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

他们工作的地方没有摸鱼,没有欢声笑语,就算是完成了一项高难度工作后也不会换来任何人一句夸奖,甚至他们至今也难以获得普通人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的工作需要每天和死人打交道,有人觉得他们晦气,觉得他们就算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身上也还是残留着消毒水、防腐剂的味道。

他们便是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送逝者最后一程的入殓师

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引发了很多人深思: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1)

日本电影《入殓师》海报

所以那些对入殓师有偏见的人们,或许只是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而死亡其实才是生命的最后的一程。入殓师作为“护送者”,其实也只是和我们在送别自己的亲人时一样,想要给予逝者最后的尊重,给予活着的人慰藉。

一、95后“寿衣女模”走红,连说3个“惶恐”

源于“恐惧”,人们总是对同死亡有关的事宜三缄其口,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还总认为和亡人有关的东西都带着不吉利,例如寿衣。于是在即将迎来2021年元旦的前两天,一位名叫任赛男的“寿衣女模”突然走红网络时,很多人都用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她,不理解她为何能够穿着死人才会穿的衣服,站在直播镜头前,很是认真地去介绍衣服的每一处细节。

任赛男是个95后女孩儿,2017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向一家淘宝店投出了简历。起初的她对于死亡也同样充满着排斥与恐惧,对于寿衣别说是穿了,就是看着都觉得害怕。同家人、朋友提到自己工作时,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理解与支持。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2)

虽然家人后来也渐渐接受了她这份特殊工作,但亲戚和朋友们、同学们虽然不曾明说,但似乎还是觉得她的身上带着晦气。不然实在是没有理由去解释,亲戚们为何会在家庭聚餐时,不愿意与她挨着坐,一些同学和朋友也渐渐同她断了联系。

每每想到这些,任赛男也多次问过自己:是不是确实该换份工作了?

可当她遇见了一位花甲老夫妻,听了他们和女儿的故事后,她发现帮助逝者在生命的最后做一个漂亮的告别,其实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后,她便和自己“握手言和”了。

那对老夫妻的女儿患上了癌症,在找到任赛男时女儿才只有29岁,可却已经因为癌症所剩的时间不多了。老夫妻知道女儿爱美,便想要女儿走的时候也是漂漂亮亮的,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能活得体面,就在网上找到了任赛男,向她咨询年轻人的寿衣。为了挑选适合的寿衣,老夫妻还不远万里去到了河南郑州的实体店,找她帮忙。

了解了详情后,任赛男心里很是难受,就询问了很多那个和她一样才20多岁的女孩的事情,最终她推荐了一款汉服款式的寿衣。老夫妻很满意地带着女儿的寿衣回了家,几天后还发了女儿试穿的照片给任赛男看。

照片中的女孩确实状态很不好,完全没有20多岁年龄的人应该有的朝气。但穿上了“新衣”后,她仍然笑得很幸福。那个笑仿佛是任赛男见过的最美,又最特别的笑。不过看着照片里笑着的女孩儿,她还是忍不住哭了……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3)

工作中的任赛男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便坚定了这条路,一直在“殡葬品店”工作。因为经此一事,她意识到人生无常,人们面对亲人逝世时充满着无助与悲伤,而如果自己能在这时候给予他人一丝丝帮助,也是一份传达了一份善意。所以她开始从最初的只负责店铺日常运营,做到了自己慢慢参与设计、选料、加工,就像礼服设计师那样,用心对待每一件寿衣。

不过对于2020年末突然间的“爆红网络”,她仍然没有感受到任何欢喜。因为对比此前遭受的不理解,不敢提及自己工作时的尴尬,她只觉得很“懵圈”,在面对采访时也是连说了3个“惶恐”,甚至还第一件时间关闭了直播。

而这些“惶恐”的背后,无非就是她害怕会在网上也遭遇讨骂。不过令她觉得很暖心的是,也有很多人给予了她认可,认为她的工作很有意义。同时,她的热度也引起了很多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二、“最恐怖”的课程表

周一殡葬、收尸、插花;周二烧骨、挽联、风水……”最早在2014年,有人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表发到了网上时,“最恐怖的课程表”标签便紧紧贴在了该专业上,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们也就面临着“校内有最恐怖课表,校外有他人冷眼”的生活。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4)

