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

从乐队的夏天风靡,看当代艺术三次“破圈”| 张小玉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1)

最近大热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让沉迷流行音乐氛围太久的我们,感受到了乐队以及摇滚乐带来的一阵清风。

这种“破圈”很有意思,让小玉联系到当代艺术领域的三次突进。

所以今天,就从这场音乐品味的转换和流行说起,看当代艺术的变迁。

过时,流行与前卫

作为一个现象级节目,乐夏的流行一定有其理论支撑。为什么这些乐队引起人们的讨论和评判,甚至上升到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鄙视链?

英国有个时尚历史学家叫雷沃,他有一套关于过时、流行与前卫的定律

粗鄙:10年之后流行的样式

无耻:5年之后流行的样式

可爱:1年之后流行的样式

适时:当前流行的样式

俗气:1年前流行的样式

丑陋:10年前流行的样式

滑稽:20年前流行的样式

有趣:30年前流行的样式

古色古香:50年前流行的样式

迷人:70年前流行的样式

浪漫:100年前流行的样式

美丽:150年前流行的样式

这个定律相当有意思,它把大众面对不同内涵艺术品形式的反应,在时间坐标上作出了一个态度上的判断。

怎么理解呢?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2)

破圈的乐队演出,新的审美趣味诞生。

把这套标准套入乐夏节目中的乐队表演时,你就能直观感受到大众当下的审美品位

新裤子和Cindy合作的那首《艾瑞巴蒂》因为是一场坎普行为艺术,这对大众审美习惯是一种挑战,所以大众因其“粗鄙”的形式感到欣赏无能,但它会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而散发出其艺术价值,它会是多年后流行的样式;而刺猬的表演呢,每次都刚刚好打在大众的审美舒适点上,不俗气也不太新锐,所以它就是流行于当下的适时;而面孔作为老牌乐队,他们的很多音乐还是坚守自己一贯的理念,于是有时候在80、90后乐队中显得很实诚的有趣,有时候又有点不合时宜的滑稽。

无论怎样,乐队表演及其带动下的摇滚、放克等形式都突破了大众的常规审美习惯,渐渐开始变成了受众新的审美习惯。这种破圈,是非常难得的。

而在当代艺术史上,也有几次标志性的破圈事件。它们挑战了大众审美,又重塑了新的审美标准,即使到现在它们也颇具争议,但这些改变都弥足珍贵。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3)

破圈的当代艺术,将传统艺术标准炸得稀碎。

第一次破圈:艺术融入生活

总有一些艺术品特别奇怪,它们画得不像、让人看不懂、还一点都不美。

这种艺术,我们叫它当代艺术。

有一些艺术品,它并不是因为你看不懂、不熟悉而讨厌它,相反,就是因为太熟悉了——它好像就是生活本身。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4)

第一次破圈代表作:杜尚《泉》

艺术永远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吗?1917年,杜尚把这个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小便池送到了艺术展上,还给它起了个很有象征意味的名字《泉》

这个举动有多轰动?它根本就是一场对整个传统艺术圈与大众审美的挑战

要知道,泉代表洁净,艺术史上最著名的《泉》来自安格尔,那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女孩在优雅的顶着瓦罐倒着水,它传达的是清高绝尘和庄严肃穆的美,一种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美——如同传统艺术给人留下的印象。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5)

安格尔《泉》局部图

而杜尚做了什么?他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拿着一件生活中最常见的日常用品,还是一件肮脏不堪的小便池放进了高高在上的艺术馆。

泉的流水和小便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想象,即使这是让学院美术界及其反感、大众及其不适的。可是,作为一个已经生活在20世纪的人,重复几百年上千年的艺术样式,难道不是一种懒惰和平庸吗?

杜尚的这次“破圈”,让大众和艺术家开始思考,艺术和生活究竟是什么关系?艺术,一定要表现美好的东西吗?

第二次破圈:艺术介入社会。

艺术家应该简单的描绘社会吗?至少在古典绘画时期,绘画是用来尽可能细腻的描绘(理想)现实和服务社会的,它的作用,是前照相时代的生活记录者。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6)

传统绘画,写实的表现社会现实。

这样的绘画,看上去很好看,但它是社会和政治的附庸,它平白的记录了宫廷生活,即使这种生活是奢靡的、落后的。所以人们常觉得艺术是不独立的,它只配反映生活。

所以当代艺术家博伊斯,开始了第二次破圈——

艺术家应该简单的描绘社会吗?不,应该主动塑造社会。这是博伊斯提出的理念。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7)

第二次破圈代表作:博伊斯《7000棵橡树》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8)

1981年,他在美术馆前放了7千块花岗岩,并在一块旁边种了棵树。一开始市民觉得这些光秃秃的石头很丑,但后来也纷纷效仿。这件作品就叫《7000棵橡树》。一直到今天,这些树就像丰碑一样,记录着一场用艺术改变环境的环保行为。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9)

无数普通人参与了这场行为艺术,这也正是博伊斯的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

这次破圈,比第一次更加有力。如果说杜尚的《泉》还只是一种试探性的挑衅大众,那博伊斯的这次行为艺术,已经是在用艺术的形式来引导大众了。

自此之后,艺术家更多的开始在作品中加入社会批判性,这是一种责任——用艺术改变和塑造社会。

第三次破圈:艺术打通商业。

大众在对传统艺术的印象中,一直有个很有趣的观点:艺术不能谈钱,艺术家应该是清高的。所以梵高这等省钱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更容易博得大众的好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高尚。

当代艺术生长在当代社会这片土壤上,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市场化的商业化的社会。所以面对金钱,当代艺术家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10)

第三次破圈代表作: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

当你觉得艺术应该是艺术家呕心沥血独一无二的创造时,安迪告诉你,它也可以大规模复制,就像流行商品那样。艺术品,可以不受材质和媒介限制,表现商品、明星和任何。

而且,艺术也可以拥抱商业和金钱。我是个赚钱的艺术家,为什么不可以呢?安迪就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这些在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汤罐头的图像被整齐、冰冷地排列在墙面上,画布上,简洁明朗的图案带有一种干净的、几何形的、机械的模式,硕大的标签宣告着它的商品身份。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11)

安迪沃霍尔《梦露》

艺术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很pop很赚钱。因为艺术的核心本质,就是创意,当代艺术是在贩卖创意,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梦露》结合了丝网印刷与油画的创作方式,梦露的肖像被复制在画面中央,尽管画面上还是梦露典型的发型和笑容,但是肖像本身的存在感被减弱到最小,黑色的线条与印刷的痕迹时刻宣告着这幅作品来自于机械制作。

你说这些画没有艺术性吗?它们全都是关乎当下或流行的主题,要么就是生活当中最平常不过的东西。艺术和商业性是可以兼容的,艺术绝不仅仅只能是那些难以为大众所理解的、放置在博物馆里的阳春白雪抑或荒诞不经的作品,它完全可以和商业性交融,并且以通俗的方式流行于大众当中。

张小玉绘画(从乐队的夏天风靡)(12)

安迪沃霍尔《可口可乐》,无论你贫富贵贱,所有人都喝同样的可乐。当代艺术,是属于所有人的。


当代社会中的破圈现象,

你还了解哪些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