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坊卖给胡宗宪(说不尽的胡宗宪)

作者:张松和

【明代嘉靖朝里,胡宗宪这个人物真的不一般......】

织造坊卖给胡宗宪(说不尽的胡宗宪)(1)

历史,因为纷繁复杂而引人入胜,因为变幻莫测而耐人寻味。在历史舞台上的历史人物,也因为角色不同而形形色色,难以用一种脸谱或标签来界定。

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几乎每个朝代都在上演着倾辄、争斗的大戏,你一派,我一派,时而东风压倒西风,时而西风压倒东风,好不热闹。而明代嘉靖朝的戏码,更加丰富多彩,皇帝与大臣斗、皇子之间斗、大臣之间斗,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个时代的名人,杨廷和、王阳明、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等等,都无一例外地卷入其中。

胡宗宪也不例外。说起胡宗宪,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因为他不如严嵩出名,严嵩任内阁首辅二十余年,贪墨无数,被抄家后其部分家产被整理成册,取名《天水冰山录》,在这部“财产清单”中,仅是记录的财产字数就有6万多字;也因为他不如张居正出名,张居正开创了“万历新政”,“一条鞭法”延续了大明王朝的生命,至今仍是影视剧里的热点人物;更因为他不如戚继光出名,戚继光兵法《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一直被后世奉为经典,为曾国藩、蒋介石之必读之书,“戚家军”杀得倭寇闻风丧胆,望风披靡。

但是,胡宗宪这人绝对是个不能忽视的人物,因为他于浙江之存在,犹如后世曾国藩之于湘军。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他周旋各方,呕心呖血,带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一举荡平了肆虐横行东南沿海二十多年的倭患,成为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但是,这不是胡宗宪的全部,仅是他最为光彩照人的一面,他就如长方体一样,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侧面人生特色。

胡宗宪是个务实的人。在他二十五的政治生涯中,都以做实事见长,是少有的能吏、干吏。无论是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还是直浙总督,他都不尚空谈,专心实事。在益都县,他带领百姓扑灭蝗灾,面对盗贼出没,祸害一方,他剿抚并用,平定盗贼之祸。在益都的这些尝试,为他后来平定倭寇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出任直浙总督后,积极招揽人才,整训军队,平定了以汪直、徐海等为代表的倭寇、海盗。这里面的故事,有“阳谋”,更有“阴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胡宗宪无疑是故事里最关键、最核心的人物,这些岁月也为胡宗宪谱写了绚丽多彩的人生篇章。

织造坊卖给胡宗宪(说不尽的胡宗宪)(2)

胡宗宪极“会来事”。生活里,胡宗宪是“灵光”的,不像海瑞那般“死脑筋”,也不像夏言那般清高傲气。在嘉靖朝的宫廷大员里,他算是长袖善舞的。其中两件事最为值得一提:第一件是他巴结、拉拢赵文华。想当年,赵文华为工部右侍郞,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他虽然级别不高,但他有两个特殊,一则为首辅严嵩“干儿子”,二则身负皇命。正常情况下,浙江总督、巡抚也得打点金银珠宝巴结巴结他的。可赵文华碰到了“软钉子”,浙江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并不怎么理睬他,军事指挥事宜更是不让他插手。可以想见,赵文华当时的心情该有多糟糕,但他没有办法,他只有等待时机。这时候,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的胡宗宪出现了。胡宗宪没少给赵文华送“温暖”,更重要的是,他巴结讨好赵文华,给了赵文华尊严,更给了赵文华信心,更给了胡宗宪取代张经和李天宠,彻底扫灭倭寇的机会。之后的故事,为人所熟知,张经和李天宠被赵文华借严嵩之手送上法场,胡宗宪迅速取而代之。第二件就是公元1558年,他献“白鹿”,呈“祥瑞”。在封建社会,大凡“祥瑞”都会被披上一层“神话”的面纱,最为常见的套路,无非是皇帝出世,其母梦日入怀或“红光冲天,室有芳香”等等。可以想见,当白鹿呈上,再配上徐渭的《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等绝妙文章,嘉靖皇帝必然龙颜大悦。事实也正是如此,“上(嘉靖皇帝)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其后严氏父子倒台,徐阶屡屡要置胡宗宪于死地,嘉靖皇帝感念其功,没有准许。估计这里面就有他进献“祥瑞”的功劳。如果不是最后涉及到“假拟圣旨”,估计他还能躲过一劫而终老于安徽绩溪老家。

织造坊卖给胡宗宪(说不尽的胡宗宪)(3)

胡宗宪是有良心的。公元1538年,胡宗宪中进士,二年后任益都县县令。在其后的政治生涯里,他始终坚守“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最高理想。事实上,不管社会如何动荡,局面如何糜烂,他总是试图以一己之力而力挽狂澜。在改稻为桑运动中,面对政敌的陷害,严氏父子的误解和责难,他四处奔波,极力陈述缓缓实施之必要。其如此,固然有为官位计,但也足见其拳拳爱民之心。其实,他完全可以沉默,只要按上级意思做事就行,就算有什么差错,也不用承担责任。因为发独特之声,是很危险的,要知道,这个“国策”是经皇帝批准的,稍有不慎,轻则惹火上身,重则将人头落地。他这样做,就是不想让这场“运动”波及太多太多无辜百姓,更不想让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胡宗宪是个有威严的人。俞大猷是当时名将,也是个武林高手,功夫好到让少林寺派人来学习。这可不是野史,而是正史上记载的。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对面有一座十方禅院,院外竖立一方《新建十方禅院碑》,碑文系俞大猷于万历年间所作。但就是这么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每次见到胡宗宪,却表现得大气都不敢出。想来,俞之所以畏惧胡,除了上下级之外,更多还是因为胡之调度有方,胡之爱民勤政,才让俞发自内心敬佩的。

织造坊卖给胡宗宪(说不尽的胡宗宪)(4)

不可否认,胡宗宪也是个有缺点的人。他贪财,也好色,有“总督银山”之称。这些毛病放在今天,绝不是个小问题,而在那个朝代,恐怕还是个小问题。不必说严嵩父子,就是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张居正,生活也是奢侈至极,回乡祭祀父亲,居然乘坐32人抬的华美大轿,其有名分的妻妾就有7人,没有名分的只怕更多。至于好色,在那个可以三妻四妾的朝代,就更不是问题了。何况胡宗宪的财物,并不完全用于个人享乐上,相当一大部分,他都转手送给了严氏父子、嘉靖皇帝。因为他知道,没有上级的支持,朝中没有人帮忙说话,他在浙江近十年的时间里,就施展不开拳脚,更不可能取得“平倭患”这种前无古人的功绩。显然,倘以一般的贪官而论胡宗宪,显失公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胡宗宪已逝去,但其抗倭之功绩,其小心维护大局之艰难,绝不应忘却,理应受到后世铭记。然而,后世却对他结交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而津津乐道,不能不让人一声叹息!


张松和,笔名禾木,男,1982年5月出生,江西贵溪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江西省德兴市委巡察办副主任。曾有数篇文章发表于《江西日报》、《上饶日报》、《读廉》等报刊杂志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