不过,从始至终它始终专业都只是一个专业,而他们即将从事的职业也仅仅只是一个职业。所以在大多数开设殡仪专业的学校,给学生们开设的第一堂课,都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和自己“和解”,以平常心对待课业,对着这个专业。

而在专业设置上,“殡仪专业”其实只是一个大方向,细分下来会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殡仪服务、防腐整容、殡仪设备、陵园。也就是说入殓师,其实只是对从事殡仪工作的人们,一个较为正式的统称。而随之而来,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要学习的,不仅是一位逝者身后仪式的操办流程,一些特殊习俗、文化都会有涉及。这也是为何殡仪专业的学生们,还要修民族文化课、风水课、插画课的原因。

长沙民政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始于1995年。该校有着“殡仪业黄埔军校”之称,悠久的历史和强悍的师资力量,使得该校在民政部牵头主办的相关职业竞赛中,年年都能拿到大量奖项,名气也是越来越高。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5)

第11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术大赛,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获团体奖“一等奖”

毕业于该校的陈云,在校期间学习的方向是“防腐整容”。比起很多毕业后久久找不到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们,陈云一毕业就很很顺利地去到了西安市殡仪馆,至今已有18年了。

所谓“防腐整容”,主要就是给遗体化妆,给逝者做特殊整形,全都是为了让逝者走得更加体面。和给生者化妆不同的是,逝者不需要过于精致的眼妆、修容,对于底妆也不会讲究服帖与否,主要就是让他们看起来走得更加安详。不过这也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对于那些非自然死亡的逝者,往往遗体损伤都很严重,简单化妆是不够的。

陈云曾遇到过一位遭吊车碾压而过的逝者,送到殡仪馆时,他的整个头部都被压扁,惨不忍睹。为了让逝者恢复到生前的模样,她做了颅骨整形、伤口缝合、敷蜡、化封、调油彩、上妆等多个步骤,前后用了8个多小时。累是必然的,可当她看到逝者的亲人因可以再次看到逝者平静安详的样子,而心生慰藉时,累觉仿佛一下子消散了。这便是入殓师存在的意义。

说到这,很多人也会好奇,入殓师是否也有遇到过一些自己都觉得后怕的“恐怖”事情呢?答案是肯定会有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6)

同样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殡仪专业的张红梅,所学方向也是“防腐整容”,回忆起一次给逝者化妆的特殊经历,她至今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在很多恐怖电影中,都曾出现过逝者突然睁开眼睛的情节,把观影者吓得久久都不能平复心情。而这还只是看电影,人们可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那都是假的,久而久之也就释然了。可是这样的场景,张红梅却是亲历了。

这天,她按照流程换上了工作服,戴上了橡胶手套,打开了化妆箱,拿出化妆工具给逝者化妆。按照所学的内容,她很细心地拿专用刷子给逝者上粉底,鼻翼、眼眶这些地方都要顾及到。可就在她手中的刷子刷过逝者眼眶时,逝者的眼睛突然睁开了!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她,当即吓得不敢动弹。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7)

不过这并非是逝者“复生”了,用医学去解释,其实是出现了肌肉反应。因为人在去世后,肌肉会随着体温的下降变得僵硬上缩,如果遇到突然的外力,就可能会出现肌肉颤动。

三、那么谁会选择成为一名入殓师呢?

殡葬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从1995年有该高校设立该专业开始,至今仍然很大。不过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占比不高。

四川绵竹一个名叫陈韵秋的女孩,出生于1996年,圆圆的脸蛋配上一副圆圆的眼镜,加上常常出现的笑容, 实在是难以让人把她和入殓师联系到一起,更难以让人相信,她竟然是靠着离家出走,“逼”得父母无法拒绝,才如愿报考看殡仪专业的。

小时候,她偶然间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介绍入殓师这个职业。听到他们适合死人打交道,小小年纪的她竟然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他们很伟大。因为她也觉得,人生最后一程就应该体面且有尊严,所以就需要专业人士去处理遗体。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在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时,铁了心地只想填报殡仪专业。至今她都记得,那几天家里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全都是打来劝阻她报考该专业的。然而就算大家怎么劝阻“轰炸”,陈韵秋依旧想要坚持自我。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8)

