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迅锋一袋黄豆的记忆(马迅锋一袋黄豆的记忆)

马迅锋一袋黄豆的记忆(马迅锋一袋黄豆的记忆)(1)

一袋黄豆的记忆

马迅锋

今年的夏天,特别炎热。持续高温达摄氏35度多。酷暑难耐,然而火辣辣的太阳却是晾晒衣物粮食的好时月。一天,老伴说:“老家还有97年存的一袋黄豆,二十余年藏在洋灰柜里,也再未曾打理。你回去带来,趁这几天太阳暴烈,晾晒一下。”我惊讶地说:“你真藏财呀!二十五年前的黄豆还保存到现在。幸亏黄豆是没有保质期的,否则早已霉坏腐烂。”

我驱车抵家。一路上忆起了1997年收打黄豆的情景……

那年,有一亩责任田,寻思着该种什么好,麦子屯积了几千斤,糜谷熬粥用不完,思来想去,早餐喝豆浆对身体有益,不如种上黄豆。一来可换豆腐吃(那时农村仍是以豆类换豆腐的交易方式为主),二来天天打豆浆喝,原料充足。时来运转,天时地利人和俱全,那年种的黄豆,因风调雨顺,加之疏苗中耕锄草及时,因而苗势生长非常好。豆类作物无需施肥,豆类作物的根瘤菌又是种小麦的好肥料。恰好也无病虫害,省了不少农药钱。开初,馋嘴的野兔,吃了少许幼苗。不久,不知谁家也种了黄豆,地里下了药,毒死了兔子,我家的黄豆地免遭劫难。旺盛生长,入时成熟。

春花秋实,到了秋收季节,全家齐上阵,以丰收的喜悦心情将满身豆角的豆蔓运载于场间。我这个不事农桑的书呆子,以为像收麦子一样,准备立即碾打。老伴说:“别急,豆角要窝上几天,然后碾打,豆粒就容易从豆角中挤出来。于是认真地将豆蔓積子積好,以防雨天。

隔了四五天,约摸豆角已窝得差不多了,准备碾打。记得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我将豆蔓在场间摊开,并“立″了起来,让火辣的太阳暴晒,以便下午碾打。期间我不顾烈日当头,将豆蔓还翻腾了好几次。谁料收秋季节不比夏收季节,场间时时都有手扶车碾场。种秋人很少,种豆类人更少,场间就根本没有碾场机车和碌碡。时不待人,惟恐下午变天,因而无论如何得设法尽早碾打黄豆。询问了几家有手扶车的车主,都因各种原因答应要等到下午5点之后方可腾出时间碾打。我这个生来的焦急性格。怎能静坐等待。于是想起了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诗句:“噼噼拍,噼噼拍,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蒸馍馍。……″五十出头的我,一时之勇,心血来潮,拿起木杈,竟然用原始的打麦方法拍打起摊满场间的黄豆。

我一下一下的拍打,黄灿灿的豆粒溅在我的脸上,头上,胳膊上,……似乎豆粒在欢蹦乱跳,尽管碰在脸颊上隐隐作痛,我也毫不在乎,只顾用力的拍打。我跪在摊开的豆蔓中心,一绺一绺挨着齐齐拍打,以我为圆心,拍打完了一圈,站起来,将豆蔓翻过去,继续跪在豆蔓中心,一绺一绺紧挨着齐齐拍打,惟恐有遗漏的豆角未被拍打。就这样周而复始,一连拍打了数遍。豆叶粉碎,豆角扁平,豆杆破碎,黄亮溜光圆润的黄豆全躲藏于豆秸之下。这时,长袖衫早已脱掉,背心已全部湿透。头发上落满了豆叶,满脸汗水和灰尘纵横,真可谓大汗淋漓。这时候什么整发洁面,衣冠楚楚,仪表庄重,早已拋之脑后。那副狼狈相回忆起来实在令人可笑,可怜,可悲,可叹!脑际间唯一闪现的是:“打豆日当午,汗滴秸下土。谁知豆浆餐,粒粒皆辛苦。”

拍打完毕,开始了″起场″。豆秸自然捲于场边。将豆yi推堆于场中。此时恰逢东风徐徐,我拿起木锨,扬起豆yi,黄灿灿的豆粒与豆yi掷于空中自然分离。

霎时,一大堆黄豆扬了出来,整整装了三大蛇皮袋,足足三百余斤,产量可观。更可喜的是虽然无车碾打,逼我出了力,流了汗,费了时,但拍打出来的豆粒没有一粒黄豆是扁的。

全是圆圆的,黄亮亮的,像闪闪金星,像粒粒珍珠。经过几天的晾晒,储于粮仓。多年耒以豆换豆腐时,豆腐老板总是笑呵呵地说:“这种黄豆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保准是赚钱生意。”收购商贩多次欲收购那几袋黄豆,都未卖。其原因一是我的本意就是自食其豆,二是那时农副产品价格实在太低,更重要的原因是那几袋黄豆使我付出的劳动代价我实在不忍心卖掉。

在随后的多年里,当我喝着自己亲自播种,管理,收割,拍打的黃豆榨出来的豆浆时,那种豆香味总觉得特别浓香。每喝一口,我总要慢慢品味品味,渐渐地我对大文学家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赋予了别样的新意。为了强身健体,增加营养,营养学家提倡人们喝豆浆,怎能不“相煎甚太急″呢?

想着想着,不觉回到老家。我从洋灰柜(注:砼铸成的柜子)中取出这最后一袋黄豆,小心翼翼地捆绑在电动车上,飞驰回城。倒入铝盆中,整整晾晒了三天,这回晒的黄豆中水分恐怕微乎其微了。

老伴说:“这一袋黄豆榨豆浆,可以喝好几年。

″我说:″慢慢喝,不敢尽快喝完。喝完了,肯定对身体大有益处。但它的价值不仅仅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使我难以忘怀那一上午的艰辛拍打。更何况世界上何止我一个“汗滴秸下土″呢?

2022年8月13日于怡雅斋

马迅锋一袋黄豆的记忆(马迅锋一袋黄豆的记忆)(2)

作者 马迅锋

马迅锋:陕西渭南市合阳县坊镇西蒙村人。1945年生,中共党员。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多次获县市国家学生征文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原伏六中学副校长兼教育主任、督学。退休后曾于合阳美华学校高中部、澄城创新教育集团高中部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于澄城创新高中部担任校本教材主编,曾编写《毛主席诗词十五首》阅读本。曾在报刊发表诗词散文200余篇(首),出版《怡雅斋吟稿》诗文两集。

作者近期作品展示 敬请期待

马迅锋 || 军魂永铸

马迅锋 || 关于铁鏊的一段往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