商贸新宠“汉口北”

5、长江新城绽新蕾

第三编、文化特征

第一章 盘龙城与盘龙文化

1、一湾月湖抱“蛟龙”  2、“国宝之王”甲天下

3、早期“故宫”活标本  4、遗址公园现雏形

5、诗词歌赋咏盘龙

第二章 木兰山与木兰文化

1、五帝钦定木兰县   2、“双龙戏珠”耀古镇

3、木兰对诗扮男装   4、山并木兰争万古

5、地质公园新体验   6、木兰庙会“亮子会”

7、孝义接力有来人 8、名家走笔吟神韵

第三章 双凤亭与理学文化

1、祖孙居陂六十载     2、少年筑台以望鲁

3、朱熹题《二程祠记》   4、历代薪传承道统

5、二程一脉念陂根     6、二程故里人渐识

7、名亭公园祭先哲     8、二程“回家”入《荆楚》

第四章 黎黄陂与辛亥文化

1、孙中山缘何称“首义”   2、大都督四两拨千斤

3、“双十”节一波三折 4、黎黄陂铜像黄陂立     

5、黄陂辛亥风云榜  6、中外名家咏“黄陂”

7、黎黄陂渐成名片

第五章 黄孝花鼓与荆楚艺术

1、黄陂“国语”天下传   2、“草台”跃然“大舞台”

3、楚剧盛开孝义花 4、“楚剧村”与楚剧团

5、湖北大鼓出黄陂 6、农民泥塑创经典;

7、雕花剪纸绽新蕾

第六章 民风食俗与民俗文化

1、“尖黄陂”的“尖板眼”   2、大余湾“大”在何处

3、婚嫁习俗有名堂      4、黄陂“三鲜”热干面

5、高洪泰锣响四方       6、风光不再“白海记”

7、元宵灯会满堂彩     

第七章 《春日偶成》与文学教化

1、《春日偶成》弦外音    2、鲁迅神交胡秋原

3、胡风分子“三剑客”    4、“月之故乡”歌不断

5、乐为作家作嫁衣     6、校园文学编剧秀

7、译笔长挥意大利      8、“黄陂文学现象”亲历记

结语:把根留住

水浒传中黄泥冈重大事件是什么(裴高才当年放鸭郎)(14)

《无陂不成镇》下(裴高才王凤霞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20324632定价198元

无陂不成镇˙人物卷

楔子

一、名卿巨公

朱木兰:《木兰传说》的主人公

程颢、程颐:新儒学的奠基人

蔡 完:御赐“清官第一”

张 涛:题建木兰山“第一人”

裴宗范:刚直不阿的榜眼郎

姚缔虞:康熙对他“言听计从”

曾大观、刘彬士、金国钧:清代文武三榜眼

周恒祺:功成身退的漕运总督

黎大钧:清末国库的“大管家”

二、民国闻人

黎元洪:亲历甲午风云的大总统

范熙壬:同李大钊的师生情

陈 毅:蒙古最高军政长官

蓝天蔚:孙中山任命的关外大都督

黎 澍:总统府的“大总管”

陈启天:入阁行政的青年党要员

涂允檀:新中国首位易帜的台湾“大使”

彭运生:南沙首任军政长官

三、资政经纶

蔡以忱:秋收起义的风云人物

王文元:从会计员到国家高官

许建国:以身许国的公安保卫先驱

辜胜阻:经世济民赤子心

陈济民:“九二共识”见证人

四、杏坛巨匠

刘凤章:“朴诚耘心”的教育家

陈 时:中国私立大学先驱

余家菊:“国家主义”教育家

刘绪贻:百岁“美国通”

童启祥:践行博爱育桃李

余传韬:台湾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童中仪:荣膺台湾“木铎奖”名师

五、辛亥功臣

蔡济民:首义“大总管”与铁血旗

吴醒汉:“首义金刚”志如钢

李鹏升:点燃首义“第一把火”

李白贞:雕刻都督“第一印”

邱鸿均:孙中山的警卫团长

喻育之:最长寿的辛亥首义老人

李 威:武昌首义的“学生军”

六、学界精英

涂 治:科技兴疆的开拓者

涂光炽:我国地球化学奠基人

陈庆宣:当代地质力学宗师

肖培根:中草药的“活字典”

梁骏吾:半导体材料的元老级专家

冯明珠:从清史名家到台北故宫院长

七、文人雅士

胡秋原:从“自由人”到“破冰者”

彭邦桢:享誉世界诗坛的“玫瑰诗人”

曾 卓:率先将《江姐》搬上舞台的人

绿 原:坚忍不拔的文化传承者

冯今松:“农民泥塑普及运动”的推手

傅炯业:舞文弄墨两相宜

赵金禾:小石头的身份

傅中望:雕塑家的艺术人生

彭青莲:当代楚剧表演艺术名家

八、华人翘楚

田长霖:首闯白宫的华人奇才

万子美:“东方的马可﹒波罗”

田长焯:著名侨领之“知行观”

蔡大生:瑞典皇家的黄陂“歌王”

杜金城:国际材料科学的“新星”

九、匠心筑梦

李 明:中国歼击机总设计师

杜献琛:杏林丹心开新篇

张介眉:从“三壶学徒”到“中医大师”

吴年生:载人航天副着落场首任总指挥

陈松林:中国水产科研院首席科学家

叶 聪:中国载人深潜英雄

十、将星闪烁

陈庆先:襄助刘伯承治院的名将

刘冬冬:戍边救灾“上将军”

彭光谦:中国当代军事战略专家

袁 伟:老军博的“掌上风云”

余明海:海军少将走龙蛇

李汉文:从农家走出的儒将

黄金元:“榜书”将军第一人

十一、荆楚名师

刘少成:双肩担起“耘心”任

樊孝农:数学“牛人”的能量场

杨双彦:教育达人的“三斧头”

刘溥生:山乡红梅傲风雪

明道华:历史名师誉荆楚

卢 琼:“带头大哥”名师范

邓格枝:师生心中的“110”

董文学:数学教师的“文学范”

黄崇飞:天山脚下的“黄教头”

胡金玲:三尺讲坛一精灵

胡建华:校园静开“爱之花”

十二、道德模范

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耀中华

刘培、刘洋:孝义兄弟,割皮救父

董 明:轮椅上的天使志愿者

十三、商旅光彩

陈世清:百岁台胞“遗嘱”助学情

张我风:台湾广告业的“活字典”

潘仁志:闯荡新疆的黄陂“铁军”

白正亮:深耕宝岛桑梓情

王启新:“哥特王”开启生态旅游之门

龚虹嘉:“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王利芬:央视名嘴转身优米“女王”

十四、体坛明星

陈 静:首个乒乓球女单奥运冠军

潘 兵:中国男网第一人

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