于是她只好“离家出走”,去到了成都一位姐姐家躲避耳边不停传来的劝阻声。最终家里人实在没了办法,也就只好同意了。她才如愿去到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读了想读的专业。

不过也有新时代的父母,能够平常心看待殡仪专业。在河南郑州一家安乐堂礼仪服务工作当入殓师的林淼淼,也是一位95后。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她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竟然是源于父亲的建议。

林父是他们老家当地的公墓陵园的厨师,通过他的观察,他发现陵园的工作人员平日工作清闲,同事间关系也很简单,便认为或许对于女孩子而言是个不错选择。于是在一天很认真地给女儿提了个建议:“报个殡葬专业吧,我看着他们不累、挣得还不少。

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林淼淼对于公墓并不陌生,对着殡仪专业不排斥,内心却也有些忐忑,不过后来她感恩父亲用他有限的认知,给她建议了这条路。

她知道入殓师至今都还不能被社会广泛认同、尊重,但换个角度而言,比起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他们更需要的是逝者家属的认同和尊重。她也从几乎每天都要见证的生离死别中,意识到懊悔和不舍是亲人对逝者最难以割舍的痛,所以她去到了距离父亲最近的郑州工作。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9)

而重要的是,她也同其他入殓师一样,觉得不惧死,才能更好地生,然后变得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了。

四、职业文化:不去婚礼,不说再见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入殓师这个职业,但对于入殓师而言,为了尽可能地不让人产生距离感,他们还是会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例如,他们不会主动告知他人职业,也不递名片出去。如果遇上有人实在是很好奇他们的工作,他们都只是点到为止,以“在民政部门工作”为由结束话题。

尽管他们工作期间会穿工作服,戴手套,勤洗手,仍然会有人介意他们常和逝者打交道,所以他们也从不主动和他人握手,不对访客说“你好”,说“再见”,说“一路走好”。甚至也从不参加朋友的婚礼。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10)

在年轻人中,入殓师往往是能够获得更多尊重的,他们的朋友们也会很真心地邀请入殓师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想到就算年轻人不介意,家中老一辈们也还是会觉得不舒服,入殓师也就干脆拒绝了。

也就是说,做了入殓师就必须舍弃一些社交。本身因为旧朋友不理解的疏远,朋友就越来越少了,又加上社交圈子少了,新朋友也几乎没有了。所以到头来,入殓师也总是不太好找对象,尤其是女性入殓师。

值得一提的是,入殓师的工资待遇也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殡仪行业平均薪资在六千元上下,虽然干得好的上万者也不少,但他们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

他们的工作没有所谓的8小时工作制,只要今日你要上班,你的手机就需要24小时开机待命,因为没人能够预料死亡什么时候来临。他们需要5点多钟就需要起床,有时候还会凌晨就出发,一工作就是连轴转10多个小时,对于体力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巨大的压力下,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们甚至都没能坚持下来,一两年就转业了。所以,那些得以真正坚持下来的人,选择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无比高尚的工作。

结语:

其实回到了传统丧葬上,新衍生出来的入殓师和传统的“阴阳先生”相比较也只是更加细分化而已。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认为殡仪从业者“不吉利”,或者将殡仪馆视为“禁地”一般存在,从而对其避而言之的情况仍常有发生。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入殓师(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11)

例如,当入殓师们工作到很晚饿了,想要点份外卖填饱肚子时,很多外卖员都不敢接单。曾有一位入殓师笑着说,自己有一次将钱加到了15块,也还是没人肯送。

例如,入殓师打车去上班时,司机师傅一听是殡仪馆就会不太愿意接单。若是再细问一下,得知入殓师工作的话,可能司机师傅都要直接撵人了。

或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其实离“死亡”很近,因为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离开。换个角度而言,死亡这件事很平常。至于我们为何会本能地排斥与死亡相关的事宜,甚至心生惧意,归根结底还是不了解。

而入殓师虽然工作环境很特别,但他们作为天堂与人间的摆渡者,其实是在送每一位来到人间的同行者最后一程,让他们和人间有一个正式的告别,同时也是让逝者家属多一份慰藉。

他们理应获得尊重与认可,因为他们在做着大多数人都敢去做,但又必须有人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希望大家就算不曾了解他们,了解相关行业,也给予他们多一份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